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情绪此时天
文殊院遇雨
进了文殊院没走两步,雨就下下来了。
一抬眼,牌匾上正好是“华雨弥天”四个大字,转个身,又见对面牌匾上书“法雨宏开”,为这个巧合,雨也不恼人了。何况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文殊院两侧廊下挂了些偈语并丰子恺的小漫画,仔细看画质有点糊,但是不讲大道理,讨论些人生小智慧,还挺亲切的,与闹市中的文殊院气质很相宜。

不知道是因为寺里格局有所改动还是太久没来闲逛,想去琴馆打个卡,却一时间找不着琴馆在哪儿了。
顺着碑林总算摸到琴馆门口,右手边的红墙拆去,和隔壁的茶馆连通成一体,左右都很喧嚣,唯琴馆门口静悄悄,两个穿汉服的女生在倚着柱子拍照。

两只原住猫在旁边一会儿伸懒腰,一会儿跃上消防栓凹造型,最后干脆卧在柱子边不动了,想抢镜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还要作出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目视远方。

在寺里绕了一周,雨越下越大,在地面积起小水洼,鞋尖渐渐进水,赶紧到水池上的廊桥避一避。
廊桥的美人靠上已经坐了个七七八八,都是互不相识的游人,因此一时间竟寂然无声,注视着水面被雨丝激起的一圈圈涟漪出神,好好放了一阵子空。 等了一阵子,雨势不减,只好继续冒雨走了,走到寺门口,寺门关得严严实实,才发现已经过了开放时间。“关门”带来的体验感很特别,厚着脸皮假装它这一秒“独属”我吧。

无风无雨故人来
掐指一算,和玥已经有……嗯,一个月没见啦。总感觉时间隔了很久。人有明确目标之后,努力朝着那个目标前进的身影会变得闪闪发光呢,为庆祝玥论文答辩成功通关,有了这次乐山一日游。 千挑万选了一个多云天气,早一天有雨,迟一天太晒,总之天公作美,让我们美美地从桂花楼走到文庙,爬上老霄顶远眺乐山大佛,再转去东大街吃吃喝喝。

虽然网上有很多人用不屑的语气说,东大街是游客才去吃的,可海汇源的烧麦确实是我的童年回忆,雷四嬢的蛋烘糕用的是动物奶油,只是黄鸡肉不知道怎么变成了周鸡肉,装修似乎也变了,没敢进去吃。

吃完绵绵冰,原计划沿着河边走到不想走,再打个车去离堆爬山看崖墓逛乌尤寺。打开地图,附近150米就有去乌尤寺的公交车,于是一点路也没走,在车上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回忆着去年的乐山大佛之旅,很快就到达河对岸的离堆。

开局不巧,有一对石棺(椁?)的崖墓陈列馆挂着“今日不开放”的牌子,我怀疑它每天都挂着这个牌子。之后都很顺利,从山脚到乌尤寺的路上看了那几个搬空的崖墓,此行主要目的达成,再去乌尤寺逛逛古刹,在五百罗汉堂里找罗汉们养的宠物,在江景绝佳的亭子里闲坐,踩着点下山去李老三家吃油炸串串——这是我的新晋心头好,
但是一周连着吃了两次,又觉得味道似乎也就那样了。

七点不到,和玥在高铁站分手,各回各家,在回程的路上复盘,是个逛了吃了但又张弛有度的不累人的美好一天呢。

余生皆好运
才跟玥见面分享了附近茶楼倒闭,弃养的可爱小猫被隔壁烧烤店领养的开心事,没两天就见烧烤店老板娘到处问人见过她家猫没——猫丢了。那只猫从小在这几间门市间长大,流浪时也没跑远过,大家帮忙找了一阵子,最后推测大概是被偷走了。 也是那天,快递给小区送了个包裹,门卫听里面有响动,撕开塑料袋上半截一看,里面是个铁笼子,关了只小奶狗,没放水也没放粮,塑料袋底部都是小狗的排泄物。
笼子上贴着收件人姓名电话,好几个热心人尝试打过去都没有人接,小狗就这么在门卫放了两天。
门卫知道我家养狗,找我妈妈端了点狗饭隔着笼子喂给小狗——笼子是焊死的,根本打不开。小奶狗在里面转不开身,打翻了水,可怜巴巴踩在水、饭和排泄物的混合物里,天气又热,气味熏人,被换班后的门卫放到露天花坛里。

我白天遛狗路过它面前,发现它就这么可怜巴巴地注视来来往往的人,一声也不吭。 第二天晚饭后,刷到邻居哥发了条找替小狗找领养人的朋友圈,我也复制粘贴转发了。邻居哥也是养狗人,叫我去把小狗领养了,我迅速回复“不要道德绑架”。爽快拒绝他人无理要求的感觉特别好。 夜里气温冷下来,小狗在露天一声一声叫唤,我躺在沙发上把小狗的事情和我养宠的朋友们吐槽,非常恶劣地试图通过这种把朋友也拉下水的方式分散自己的罪恶感,但是躺到十一点过,实在过不了自己这关,认命地带着一次性手套、剪刀、尿垫去收拾笼子。把兜底的塑料袋剪掉,用纸勉强从铁丝的缝隙间伸进去擦小狗的四肢和肚皮,再把笼子拎进车库放在尿垫上,刚收拾好,暴雨倾盆而下,特别感谢自己及时行动了,不然可能会在心里留下一根永远拔不掉的刺,就像我初中时在街上狠心拒绝的那只折尾小奶橘。

心里装着事的时候,睡眠基本就和我无缘了,在咸鱼挂上领养信息后又点开流量最大的小红苕刷领养信息。
我发现小红苕双向渠道不畅通,自己发布领养信息推不到想领养的人那里,求领养的帖子也没什么流量,就开始自己搜关键词,去每个附近地区求领养的帖子下带小狗照片和基本信息挨个详细评论,加了好几个本地生活群,在旅居群里有个小哥特别耿直地表示愿意做小狗的中转家庭,但我这边也要积极找领养。有他兜底,我的焦虑减轻一半,凌晨四五点钟,把能找到的领养帖都评论过一遍才终于睡着。

早晨醒来一看手机,好几条微信消息,都是邻居哥发的:他的学生家长收养了小狗,邻居哥把家长带走小狗时的照片和小狗到新家的视频都发给了我,看到对方把不算干净的小狗笼子放到自己干净的后备箱、小狗被放出笼子和原住民贴贴的时候,我的焦虑感和负罪感总算是可以放下了。

小红苕上发出去的信息也陆陆续续有了回应,但我一一看过去,既有诚意又有条件还愿意养非品种狗的基本没有,宠物救助真的是一件特别矛盾的事,作为养宠人尤其能共情其中滋味。
记外婆的生日
上周一为外婆庆祝了87岁生日,“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我从没有如此希望祝福能够照进现实。 外婆今年精神头比去年差了一截,最近在家里绊了一跤,就不太爱下楼了,只在沙发上终日对着电视枯坐,妈妈每天晚饭后去陪她看一集电视剧,她们最近看得是《庆余年2》,我开玩笑说她们比我走在时代的前沿。 今年也依照旧例,没选祝寿造型的蛋糕,选了造型年轻好看的慕斯蛋糕。我发现外婆今年对自己的形象特别在意,前阵子想带她出去玩,她说她现在难看,不想出门,也拒绝我们给她拍照,摄像头一对着她,她就举起手挡在脸前面。但是生日这天倒是肯给面子,没有拒绝戴生日帽,拿着蛋糕刀比着动作让我给她照了两张相。

我给她正一正生日帽,顺一顺衣领,发现她襟扣上挂着一串黄桷兰,大概率是她自己串的——她也经常给我串一串大的让妈妈带回家放在我枕边。她的眼睛还能穿针,身板直直的,靠近了也闻不到任何老人味,发丝也是这几年才开始花白,好希望岁月能够遗忘她久一点,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