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

写在前面:
“抑郁”一词现在好像很流行,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被冠以抑郁。
人的正常情绪体验和医学上的“情绪症状”应该是有区别的。
正如“心情不好”和“有病”不能划等号一样。
搬运:
P39:“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P42: 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人们进入“儿童自我状态”后,他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如出一辙,与实际年龄没有关系。
P64: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
P64: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成大人。
P91: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子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P111:“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在被脑子里的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写在后面: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它其实在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处于“成人自我状态”,那么就得振作起来进行更多的自我探索。
就如书中所说P90: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结语:
P118: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主权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是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