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诞生:怎样的强盗书
阅毕。强烈建议,本书适合借阅,并跳读每章的论证过程,不要精读,更不要试着理清论证过程中的人物关系和案例原型,否则你会发现,作者的思维导图简直是立体主义画派,解构抽象!
全书的内容都是建立在水浒传是一本强人写给强人的,由不同年代作者接力完成的,且暗含扶宋反金思想的结论之上,孙述宇开展的一系列细节探究和材料补充活动,皆为夯实并丰富该结论,正所谓科普化、通俗化。
第一部来历,是作者结合史料论证基础观点,即水浒传被作为强人圈内的宣讲材料流传至今,其背后原型与南宋初年忠义人保聚活动有关,当中尤以岳飞抗金蒙冤事件和敌后忠君思想影响故事最深,而在传播过程中,随时间更迭的大环境改变,故事产生删改和拼贴,内容不仅逐渐偏离原初思维,还加入许多强人的心态私货,后,逐渐演变成今日水浒传的大致样貌。其中第二章内容极多,几乎占据全书一半内容,依作者述是为后文论证打基础,也许作者打好了基础,也许只有他才能看懂基础,因为这基础,太乱了!跟流水账一样,作者非要把史料中每位提到的人物的水平经历都罗列出,多数人生平有交叉,作者只管输出不管兵线,看到后面,就像乱笔连线一样,此乃本书拗一。
第二部人与物和第三部艺术,是作者站在基础论点上,细谈水浒主要人物和事件的原型,以及故事创作背后的心态原理。譬如:岳飞形象对宋江的影响、伪齐向金朝贡对智取生辰纲的影响、靖康之耻对讨伐曾头市的影响,再譬如:水浒中女性形象的畸形并非源自身份的被歧视,而是强盗生存心理中的保命情节对创作过程的干扰,还有互助之义气、男人之尊严、异于常人物资丰足等元素在故事中极端化的体现。后两部基本是对第一部的补充,新结论并不多,多的,是成段成段的没用论证,既然材料都不足、史料也不够,就闭麦休息休息吧,不!非要自个在那苦思冥想,累得der呵还啥都得不出,此乃本书拗二。
最后,后浪非要加个出版后记,关键写得还差,硬上价值不说,全书精要总结得还刻板教条,洋洋洒洒一页纸,还不如罗新教授一句评价来得到位,此乃拗三。后浪的历史部门果然不靠谱,营销盖过内容,编辑忽视译文,好大喜功第一名,半拉不拉No.1.
毕竟是看过孙述宇的凡夫俗子宝卷,他文学研究的水平肯定有,只是思考历史症结的方法论太西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确实有共性,但你好歹对比下文化根源的背景,基督教仇富传统的观点给我看傻了,加上他极其喜欢代表读者,又极其喜欢用我们表达自己观点,那两个字我不喜欢用,但对他产生了一丝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