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载记》札记之二
一、十六国政权的存续时间: 这方面《晋书。载记》的编撰者作得很好,总结五胡十四个政权始末时间于每篇末尾。现摘录如下: 前燕:始廆以武帝太康六年称公,至暐四世。暐在位一十一年,以海西公太和五年灭,通廆、皝凡八十五年。 成汉:始,李特以惠帝太安元年起兵,至此六世,凡四十六年,以穆帝永和三年灭。 前赵:始,元海以怀帝永嘉四年僭位,至曜三世,凡二十有七载,以成帝咸和四年灭。 后赵:始勒以成帝咸和三年僭立,二主四子,凡二十三年,以穆帝永和五年灭。 前秦:始,健以穆帝永和七年僭立,至登五世,凡四十有四岁,以孝武帝太元十九年灭。 后燕:垂以孝武帝太元八年僭立,至熙四世,凡二十四年,以安帝义熙三年灭。 后秦:姚苌以孝武太元九年僭立,至泓三世,以安帝义熙十三年而灭,凡三十二年。 西秦:始国仁以孝武太元十年僭位,至慕末四世,凡四十有六载而灭。 后凉:吕光以孝武太元十二年定凉州,十五年僭立,至隆凡十有三载,以安帝元兴三年灭。 北燕:始,跋以孝武太元二十年僭号,至弘二世,凡二十有八载。 南凉:乌孤以安帝隆安元年僭立,至傉檀三世,凡十九年,以安帝义熙十年灭。 南燕:德以安帝隆安四年僭位,至超二世,凡十一年,以义熙六年灭。 北凉:蒙逊以安帝隆安五年自称州牧,义熙八年僭立,后八年而宋氏受禅,以元嘉十年死,时年六十六,在伪位三十三年。子茂虔立,六年,为魏所擒,合三十九载而灭。 大夏:在位十三年而宋受禅,以宋元嘉二年死。子昌嗣伪位,寻为魏所擒。弟定僭号于平凉,遂为魏所灭。自勃勃至定,凡二十有六载而亡。 因前凉、西凉政权为汉人政权,又称臣于东晋与刘宋,自然不列《载记》而在列传中,其体例亦如十四国: 前凉:自轨为凉州,至天锡,凡九世,七十六年矣。 西凉:玄盛以安帝隆安四年立,至宋少帝景平元年灭,据河右凡二十四年。 前燕政权八十五年,前凉政权七十六年,为十六国之最。原因是: 1、两个政权,一在辽东,一在河西,偏居东北、西北一隅,中原大乱,其地安谧,故能吸收乱地之人力、财富、文化,可以干扰较少地专心扩张实力。 2、占据辽东之慕容鲜卑汉化极深,不同于前后赵之胡汉对立,前秦之五胡内斗,它以鲜卑之勇武,兼汉族之文化,胡汉上层能团结一致(无须采取其他少数民族惯用的胡汉分治),以汉人熟悉与接受的方式(礼仪、制度、赋税)统治汉人,所以能很快稳固政权。其族内英才辈出,因此在内卷严重的时代不断克服危机。苻坚灭前秦后,慕容族又能老树新花,建立后燕、南燕。 二、五胡起灭 1、氐、羌汉化最早亦最深,盘踞关中、陇上;鲜卑或在河西、或在辽东、或在塞北,区域广阔,潜力最大;南匈奴聚居并州,各有根本。各族起事于根据地,失败后又会本能地返回根据地,如苻坚失败后,关东氐人、羌人各自结众返回关中,慕容垂奔向关东,归师不可遏,阻之者皆败。 2、惟羯人散布并冀青徐兖豫,既乏首领,亦无根据地,一盘散沙,所以如此,似乎羯族为杂胡,文化最低,本族组织凝聚力不强,无权威领袖可以团结统管,故多为西晋地方官僚与豪族掳掠四处,或为牧客,或为田奴,受迫害最深重。此读《石勒载记》略微可见。故羯人往往与汉族流民、盗匪融为一体,对汉人上层打击最力。其次为南匈奴五部,盖其被压迫亦极大。刘石屠杀汉人最凶,羞辱西晋皇帝很厉害,除了政治上的必要,掳掠财货的必需,平时遭遇的压迫积累的仇恨也是重要因素。 3、刘石之兴,是因为他们遇到了西晋大乱。西晋武帝后期统治阶层就已经腐败,皇后贾南风加白痴皇帝的组合,中央朝政昏乱,地方上又罢州郡兵,由诸王任都督方面,酿成八王之乱,刘石趁机崛起。他们不仅各自凝聚了本族武力,更联合了氐羌,联合了部分汉人地方豪族与割据军阀,这个联合的力量(刘曜、王弥、石勒)摧毁了西晋的北方主力军,占领了洛阳到长安的核心区域。当这个联盟分裂、解体,就是刘石政权衰败之时。首先是刘与石翻脸,然后是匈奴与氐羌破裂,故前赵败亡。后赵统治残酷,引起汉人的剧烈反抗,冉闵杀胡,亦是后赵的尾声。 4、冉闵杀胡后,羯人不再成为一股历史力量。北方大地上,胡汉也不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转为胡胡之间的矛盾。但匈奴、氐、羌、鲜卑之间的力量,很难说谁更有压倒优势,经常是此起彼伏。雄才大略如苻坚,或者以武力平推,或者以怀柔招抚,都无法彻底压制其他胡族,故苻坚不能不分散关中族人于关东要害,予以镇抚,而一旦其南征失败,根本动摇,便不可收拾。这是兵力不敷使用,战线过长,统治区域过大的矛盾。如果按当时符融等反对者的意见,集中氐人精锐于关中根本,那怎么维持对广大关东地区的统治呢? 这样,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要统治中原,除了凝聚本族力量,都得主要依赖与联合汉人地主武力与文化。石勒用张宾,立君子营;苻坚用王猛、邓羌;是最著名的例子。各国君主依赖大族,征用坞堡维持武力更是所在皆是。这样,保证汉地主的地位与利益就成了统治稳固的一个关键,九品中正制、门阀在胡族统治下继续发展是理所必然的事情。但胡人也不甘心于此,于是引入并支持佛教,就成了对抗汉族儒家文化的重要举措。他们大概想不到,儒家经过几百年到南宋,把佛学也给融合了,翻新出新儒家一派。 5、五胡的起灭,不是连本折子戏,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旧政权的重臣、大将往往是新政权的君主,疆场上的敌人之前很可能同朝为官。石勒、石季龙与刘聪、刘曜如此,苻坚手下的姚苌、慕容垂、吕光也如此,苻坚甚至与立马长安城下的慕容冲基情满满过。人情与政治搅合得太过剧烈,精彩到使人晕眩。
十六国历史以中原政权为中枢,则前赵、后赵为一期,到石勒击溃东海王的主力为高潮。前燕、前秦为一期,到苻坚统一北方、淝水之战为高潮。之后天下分崩离析,小朝廷众多,以至于东晋的桓温、刘裕打这个灭那个,动不动收复洛阳,直取长安。到北魏统一北方为高潮。那时,南北实力翻转。若站在南方汉人立场,则以洛阳、长安陷落为转折,以淝水之战为第二转折,以桓温北伐退回为第三转折,以刘裕北伐退回为第四转折。之后就进入了南北朝对立,南守北攻了。 6、五胡领袖的崛起、堕落:五胡之开创者与英主,十之八九是汉化极深的,精通经学、典籍、文章,他们很熟悉汉族统治者的一套:设官分职、屯田劝农、减赋税、兴学校、尊儒士乃至建社稷、祖庙,建立礼仪制度。但他们几乎都是勇武彪悍,武力过人之辈。这样胡人的勇武加上汉人的文化,的确是强大、自信、生气勃勃。但胡人往往在夺取政权,占领地盘后,就在自己这一代,或者是接班的第二代、第三代就迅速腐化、堕落了。他们无一例外地好色、好杀、好营建、骄奢淫靡,完全不顾社会矛盾激化与手下死活,于是王朝迅速崩塌,被新的势力取代。
统治者怎么为了长远利益而在欲望上克制与约束,十六国统治者都没找到好的答案。而向南方看,忙着清谈的风流的士大夫们、门阀贵族们也是半斤八两,好财好色好名一样一样的。怎么才能外求长治久安,内求克服心魔,要到北宋的赵匡胤兄弟与赵普,要到南宋的理学家们才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但从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的高点看,统治者的汉化水准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是明显的。苻坚在淝水之战前的统治水平之高,统治成绩之好,是让东晋君臣羞愧的。他的一些举措与名言,几乎可以放在《贞观政要》里。
-
柳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05 22:28:09
谢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世界读书日,买了一套《柳文指要》 (1人喜欢)
- 2025年2月28日
- 临沂行--饮食、画像石与简牍 (6人喜欢)
- 临沂行--此地 (8人喜欢)
- 临沂行--在路上 (1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