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在」:黄仁勋的两场夜宴


关于这两场上新闻的饭局,我想起两件事。
第一件,我想起之前在上海,有次外滩一群二十几岁的男女在陪一对新人拍迎娶照片,他们刻意选择骑共享单车。
这些年轻人基本都出身富裕家庭,以前是国际学校的同学,后来多半也都是海归。对他们来说,骑共享单车拍婚纱照是新奇而有趣的,毕竟谁家同学家里每个奔驰、宝马,更富裕一点搞个法拉利、劳斯莱斯迎娶也不是什么难事。简单说,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反而不新奇。
但对生活一般的普通人。平常没什么机会接触豪车、穿戴奢侈品、着华服,人生难得有一次借由拍婚纱照留下特殊记录的机会,自然要好好把握。如果这时一方说我们骑共享单车拍婚纱照就好,被另一半骂到退婚都有可能。
就像黄仁勋请科技大老吃饭,大家平常吉品海鲜、红花铁板烧,叫个晶华轩派人来外烩都不在话下,偶尔吃个热炒、路边摊,那是有趣的情调。
但平常吃热炒、路边摊的人,你让公司尾牙还让他们热炒、路边摊,或者更夸张一点,喜宴热炒、路边摊,我想一般人多半不太可能接受。
所以为什么有些浪漫对某些人没有用,主要还是心境使然。而心境脱离不了环境,脱离不了生活经验,脱离不了社会现实。
反之,如果我们能尽力与克服社会现实,给自己带来更宽裕的生活经验,改变我们身边令人压抑的环境,我想我们就有机会获得更轻松自在的心境吗?
这就牵涉到我想说的第二件事,关于我在旅游景点度假时遇到的场景。
有些家庭出去玩,会发现老人都没什么笑容,因为他们看不了孩子花钱。
于是同样是爬山爬累了,前者死活不花一点钱搭接驳车,后者愿意花钱搭车,让自己身体舒服一点。
住进旅馆发现视野不佳,前者的家庭可能宁愿住在看不到风景的房间,后者愿意花一点钱升等。
去的地方比较偏远,前者可能舍不得花钱吃饭店的buffet,选择附近杂货点买点东西果腹;后者悠悠哉哉起床,在饭店吃自助早午餐,边吃边聊这两天的旅游心得。
回到家,前者觉得出去这一趟太辛苦了,后者则觉得一路玩得挺开心。……
与其说他们很心疼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倒不如说他们的心有点生「病」了。孩子花钱,就像在抢他们的钱似的,好像他们内心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们:「这样花钱是不对的,是罪恶的!」
纵使孩子不算多富裕,但偶尔一顿饭吃个上千也还在能力范围之内。既然花了,好好享受便是,但有些老人会极端的坚决不碰那些比较昂贵的菜,面对佳肴却一副节衣缩食的样子。
旅游过程中,要花钱的项目,老人坚持不要,往往搞得年轻人,甚至孙子辈也只好跟着忍耐。结果几天下来,玩也无法玩得尽兴,并不时出现「我不要这个」、「我不要那个」的声音出现在旅游的过程中,为此出现的争吵更是不少。
相对的,有些家庭出去玩,他们该花就花,出游是为了开心。他们不会随时考验自己,给自己上紧箍咒。
所以自在是什么?自在是一种心境,而这种心境是去「允许自己快乐」。
很遗憾的是,有些人做不到这一点。更遗憾的是,有些成人自己做不到,还拿这些观念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对花钱有羞耻感,对享受有罪恶感。
人活着就一世,自在也是活着,别扭也是活着。你想活成什么样呢?
至少,如果你做不到允许自己快乐,至少不要干涉别人追求他们的快乐。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
高浩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成长焦虑:一种长期被忽视的慢性创伤
- 逃避的人都在逃避什么? (1人喜欢)
- 你是真的很忙,还是停不下来?
- 如何在关系里实现“刚刚好的温柔”? (1人喜欢)
- 为什么有些受害者保持沉默?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