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懂上海长期护理险
聊下长期护理险,比较小众的话题。先聊社保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第六险。现在是试点阶段,我们只聊上海的长期护理险。
Q干嘛用的?
A: 老人失能,需要护理,可以报销。
Q哪些人可以用到?
A: 60周岁以上,有上海城镇职工医保或城乡居民医保,评估失能程度达到二至六级,并且城镇职工已申领养老金的。
这些都达到就可以。
Q怎么护理?
A: 养老模式9073,即90%的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养老院养老。护理也是以这三个分类的:
居家上门照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护理院,上门照护。
社区日间照护。养老服务机构,为社区日间照人员,照护。
养老机构照护。养老机构为入住人员,照护。
Q怎么报销?
A: 分类型,按比例
居家上门照护。报90%
评估等级为二级或三级的,每周上门服务3次;
评估等级为四级的,每周上门服务5次;
评估等级为五级或六级的,每周上门服务7次;
每次上门服务时间为1小时。
对于五级或六级,连续照护1个月以上6个月(含)以下的,在规定的每周7小时服务时间的基础上,每月增加1小时的服务时间或补助40元;连续照护6个月以上的,在每周7小时服务基础上,每月增加2小时的服务时间或获得80元补助。
社区日间照护。报85%
评估等级为二级或三级的,每周服务3天;
评估等级为四级的,每周服务5天。
养老机构照护。报85%
评估费用。报80%
申请评估,如果是符合规定的评估费用,可以报80%
Q报销有限制吗?
A: 有
报销范围,需要是定点服务机构提供的,也要在规定范围内的,超出部分自费。
(其实跟医保类似,医保报销也是限制在定点医院,支持社保定点药店。并且,医保报销一部分,自己也要自费一部分,也有些药品项目完全自费。)
Q怎么评估?
A: 指定机构来评估,上门评估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一人要求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一人也要求有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工作。家人也要在场。
现场会按照《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调查表》评估,主要用两大维度,算分,用分数来分级:
1、自理能力维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权重65%、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0%、认知能力25%)
2、病情轻重(局部症状权重30%、体征30%、辅助检查30%、并发症10%)
具体就不展开了,展开太细了,我也没查到。总之是有规范的。
Q怎么申请社保长护险?
A: 拿身份证、社保卡,以及相关材料,去街镇社区事务中心申请。他们会安排后面的事的。
社保护理险现在是试点阶段,上海从2016年开始试点至今,所以以上内容是现阶段的情况。一定有人好奇:
Q护理险的钱哪里来?
A: 来自医保调剂,从医保统筹账户里拿的。
按照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医保缴费基数0.5%的比例,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
从居民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
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
(老龄化少子化的时代,基础医保、社保养老金压力都不小。试点阶段的护理险,现在靠的是医保调剂,我个人看法是,第六险缴纳很快也会来临。)
聊完社保我们聊下商保,也是引发出这篇文章的原因。我最近在推税优护理险,发给朋友看,朋友问我,这是护理险吗?我才意识到,护理险确实太小众了。
现在市场上的护理险,保的是疾病身故赔偿和护理赔偿。但不赔意外身故。 大部分是一次性赔偿。
商保护理赔偿依据一般是:意外导致第1至3级伤残(《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列明),或约定的特定疾病导致丧失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以上。
有些还要求180天的观察期,或者疾病180天后仍有身体障碍,才给赔付。
现阶段不统一,还是以具体的条款为准。当然,六项基本生活,是统一的,可以看下:
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1.穿衣:自己能够穿衣及脱衣。
2.移动:自己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3.行动:自己上下床或上下轮椅。
4.如厕:自己控制进行大小便。
5.进食:自己从已准备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中。
6.洗澡:自己进行淋浴或盆浴。
以前也有不是一次性赔偿,可以赔10年,每年赔一小笔的。现在还有少数重疾也支持附加护理赔偿的责任,交费会高不少。
现阶段的护理险比较像增额寿,所以有时候会称它为“类增额的护理险”,因为它的现金价值会逐渐长大。到了合适的时候可以通过退保,把现金价值拿出来。实操中,可以拿它来放长期资金。
至于像社保护理这样“报销”的,没有的。也难有。
Q作为客户的经纪人,我会推荐配置护理险么?
A: 预算充足,我是会的。预算不够,我更建议先买养老金。
死亡可能是一瞬间的事,但衰老是一个过程。护理险是在疾病死亡之外,加了一份躺下却仍旧呼吸的保障。
我记得看《老后破产》纪录片时,有个老人,嘴里说着活着受累,不如死了算了。但被护理人员询问,如果遇到生死决策的情况,是要尽力救治,还是放弃救治,他说要尽力。
我相信普通人,还是贪恋生命的。护理险的赔偿金,是给贪恋生命的人,一份活下去的力气的。
我想过其他险种能否替代。寿险可涵盖全残责任,但全残的范围比护理险小。重疾和意外有一部分也达到护理标准,但只是一部分,不然重疾和寿险不会另外设计附加护理责任的保障了。
而对于一个老人,他要经历”活力养老-居家养老-介入养老“的衰老过程,护理的需求,注定会出现在介入养老阶段。
当然,我也听过到中年人躺平护理的故事,就在上周的一次活动里,家属跟我们讲的。
至于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人商业养老金都没有,谈什么护理险。
而且,养老金是到了约定的年龄就能拿到,拿到钱的概率大了很多。所以,我会建议先配置养老金。这是我现阶段的认知和想法。
如有疑问咨询,欢迎私信留言。
公众号:好险好险有你呀
一些关于养老的思考,保险工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