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承诺恐惧症

坐标:美国驻悉尼领事馆大楼遭破坏。一名手持锤子的人破坏了美国驻悉尼领事馆大楼, 9扇窗户被破坏,大门也被涂鸦。我按照博主给的方子做的紫苏桃姜没有那么好吃。
我最近在看美剧《人生复本》。一名物理学家(名叫杰森)在被女友告知怀孕的情况下,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选择和女友结婚生子,还是继续自己的研究生涯,以期有一天功成名就。他选择了后者,并且真的功成名就,获得了物理学界的最高奖。 他建造了一个薛定谔的盒子,进去以后,在胳臂上注射一种药物,就可以到达一种量子的叠加态——具象上,就是进入了一个有着无限道门的无尽走廊,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有一个你存在的平行宇宙。有一天,这位聪明的物理学家也许是对自己现有的人生感到无聊,也许是因为他建造的这个盒子造成了几名人员的失踪导致他有了愧疚,他自己进入了这个盒子,并且绑架了其中一个“自己”——这个没有选择实验室生涯而是选择和女友结婚生子过平凡生活的另一个版本的自己。他想替代另一个自己去过他的生活,而将那个平凡的自己送到自己功成名就的世界。于是,这个故事就在两者之间的斗智斗勇中展开。
尽管我对这个故事有些疑问,比如难道每个平行宇宙都有一个盒子,使你可以往返自如?但它仍然吸引着我。它吸引我的主要有两点。首先,不管电视剧是如何拍摄的,将平行宇宙以具体盒子和走廊的形式呈现出来,它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情景:在你打开每一扇门之前,你的情绪要非常平静,你脑中不能有杂念,你要诚实。它似乎是在告诉这样一件事:你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一念之间,世界不同。前几天,我跟某人讲,我说“爱”这个东西很奇怪,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有时我能感觉到我的心里充满了爱,于是我看什么都可爱,尤其是有了小朋友以后。有时,我的心里是感觉不到爱的,那时我便面目可憎,尤其是在职场上的时候。“爱”这个东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还是别人给的呢?我越来越觉得,是我们内心可以产生的东西。近乎于佛教说的慈悲了。
另外一点,功成名就的这个杰森在回到另一个自己的世界没过多久,他就又开始有点无聊和厌倦了。在所有的平行宇宙里,他是最聪明,智商最高的那一个,但同样也是同情心缺乏的那一个。他的表现就像一个傲慢的神,高高在上的看着其他平凡普通的人,不明白那种人生有什么值得过。他在所有的版本里选择了这个平凡的自己,因为这个自己看上去最幸福。和美丽的女友结婚,有份体面的工作,还有一个儿子。但真实的自己其实过不了这种人生。他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和妥协,什么是为别人着想,当然更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当然不够快乐。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他,这叫承诺恐惧症。这个心理学名词也许一开始是指男女关系中的一方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稳定持续的进行下去,做出婚姻的承诺。但我忽然之间想,有时,那些没有找到人生目标和方向的人,也许也患有一种承诺恐惧症——人生承诺恐惧症。
想起自己当年实习时,看到带教老师每日早上交班坐在自己专属的“座椅”上听底下医生们汇报,然后开展自己一天手术间的生活,当时不也是油然生出一种恐惧感:我不想一辈子待在手术间里,然后坐在那把从来不换也不准别人坐的椅子上。命运很早之前就逼着我们做出承诺,而我也早早从那个盒子里逃出来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那个无尽走廊里徘徊。无数扇门在你的旁边,你早就忘记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情推开了其中的一扇,但是世界就这么开始了。你当然也会想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忽然又开悟了一般:我即众生,众生即我。每一个别人都是平行宇宙中另一个我。
也许你厌倦了这个世界的自己,你也可以回到那个走廊,再推开另一道门看看。只是时间有限,如果人生是一场游戏,你可以玩几次呢?还是在一个世界里永远待着比较好?有永恒不变的世界吗?有永恒不变的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