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比利时写下的思乡日记
从2022年5月写到12月,今天才再翻出来看,当时取名为《我的黄金时代》发在这里,权当记录。
鲁汶其城
它自由,它缓慢。你上或者不上课,教授就在那里,滔滔不绝。你交材料或者不交材料,市政厅就在那里,慢悠悠地办事。
它是一座城,也是一所大学,没有围城地大学,它容得下六万多名学生,也容下了我的黄金时代。我一进来了,就不想出去。当然前提是我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我的学业
我老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渐渐的,在我快要离开它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想法:我拿什么留住你,我的鲁汶。
说鲁汶也是有歧义的,鲁汶是一座城市名,也是两所大学的名字。它们拥有相同的名字,却说着不同的语言,像是从小被分开抚养的双胞胎,一个在荷兰语区成长,一个在法语去蓬勃发展。这对双生花因为彼此的成长环境不同,宗教信仰和语言也不相同。法语区的鲁汶妹妹又被称作新鲁汶。姐姐的学术能力偏强,但妹妹也不差,都在欧洲人才济济的高校之中排得上名号。
我的项目是一年制,时间非常紧凑,一学期五门课,期末有考试也有论文。除上课之外,还可以自选实习或者选修课。我选了实习,因为觉得对以后就业更有帮助,但实习是需要自己去投简历,是另外的时间消耗。我也不知道值不值,总之就是多拓宽自己的见识吧。
鲁汶没有校门。这一度是我有些苦恼的地方,因为没有校门,就不知道到底哪里是教学楼。在闹市也有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在偏僻的环外也有校区。我曾经找教室找了半小时。
学习环境很好,鲁汶有好多图书馆,社科院,心理学院,理工学院,经济学院,等等。还有学习中心Agora,全年只有圣诞节不开,其他时间从八点开到晚上十二点。我最喜欢的是法学院图书馆,环境好,风景佳,还离我家近。Agora也很好,但是得走十五分钟,对我这种懒人来说实在是太远了。
法学院地处市中心,出门有中餐馆,咖啡厅,土耳其卷饼还有麦当劳,以及无数的啤酒bar.累了困了,出门走走,就是酒足饭饱地回去学习。Agora有自主咖啡机,乒乓台,还有小花园,让学习累了的人能够放松。
不学习的环境也很好。整个学校的社交活动很多,Agora旁边就是Pangea,就是类似于学生活动中心的一个小地方。没活动的时候,大家也聚在哪里学习,唠嗑。
宿舍的共享厨房,是我的老友记中的咖啡馆
我宿舍的共享厨房是我心中的central perk,对标《老友记》中的咖啡厅。
疫情影响,我很少出门,课程大多也是线上,每天的放风时间就是下厨房,做饭也好,聊天也好。我也因此发现了我宿舍的有点。最开始只觉得一点也不隔音,我住顶楼,地下一层开派对我都能听到噪音,不过还好本人睡眠质量奇好,也没受多大影响。
想了想把我住的楼里的厨房比做老友记中的central perk未尝不可。
我和好友们的缘分起源于这个厨房,我们在这里做饭,在这里用餐。后来演变成一起吃饭,饭后谈天说地。饭后甜点也成为了我之前从来不需要,但现在不吃点就觉得差点什么的必需品。
厨房旁边有一个小客厅,有电视,书柜还有各种各样的桌游,还有我最喜欢的桌上足球。
比利时人喜欢在这里开趴,爱尔兰室友在这里唉声叹气地看球赛,印度室友在这里玩电子足球。我昨天体验了两把,输得很惨,之后发现我可能确实不太喜欢虚拟游戏。
我们也在这里开各样的派对。临别派对,生日派对,考试结束派对,甚至唱K。
白天我们各自关在房中,或者去图书馆学习,去公司实习,但晚上都聚在了一起,这不正像老友记中钱德勒下班之后去central perk找小伙伴们玩的情形吗?
八点到十点是厨房最忙的时段。如果有人邀请朋友来,那厨房堪比锣鼓喧天。
周五和周六比较寂静,大家都去派对或者回家了。
春天来了,离别也不会远了
楼后院有个小花园。春天刚来的时候,各式各样的花竞相开放。小雏菊在正午开得最盛,傍晚和早上都微微闭合自己的花瓣。我在那一刻知道小雏菊碎花裙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何处。
还有两棵开满鲜花的树,花都是白色,十分相似,不过叶子有所不同。我家后院之前种过李子,我以为其中一棵树是李子树。其实不满。
等到六月份答案就揭晓了。我上楼透过窗户看那棵树上全是红色的小点,以为是桑葚之类的东西。某天在花园里吃完晚饭后走近了看才发现,是樱桃!
法国室友说这些樱桃能是能吃,就是没有打过药,里面很多都有虫卵,而且很多也被鸽子啃过半截。
他寻遍整树摘了几颗看起来还行的给我。好苦。我以为这里的樱桃像以往表哥后院里的樱桃一样。个头也差不多,平常也不打药,不怎么管理,到了时间自然开花结果了出来。分明都是酸酸甜甜的。
没想到这棵树的果子竟然是苦的。苦樱桃,我还是第一次吃。又苦又涩。
四月里的第一天院子里垫起了薄薄的一层雪。前些日子艳阳高照,繁花盛开,草坪上开始长满了一堆又一堆野餐的年轻人,鸳鸯野鸭也在小池塘里优哉游哉,冰淇淋变成了时令零食,颇有一番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的味道。结果四月飘雪,气温骤降,没想到连上天都过愚人节。
幸而暖气还有完全停,但我屋里还是出奇的冷。或许是以为春天来了,没穿上羽绒服,我冷得没心思学习,索性把老爷椅搬到暖气片旁边,脚搭在暖气片上取暖,电脑放在腿上,一边烤火一边尝试学习。
四季的变化好像只是为了告诉你,时间在走,你还活着。变化让人感到活着。
冬天很致郁,但暖气片和火炉能治愈。
考试月每个人都在挣扎,天空每天都是阴沉沉的,没由来的让人不畅快。
等到春天来时,脱掉沉重的衣物,雪地靴,皮靴,换上轻便的开衫,卫衣,运动鞋就出门踏青。
在这边越久,便越觉得天气真是很重要。“太阳出来喜洋洋啰”这句歌词也自有它的道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纯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另一个好听的说法。禁欲禁欲,不过是人的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不了,反过来自我洗脑罢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我本科毕业典礼上跟好友说,被毕业论文折磨的时候,只想赶紧毕业了事。真正要走了又想着当一辈子学校羽翼下护着的巨婴。
一年之后,我还是差不多的心态。毕业了好像总是意味着失去一些东西,不再是学生了,不能少成本地犯错了,不能住学校便宜的宿舍了,要独立承担成生活的责任了,要去面对真正的生活了。
面对这些不得不,我知之甚少,所以内心总是止不住的慌张。人生好像是完成了一件事,又好像失去了什么。大概什么都不能左右,我们就不得翻开新的一页,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它未知且神秘,我还没准备好,但又永远不可能准备好。
每每翻QQ空间和逛高中同学的微博,总是感慨万分。大家成家的成家,工作的工作,都洒落各地,在各行各业打拼。总是会出现:这个班我是真的上不下去了的话。不管是那个阶段的同学。会想着,就算大家再无联络,其实经历的或多或少都是差不多的事情啊。
而看大家微博的另一个感慨是:高中大家都一个样,没什么特殊的喜好。或者就算有,也是藏着掖着,老师只允许讨论学习有关的事情。但是那个时候惆怅也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不像现在只有不安和慌张。
一到大学来,大家貌似就变得更鲜活起来。有喜欢的明星,运动员,自己喜欢的小圈子,会为他们转赞评论,也会有疯狂发言。我以前从来没想过,原来在喜欢的事物面前,大家都差不多啊。而且我也能看到她们的改变,从外貌外形,到思想内容。原来大家分离各地,成长路径都还是出奇地相似啊。
但我又隐隐觉得,从前大家都走差不多的路,今后我们就真的好似散落各地的星星,朝不同的轨迹划过去。有一种此后我或许很难找到同行之人的错觉,但我知道,不过走哪条路,总有人跟我走相同或相似的路。我们从来不曾孤单。
未来是好是坏,都要到来。所以还是把握住当下吧。
花开了,花又谢了
小花园里又是满地小百花,前不久园里的小雏菊被园艺工来狠狠修理了一遍。我以为之前的小雏菊生命力如此顽强,被割掉了一茬又一茬还依然满园盛开。秉承北方人传统去小花园里晒被子才发现,这满地的白色小花,已经不再是小雏菊,而是一种像牵牛花或者喇叭花的小白花,夹杂着杂草和小黄花。四五月时,正是家里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收到饭店老板给我的油菜花有些受宠若惊,一方面是觉得这花让我想到了家乡一整片一整片油菜花田的景象,另一方面又不知道到底要如何烹饪才能做出家里的味道。
好似我身在异乡,却总是在寻找属于家里的东西。包括食物味道,能让我想起家乡的,我统统都来者不拒。但我好像又在被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从早餐的咖啡牛奶,到社交派对。不知不觉我在改变,但有些东西又一直在那里。
某次其他城市面试的路上,火车窗外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那种绿,浓郁又清新,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是春意盎然,没照射到的地方是“鸟鸣山更幽”。有些像《音乐之声》里面的景象。不过这边地势偏平坦,所以起伏的美感也没有那么明显。倒是草场上的牛儿马儿算是一大片绿色的装饰。我拿出手机拍照,想着这可是生平第一次见到真的马,尽管也是隔着玻璃,和看似近实则遥远的距离。
火车继续行驶着,突然之间窗外出现了黄色。快要厌倦了绿色的单调,突然的黄色调激起了我的兴趣。我于是趴在窗边,就差亲吻窗玻璃,想搞清楚这黄色的物种究竟是何方神圣。
原来它们是油菜花。是家里的油菜花,跟家里的油菜花田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我以往坐车看到油菜花经不住诱惑总要开窗,把手肘在窗沿上闭眼闻它的清香。火车上不让开窗,也没有车窗。但这并不妨碍它让我想起我的家乡,或者人其实没有所有的家乡,只有一个生活得很久的地方。因为生活得久了,也慢慢开始在那里有了朋友,或许会组建家庭,或许会遇见爱人,又或许有很多曲折离奇的经历。
我把老板给我的油菜花拿回宿舍烹饪,宿管小哥撞见了我问那是什么。我说是一种花,在我的家乡十分常见,可以拿来榨油,也可以拿来做菜。他说他在当地从未见过。
我靠在火车车窗,心想宿管小哥还是见得少了。明明这里就有油菜花。
梨树已经结起了小果子,今天的天很蓝,云很白,是不成形,不大朵的云,但连在一起,有的地方堆在一起了,倒像是乌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下雨,不如就趁现在享受阳光吧。
把壁纸换了,给各种应用软件重新分了类,今早洗了床单被套,是时候重新建立生活的新秩序了。没有课程,没有论文,但是有挑战,也有欣喜的真正的成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