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京都
“在这座由时光积累出来的城市,京都人喜欢的并不是古老的东西,而是那种把新兴事物持久做下去的态度。京都的美学,是不赶时髦,落地生根。”在豆瓣书评中看到这段话,出自京都惠文社书店前店长。在京都的八天,我的游览包括寺院、神社、博物馆、美术馆、书店,以及各种器物小店,品尝了一餐怀石料理,以每天超过3万步的路程走过京都的大街小巷。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这个千年古都,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最合适的一个词是:风雅,这风雅历经千年,它已然在京都落地生根,随着时光流逝逾显其光泽和深度。
这风雅在庭园枯山水的侘寂和苔藓的古意中,在西芳寺参拜前的静默抄经时,在琉璃光院黑色大漆桌面所映衬的虚实难辨里,在铃虫寺伴着虫鸣声听白发住持讲经的生动有趣,它是极端讲求精致的怀石料理的汁菜器物,是茑屋书店的美好舒适也在惠文社的亲切温馨,是穿上合服西装去看鸭川之舞的优雅日本老人,也是漫步在京都的小巷子时所见各种店铺餐厅的挂帘、器物店的空间。
京都被称为三步一神社,五步一寺院,走过京都的大街小巷时才知此言果然不虚。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本土宗教,其教义是自然崇拜和精灵崇拜,自然界的山川、森林、太阳、火、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为祭祀不同的神也便有了各种神社。路途中所见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稻荷神社,看到里面全都供奉着狐狸,且狐狸雕像都戴着可爱的红围巾,查询之后才知,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它的主要神使是狐狸,因为狐狸会捕食对农业生产有有害的生物——老鼠。也许是因为文化背景吧,即便是参观了一位日本朋友认为最美的贵船神社,我对所见的各类神社仍不要领,让我惊艳的是京都的寺院。

琉璃光院本来有一座建于明治时期的别墅,当时的政治家三条实美命名为“喜鹤亭”,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传说负责建筑工作的师傅是被誉为京茶室风格建筑名人的中村外二,庭园则是出自佐野藤右卫门一派。低调简朴的木制大门,竹制墙上书“琉璃光院”的小牌匾,一枝枫叶从门框的上端斜飘而下。进入大门,满园枫树的新绿,锦绒一般的苔铺满了地面、台阶、庭院石,又爬上树干和石柱,溪流在青苔间游走,又汇入一个小水池,水池的绿、枫树的绿,苔藓在地面、在树干、在石阶上又分别呈现深浅不一的绿。
被绿色庭园环绕的是一座两层的木制建筑,南向的宽大木格窗户从一楼直至二楼,因此在室内的各个角落庭园的风景都可一览无余。琉璃光院窗外的实景和地面反射的虚景融为一体的那张著名照片拍于二楼,这个反射的效果正是东方园林美学中“借景自然”的最有创意的应用吧,设计者把一张宽大的黑色大漆矮桌置于窗前,窗外的景色投在桌面上便有了镜面一样的效果,我觉的这同时也是谷崎润一郎所言日式美学“阴翳之美”的最具体的展现。
苔藓山门古,琉璃光院所营造并被珍视和保存的古意,禅意空灵,只可惜只能匆匆一游,若能生活于其中,寒窗对酒听雨雪,夏簟烹茶卧风月,那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吧。
西芳寺位于京都市西京区洪隐山下,它的简介中说,西芳寺原是作为圣德太子别墅而建的寺院,1339年重建为禅宗寺院,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枯山水风格,下段以心形黄金池为中心的回游式庭园,120余种青苔覆盖着庭园地面,因此西芳寺又称为“苔寺”。参观西芳寺需要提前在它的官网上预约,目前仅下段对公众开放,略通日语的话,预约并不复杂,我去的那天正值下雨,进门时有工作人员核对预约资料,进寺之后先在大堂抄经,之参观庭园,虽然前一天参观琉璃光院时已惊艳于它青苔的古意与禅意,西芳寺的面积、精心的布局、刻意营造的意境则另有一种雍容的皇家气象。
铃虫寺距离西芳寺不到500米,据说当年的住持听铃虫鸣叫悟道,开始养铃虫。寺庙门口的幸福地藏菩萨,是日本唯一穿草鞋的地藏。窄窄的石梯走上去,未至寺门便听闻虫声此起彼伏,走近才看到那是大堂玻璃柜里饲养的近万只铃虫的鸣叫,进入大堂,矮桌前坐下,白发的住持开始讲佛经,虽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但是从听众时不时发出的笑声,感觉他更像是在讲脱口秀或是单口相声,日本称之为“落语”。想起《源氏物语》中,某一年的中秋夜,源氏在出家的妻子三公主处听得虫声繁密,与三公主以和歌相应和,感叹松虫与铃虫的叫声,当晚即兴举办欣赏铃虫的宴会痛饮达旦的雅趣。
京都国立博物馆雪舟传说特别展、京都市美术馆开馆90周年纪念展——村上隆灵气京都、琉璃光院旁边的Louis Icart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是这位画家的人物油画,画中的人物是同一个女人,或优雅、妩媚,或风情万种甚至肉感撩人,美术馆休息室整面墙的玻璃,外面是京都初夏的苔藓绿意,玻璃墙的中间挂着Louis Icart所作裸体女人像,这风格与视觉的冲撞让人印象深刻。
预约了先斗町歌舞练场的鸭川之舞《源氏物语》歌舞剧,因为预约的是茶席票,演出前体验了艺伎的茶艺表演。歌舞剧内容是小说主要故事梗概,虽然听不懂日语,因为读过小说,基本上可以猜出大概的表演内容。配乐以三味线为主,唱腔、服装、妆容,无一不是原汁原味的日式审美体验。


这次的京都之行正值五一期间,日本今年的五一假期连休十天,这期间在京都能找到一家有空位的餐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饭时街边的面馆都需排队半小时以上,稍好些的餐厅全都为预约制。好不容易约到一家怀石料理,到了门口,是一幢二层的木制建筑,外观有些老旧,简素的深咖色店招,小小的招牌挂在一边,不仔细看很容易就走过了,完全不同于国内餐厅生怕不够引人注目敞开的大门大招牌。餐厅的中间是天井,以苔藓和树木布景,我的座位在天井边,半圆形漆器托盘上放着折页菜单,左边是:
卯月
谷雨
樱花飘落,藤在等待着
开花的阳光也增加了力量
汗流浃背的快乐
在茶的产地,马上就要开始采茶了
最后是当天的日期落款,右边则为我所预订的套餐菜单。
服务员着和服,是一位中年女人,前菜、冷盘、主菜、甜点,餐具以瓷器为主,辅以玻璃、漆器,看的出食物的形状色泽与器物的精心搭配,上每一道菜时厨师都会专门走过来做简单的介绍,至于味道,我并未觉得很惊艳,且这次京都之行发觉餐厅里的大部分菜肴对于习惯了广东清淡口味的我来说都偏咸了。
崇尚自然,把对自然之美和四季变化的欣赏溶入吃穿住用,穿衣和饮食讲求顺应天时,纪念品和食材是季节限定,把每一天的生活细节过得精致,把庸常生活过出仪式感,这风雅京都怎不叫人驻足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