AI时代下的21世纪,孩子还要不要学习这三大技能?
"新时代下的教育"
这是此公众号****的第 72 篇原创文章。
你好,我是Xiao,一个持续学习和分享者。
三周前OpenAI 发布了新产品GPT-4o,不出所料,又是新一轮的惊叹(人工智能发展太快),新一轮的安慰(很多技能不用学了),以及新一轮的担忧(日后工作会被取代)。
几周过去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也没什么改变,会用AI产品的依然在用,不会用的人也依然不用。
但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一种感觉,就是人工智能不只有英文的ChatGPT和中文的Kimi,而是嵌入到各种产品,从实时翻译到在线修图,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而且会像多年前个人电脑、互联网、支付宝和微信一样,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早在二三十年前的世纪之交,就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从2000年开始的21世纪,有三项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术。
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了将近1/4,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突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似乎要对众多领域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不懂外语也可以用ChatGPT-4o与欧洲人、美国人、日本人甚至爱斯基摩人进行基于图片视频语音文字的交流,不懂计算机编程也可以让AI写代码修Bug, 甚至特斯拉等公司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不需要司机掌握多少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汽车也能够上路了。
很难想象,再过10年,等那些正在为幼小衔接、小升初、重点高中准备的孩子们长大,他们所面对的科技是什么水平。我们甚至都不好意思对他们说“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开网约车…”之类的话,因为,等他们长大后,网约车可能真不需要人来开了。
所以,既然以后人工智能那么发达,作为家长,还需要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吗?
至少在我看来,这些技能还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学会后依然大有用处,值得庆幸的是,在AI的帮助下,这些技能会越来越容易学。
英语
有了AI的帮助,可以更容易地学习一门语言,查词,翻译,找例句甚至语音视频,不见得非要去找个外国人对话(参见以前写的0064_曾经雅思到过8,我的英语学习之路外加一些资源推荐)
但是,先不说多语使用者会有可塑性更强的大脑,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高的平均收入,英语在全球通用语言的地位在未来10年内还不会动摇,目前也看不到可能替代它的其它语言。
因为抢占了先机以及相对容易习得,英语在使用人数和广度方面都没法被其他语言超越。最前沿的科技、医疗、经济、教育,甚至社交网络,英语依然是主流。根据统计,全球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亿人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也就是全球总人口的41%有使用英语的需求,这方面中文还真得努力。也基于此,再优秀的AI翻译工具也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海量的英文信息翻译过来。
况且,有些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需要视语境而定。比如英文的counterpart(对标物,竞品还是同类?),bazinga(《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的口头禅)以及中文的“缘分","加油"。不熟悉中英文,甚至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和应用场景,这些意思就没法表达出来。

计算机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少记一些指令规范,更容易地修改代码,或者更快地写程序。基于AI也出现了很多针对儿童的编程课,把程序图像化,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针对儿童的编程教育
但计算机技能不仅包括编程,还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如何设计流程),包括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筛选有用信息),以及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做出改变。
而再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只是在收集现有信息,并不能独立思考,形成之前没有的观点。
所以,想要实现新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出以前没出现过的东西,还是得靠人脑,靠想象力和创造力。
驾驶
有了基于AI的辅助驾驶,或许以后停车入库更容易了,车祸和拥堵更少了,出行更方便了。
但命是自己的,自动驾驶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却无法完全避免。路况总是比想象的复杂,雨雪、强光,颠簸的小路和上下坡,以及夜间穿深色衣服的路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动驾驶是个问题。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某依靠辅助驾驶的汽车,在高速上识别到带有大货车画面的巨幅广告牌,误认为前方有辆车而急刹,导致后车追尾,一辆新车成了事故车。

所以,依靠辅助驾驶的同时,还是得多学学驾驶技能,熟悉交规,预判不同路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什么时候,多大程度依赖辅助驾驶。AI是让停车变容易了,但是没法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总之,现在的孩子还是得学习英语、计算机和驾驶技能,当然学习的侧重点可能有所改变,而人工智能也可能让学习的过程变得容易一点。

-----------------------------
作者简介:Xiao,一个在澳洲生活的持续学习和分享者,践行读书、健身、投资、陪家人、帮朋友,我不会退休。
往期文章推荐:
欢迎点击下方的“分享”、“在看”、“关注”,让更多的人发现这篇文章和此公众号,一起成为长期主义者。
👇👇点我****关注👇👇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一直走的Xiao”。
欢迎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包括此部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