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五)——“房”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在都城咸阳正南、北起渭河、南至终南山的广大地域营造“阿房宫”。“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磁通“瓷”,表示天下浴火,升华成瓷,众人相约,在兹同囍,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三)——“囍”0 赞同 · 0 评论文章

阿,金文写作“阜,可”。可,甲骨文写作“丂,口”,可表频频相牵互化,彼此比较,相互考量,角度不断转换,就是形成人的思想认识,让人知道可与不可的过程。《说文解字》说:“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从阜可声。乌何切。”大山必有大阿,大山曲折未满的过程读ē,及至大山成阜、蔚为崇高就读ā。阿,就是生命经历的所有频动,其中韵味,一言难尽,表现为可与不可,有对有错,有成功有失败,如歌如泣,曲折成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曲阜”。“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东汉应劭(shào)《风俗通义》生命不完美的经过,有聪明有糊涂,让人不断疑问,不断求索,就是“乌何切”。光频入暗,人得其一,所得不同,相互较量,才知高低上下,互相取长补短,大陵也,曲阜也,乌何也,就是“阿”。

房,楚简帛写作“户,方”,可表生命抓取了光的一片鳞爪,来回摆弄,也与他人抓取的另一片鳞爪拼接,这样反反复复,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套路,自成一家,就像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每家每户每人每个时期需求和偏好都各不相同的房。户,甲骨文通“日、曰”,写作“爪,丨”,可表光频被物质捕捉入暗,化为生命成长演进的像;生命得光,受激发光,发出言语,彼此光照;日像太阳,生命发出的光,是内在之光的返转偏振;曰像说话,来往平衡,一时一地,都有分寸;夫唱妇随,互相说话像每日的阳光,有恩待,有分寸,一日夫妻百日恩,户是互相的道。楚简帛在户上方加“一或二”,强调光频分而就下,至低反升,能量转化,相谐对等。“两个户彼此相对而聚”就是甲骨文“门”,可表两个生命,一抓一放,传递一光,形成电磁力,建立键接保存能量,分开键接释放能量,就是“门”开合的像。二人相爱,互相能从对方各取所需,都有了归属,有了依靠,从各自独立变成了各自的顶头上司,你顶我,我顶你,就是“顶门立户”。
光化生命为户,生命也频频辐射发光,互相予取,彼此制约,各为对方,互为方向,长此以往,形成了互动的规矩和规律,就是“方”,甲骨文通“荷,何”,写作“凡,人或匕”,可表一个能量予取转化的过程,光能与物质都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消散,最终成土,这个大方向,也是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规范的大方向,像人的负担、荷载。方的甲骨文也写作“倾斜的一,匕”,可表相牵互赐,彼此发光,相互频动,分开之频,必有其对,有所变化,必有其反,彼此牵制互补。所以,方形是过程中的任意一点,一个具体的时空,成一方小天地,像每个复数对应二维空间中的一点;方形也是规矩和头脑,是始和终。

口,即方形,甲骨文通“丁”,金文通“公、私”,有三个读音和字义:口在外,读作wéi,通“围”,强调范畴;口在中间,读作guó,通“国”,强调联系性;口在下上左右,都读作kǒu,强调光频就下,人认识了规范,掌握了频动组合的规律,能发出言语,传递知识,彼此交流;就像扣子,一上一下,互为虚实,至下反上,像实现了穿越,成为思想认识和精神,可以人为地创造规范,再从想当然渐归中正仁和,棱角与通达渐至一体,就是从左到右,从下而上的转化过程,从现象到实质,向起初那个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公私一体,平衡无极状态的回归。向这个思想认识的回归和求索,就是“何”。
丁,甲骨文通“丶、一、口、日、曰、厶、匚、冂、冖”,不仅写作方形,也可写作点、线、面、三角形、圆形,这些图形在拓扑学上都彼此等价,都是复数的一点,物理学的一处时空,社会学的一个事件,最早的这个事件,即甲骨文“丶”,一个意念,即一念。宇宙出于一念,终于一念,当中都不完全,都是口和丁,不完全才有发展和变化。就像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一个钉,所有的丁都有反馈,钉子和反馈共同决定了这个钉子的牢固度,就是每一处时空的惯性,就是我们的生活;每一颗钉子合在一起,就是几何,就是我们正在建造和装饰的房,就是我们一天天形成的思想、头脑、灵魂。起于平衡无极,终于平衡无极;起于倾斜,终于反动。一切已定,因为那最初的话已落地,此钉力道如何,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宇宙作证。所以,丁为天干第四,小篆通“个”,可表忘记背后,努力前面,想得再多,规矩已定,万象相生,同出于一,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三隅而反,复归于一的道。

丁,是孙悟空手里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因为起初的平衡无极,才有我们每个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的画卷,写出最壮丽的诗篇;最终的结果,起于一念,终于一念;所以,戒嗔戒痴,慎始慎终,过程之中,难得糊涂,多总结,多反省;除非真的想清楚了,否则一时一事,此时之念,无非一丁,一个来回,一面之词,已成过往,汲取经验就好,未来就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风物还宜放远量。不惜一丁,才能得着一丁。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珍惜伶仃,就从伶仃中脱离;在伶仃中自怨自艾,就是真伶仃。一切本伶仃,舍己才有ta。人不患命中孤寡,而患不懂得伶仃。
生命在反反复复地扭曲翻转中,逐步认识规矩、方法,懂得伶仃之道,就是“中”,甲骨文写作“丨,两个步进的乙,口,两个步进的乙”,可表起初的洪波涌起,渐渐归于平静,其实进入反像,暗流逐步形成;彼此分合同在、阴阳激耀,就是中正仁和。中的甲骨文字形也可看做“上下两个逐步演进、互相呼应的卂,口”。精神一动,形成意念的涌起和反馈,就是“卂(xùn)”,是“迅”的本字,金文写作“丨或十或七,乙”,可表洪波涌起的源头、第一个频动、时间的原点、全备、不改、永存的精神,表现为即时、绝对、始终贯彻的光速。中,是绝对精神和自由意志的矛盾统一,像汉服右衽的纯边,像中国上古的玉瑗,像正负反馈终于撞在了一起,因缘际会、轮回、零和,要造出最稀奇、丰富的灵感,照亮世界。二人对冲,在心为忠,担心为忡。人经历了一切世事浮沉,尝试了所有频动变化,胸中自有沟壑,炼就了中正仁和的头脑,才能大度能容,处变不惊,诚实地对待每一个意念,表里如一地行出来,至臻天人合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思想境界,让一切的选择、极大的自由,成为绝对精神贯彻始终的背景板。


认识运行的规矩,即一个个钉子的积累,有的钉住了,有的掉了,有的牢靠,有的不牢;你的钉和ta的钉,就是一个个箭头和矢量,同向相加,异向相角相消;长此以往,累积成方式和方向,总结出世间万象衍生幻化内含的规矩,就是让数学、几何、物理、社会、生理的形与实贯通的“拓扑”。英语 topology,原义为“地志学”,指研究地形、地貌类似性的学科。拓扑学比较著名的应用,在物理学上有超导相变、规范场、空间维度理论;在社会学上有系统理论、对策和计划、网络理论;在生理学上有DNA基因链条的形态和遗传信息理论等。拓扑学,是从外在之形向内在之实的回归,也就是“中”,中正仁和,贯穿其中。
房的楚简帛字形也可以看做“二,户,一,匕”,可表两个成对的向量,持续地角动变化。生命得到的光,必发出去,每个互动确定一户,即一面,这是紧致性;若是两相互动中有了时间,则其他面可以介入,即出现了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如此衍生发展,从一家一户成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就是应用于物理时空和规范场的“纤维丛理论”。最核心的拓扑,就是生命得光、发光、彼此互动的规矩,就像两个成对的向量。房的小篆字形写作“厂,匕,方”,可表角度频频翻转,有方向性地连续扭曲,可分别对应光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彼此相牵互动,一体两向。连续性即任何向量的发展都不可被撕裂与合并,即核心规律相互绝对、始终唯一,如同立定天地的一丁,一体两相三维。所以,丁的小篆字形写作“入,丨”,通楷书“个”,可表两相互动,如此演进,共同升华,合为一丶;个,是不可被撕裂与合并的连续性。
掌握了这个规矩,就能建立一方天地,就是“房”。有了房,懂了房中之事,二人就能自成一家,衍生幻化,生生不息。反过来,不同时期、地域和人群的房,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思想理念、道德审美,追溯到最实质的信息,就是拓扑。拓扑运用在二人之间,就是中国古代的“房中术”。



14:56
《说文解字》说:“房,室在旁也。从户方声。符方切。”室,甲骨文写作“六或终,至”。至,甲骨文写作“倒写的矢或交或文,一或𠃊(yǐn)”,可表宇宙从洪波涌起到平静回归,当中的波翻浪涌,能量和信息以大爆炸打破昏黄混元、零和内含的奇点,汹涌生出宇宙空间,化入引力结构,直到起伏渐消、交流完成、能量均匀、信息普及、熵值最大,就会突然收缩,重归起初,好像水蛭,就是“至”。这个能量和信息集中输出和回收的场所和机制,像动静脉血输出和回收的两端在心室,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过程在心房。人进入内室,摒除所有干扰,心意沉静,思维专注,才能心灵碰撞,感受灵动。寂兮廖兮的沉静无极,是高山仰止的精神爆发的背景,就是室。


《说文解字》说:“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脂利切;室,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式质切。”就是说:至,是大光从高天下地的惊心动魄,大开大合,如鸟来去倏忽,也像油脂和利益,被一哄而抢,不知所踪,只剩一地鸡毛,“脂利切”。室,是实施和实现的两头,如起初大光兴起的高深仰止,宇宙空间喷涌而出的大爆炸,是行与止突然起伏的两端。物质每得一光,都有一个起伏频动,引发的连锁反应好像见招拆招、招招式式、频动不同、或疏或密,能量和信息就化成物质结构;外有样式和质量,内为能量和信息,式质贯彻。
实,金文写作“六或终,毌或周或田,贝”,可表左右两手,如贝之两壳,彼此一唱一和,因为本出于一;人能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互予取协力,因为同根同源,有ta才能周全;种下的实质是什么,结出的果实就是什么,样式质地不同,但核心信息是实,是决定果子好坏的良善、公义、诚实;人人都贯彻这个精神,如贯通之贝,用自己的天赋彼此服侍,信息和能力融汇贯通,就能拥有起初高山仰止的大光兴起的大智慧、大勇力,就能实现天意。富,金文写作“六或终,二,零形,西或羽”,可表从起初高山仰止的大光兴起散落的光频,点滴散入人间,化为人的头脑、智慧、美德,就是散落的光频富集,让人不断去粗取精地总结认识那让大光兴起的精神,物质世界的大光西行,就是人类智慧成长的羽化登仙。畐,甲骨文写作“一,凡,田或日”,可表互补、制衡,因果相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念如日,现实如田,虚实两相,互为反映,宇宙万有、万事万物的源头和终点,是造物虚己就下、一切世事归平、公义大爱一道。实与质,都是实际与实底、物质与本质的虚实两相,信息与事物,反映一个不可少的精神,能让虚实相互转化,造物虚己,万物贯彻,虚实转换,幻化无穷。

《说文解字》说:“实,富也。从宀贯声。贯,货贝也。神质切;富,备也。一曰厚也。从宀畐(fú,bì)声。方副切;畐,满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读若伏。芳逼切。”实,天生大地,人才有田;人有认知,因为天赐意识。货贝当中有贯,必有人付出了力量和智慧精心打磨;一切物质当中的信息,彼此呼应,相互贯彻,让人能感受到那个造物者高尚微妙的精神。富,天赋成为人的头脑里的刻划,好像有了准备;斗争实践得多了、总结思考得多了,也会厚积薄发;去粗取精地认识到了因果规律,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创造一副副针对时局的药方,“方副切”。畐,万物和世事中的必然和因果都在反映那个高山仰止的精神,他命定一切兴衰、起落的时间,划定所有事物的边界,宇宙人间演进的终局必满足他起初让大光兴起的意念,他意念高远命定了世事万象必需丰富厚积,都是他大智慧的延伸、大能大力的反馈,如芬芳无形无相,却最逼人心脾,让人奋发、仰慕、寻求,“芳逼切”。认识到不同事物之间贯彻的联系性,让这个高尚微妙的精神在光与生命、有形与无形之间往来,就是创造财富。在上为神,在下为质,互为虚实;光化万事万物,当中有道,认识此道,返能结果,外在之富来自内在之实,外在之实来自内在之富。“式质切”源于“脂利切”,但要消化吸收瓜分来的脂利,就要“神质切”。所以,让天赋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不在于忙忙碌碌,反在于心无旁骛,不受影响,认识才能结晶成精神。房的内核,之的始终,拓扑学突发奇想的命题,人抓住千变万化的形中之实,光中能量与信息结晶的机制,都在室:因为只有人反归伶仃的时候,才能认识起初的意念。

旁,甲骨文写作“凡,方”。《说文解字》说:“旁,溥(pǔ)也。从二阙,方声。步光切。”就是说:信息普及推广的方向,就是不断向旁边、向邻舍传递的方向,像溥为至大的水,镈(bó)为至大的钟,将涟漪扩至天边,传至地极。你与ta之间如门户有开有合,彼此反馈,合成一方,形成你和ta之间沟通和建立关系的方式,像一根纤维,一方天地;人与人之间的所有频频互动,本质都是光就下之频,互相的吸收、湮灭、组合,像一个纤维丛,一个植物群落,一片丛林,要显明生命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方式和变化的大方向。
旁,甲骨文也写作“井,方”。井,甲骨文通“形”,可表光进入引力场如井,光频分开,频频就下的分配,也是生命之间频频分合的互动;人看到了形,形再运行、成长、发展,看出了形势,做出了判断,决定了如何反应,就是旁的过程,就是世事“形成”的过程。二人起初看到的信息都是对方的外在条件,即外在之形,冥冥之中,引发了一个心动和共鸣,逐步交流,越来越近,彼此相傍,及至进了房,一步步登堂入室,建立家室;从性到生,创造新生活、新宇宙的历程,都是那起初一念,激起的层层涟漪。一个粒子如果没有旁,就失去了确定的形态,即单独量子的不确定性,也叫测不准原理。


房,是“室在旁”,是生命得光发光,彼此传承的过程;一间又一间房,就是宇宙中一个又一个星系,都在瓜分着起初那个洪波涌起的能量;好像一家一户,形成了各自的规矩,体现为各自的生活方式。从外看去各成方圆,其实是内在相互角力和世事变迁造成的结果。就像看到了一堆符号,懂的人能看出符号的含义,因为他看明白了其中有规律的方式;不懂的人,就像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了一座座房子,却不知道哪座房是干什么的,没有方向;能不能看出个所以然,就是“符方切”,就是拓扑和语言学的贯通,即符号语言学。
秦始皇以渭河北岸的咸阳宫为政治中心和信息中枢,以南岸的阿房宫为统治理念和信息推广普及的场所,曲意迎合,伏如山阿,汇集天下精英,彼此相曲、互成起伏,交流认识,好像一座“人民大会堂”。《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就是说:以咸阳宫代表紫微宫和北极星,以阿房宫代表营室星座,以复道代表阁道星座;阁道星座跨越银河,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河复归咸阳宫,所以叫“复道”;法天象地,就是把天象反映在地上,规划和建设咸阳城。
咸阳宫代表的紫微宫形似零形,可表起初的平衡无极态;紫微宫内的勾陈星座形似勺形或乙形,可表施与洪波涌起的频动和其后的反馈;北极星位于勾陈星座上,代表频起频消,始终如一;阿房宫代表的营室星座,形似“翻转的二”,可表从分又聚的翻转、谐调过程;“营室”意为通过积累传承,完成信息的交流、推广和普及的场所;所以,这里“房”不读fáng,而读páng,表示互为邻舍、彼此为旁、信息推广普及的过程。阁道星座形为“一点点步进的丿”,代表一点点步进的变化,或逐步转变之频。

阁,小篆写作“门,各”。各,甲骨文写作“父或倒写的止或夊(suī),下弧形或口”,可表生命取得不同的光频,经过分解、转化,再至融合贯通的过程。生命之间取得的光频不同、处在不同的融合阶段,想相互予取,当中需要再拆解、再转化、再融合、迂回、起伏、以退为进,有所停留平复,打一巴掌揉三揉,不能一蹴而就,就是阁。《说文解字》说:“阁,所以止扉也。从门各声;各,异辞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古洛切。”就是说:像门当中的截止点让两扇合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要有默契、步骤、节奏,一步步来,一时一事都有边界,有底线;彼此相与,表达各异,有话慢慢说;历史发展浩浩汤汤,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曲折婉转,皆有脉络,起伏合一,即“古洛切”。门没了截止点,就失了默契;好意不讲究分寸,对方就难以接受;好因缘不懂得节制,未来就是空中楼阁。阁,是二人一起顶门立户,彼此互顶的分寸,如果一时还没拿捏好,就先搁一搁。像阁道星座渡过星汉,要顺应潮流,摸着石头过河;像粒子之间发射光子,一抓一放,有固有的节奏,才形成电磁力。古人墓葬中以陶楼作明器,代表有行有止,人虽逝去,如光消散,精神化入万物,才是复归天极的阁道。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天下大同虽然是大趋势,但是这次靠独夫之心和武力手段强行推动的“大跃进”,很快被激起的反动吞噬,成了前浪一涌。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今天考古发现的阿房宫唯一遗迹是前殿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夯土最大高度12米,总面积541020平方米。规模比起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总高度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的人民大会堂,有过之而无不及。
始皇帝的父亲是秦国王子,他出生时,父亲正在赵国做人质,所以他生下来也是人质。当时秦赵交兵,他们一家身临险境,每天东躲西藏、朝不保夕。及至他成了少年秦王,又因为秦国内部楚赵外戚势力争斗不断,不仅屡屡威胁到他的生命安全,还拿他的出生做文章,炒作他是母亲和吕不韦的私生子。所以,秦始皇对天下分裂有切肤之痛。为统一天下不惜采用各种极端手段。结果,秦国与赵、楚的世交彻底成为世仇,最终秦王朝覆灭,楚人焚烧咸阳复仇,嬴政举家灭亡。他的子女虽然不少,但与大儿子扶苏关系不睦。他为所欲为,言传身教,小儿子胡亥篡位都敢做,更无需尊重爱惜他人,干脆将兄弟姊妹杀了省事。秦朝悲剧的起源,在于治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德经·第四十二章》
光频分出下降,直至消散如气,大道虚己才生万物,万物得到了就要发光反馈;人教给我的,我就有样学样。所以,像最上面的大梁一样顶起天、立定地,让能量循环、生生不息,那自有永有的造物,从不禁锢、保守、教条,化身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正气,是大自然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上梁,一切力量的源头,我们言传身教的父亲。天下万物同理,都有正反两面,物质都是光入暗付出之能所化,所以都要不断辐射消散给予回报;人得到物质和能力也像抱着包袱,要找个出口化成气释放出去,才能复归平和。顺境会让人以为来得理所当然,不懂得粒粒皆辛苦,浪费起来就会毫无怜惜。来的容易去得快;逆境让人知道自己的边界,珍惜他人的可贵,就会理所当然地恩赐回报,形成良善循环。不懂得最大的不幸和穷苦,就不配拥有最大的幸福和富裕。所以帝王称孤道寡,时刻提醒自己富贵与伶仃同理同情,得了全天下好处的,不就是全天下最孤寡不谷的那个人吗?做了帝王,就要甘心乐意为全天下人舍己,与全天下结为伴侣;否则,一切来得容易,不懂人间疾苦,不知道回馈,就会越来越好高骛远,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成了好大喜功、欲望难填的黑洞,不再有爱,失去了满足。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有来有往,等价交换,推此即彼,就像拓扑。秦始皇虽然历经磨练,却并不孤寡。战国末期,中华祖先的遗产已极大丰富,但社会不平、囤积太多,“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他才会“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社会失了仁爱,追求富贵强权没了节制,他才敢“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他们家当人质的时候不缺人慷慨相助,吕不韦连女朋友都能送给秦始皇的父亲,社会统一的时势让他个人膨胀得太快,这些都是现象,本质是社会上自私在极化,大家失去了公德心,造成了秦国和秦始皇一家独大的独夫之心。以至他敢欺负上天,用天象自我标榜,劳民伤财,违背了天象要人懂得回馈、彼此公平良善的真意。他胆敢为天下之大不违,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他虽然当了帝王,却缺少真正的贫贱、真实的伶仃和失败。心里怀天下,孤寡不伶仃;心里为独夫,越富越伶仃;打破此丁,反得彼丁。
“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创世纪》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四)——“家”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宫,甲骨文写作“六或终,吕”,也可看作“向,口”,可表向平衡无极归回的过程中,因着对平衡无极的向往,所以能找到一个伴侣,因为在彼此相与的过程中,发现各自都能得到内心的安宁。就像母亲的子宫,曾是自己静谧的依托,我们出生的时候,都带着对那个静谧、安全和归属的记忆,所以我们虽然离开了那里,却永远都有回归的渴望,也熟悉那个回归的感觉。
吕,甲骨文写作“两个口”,可表两相配搭,时空不同,可以彼此反馈互补、共同维系各自平衡的关系。吕彼此契合的特征,就是拓扑学上和“连通性”同等重要的“紧致性”。吕的关系,就是起初之频,必有其对、必有其反的关系;是因伶仃之性而生,生而复归伶仃的拓扑结构,始终是伶仃,当中是从性而生发的起伏演进,反馈而归伶仃。所以。小篆在当中加“丨”,即吕的异体字“呂”,可表当中演进复归的过程,即间,即白驹过隙,即生命,即时间,即空间,即连续性;伶仃与连续互为两相,伶仃为阴,时空为阳,两相纠缠、互化、同存,看到时空,看不到伶仃;反之亦然。
《说文解字》说:“吕,脊骨也。昔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矦。力举切。”就是说:吕的关系就像脊椎骨之间的关系,节节起伏、互为依托、互为支撑、相互反馈、才能传导力量和信息,就像当年的大禹和吕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互补不足,彼此制衡;就像力必有反作用力、有压力必有托举才互相平衡。“心吕之臣”,对应金文“虑”,写作“吕,心”,可表吕在心中的表现,常为对方考虑,为ta担忧,盼ta周全。吕,是对二人各自伶仃的反动和挑战,放下自己,互相投降,就是对丁之道的实践和回归。吕,是绝对和相对、统一和矛盾的辩证,懂得辩证,才有拓扑,才有统一场;有统一就有相对。有合必有分;分合两相,分合同在,就像拓扑中的连续和紧致,所以拓扑贯通各个学科。
越出自完善平衡的丁之道,越有对宫的向往,即原生家庭的印记。心里有宫的空虚,船才思念港湾,性才渴望释放,辛苦愿被记得,征战愿被感激,心里才平衡,才得到安慰、归属感和成就感。宫的实质,就是互相的补偿,互相的反馈;就像房子造得越好,越希望有人持守,有人爱住,就是把从光那里瓜分来的脂利,再发光反馈回去。丈夫对妻子的爱,母亲对孩子的爱,其实都是人在建造的宫殿,都是对人间的反馈,找到了ta,就找到了一条向起初平衡无极回归的途径。人心里有了ta,心就不再是一人之私;人有了宫的概念,房就不再是一家之私,而是向天下为家、天下为公博大情怀的回归。因为你我要建造的宫殿,就是你我出生的宫殿。
《说文解字》说:“宫,室也。从宀,躬省声。居戎切。”就是说:心里有宫的情怀,才能与伴侣相知相与,时时拥有内心的安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才有敏锐灵动的思维机制,好的宫为了建设好的室。二人如好弓配好弦,一静一动,一刚一柔,彼此配得好,就能合成需要的频动;人也是这样,有天赋者难免缺少历练,有历练者难免缺少天真,所处的时空不同,各有局限,都不完整,既要彼此相知,也要甘心付出,在ta泄气的时候给予鼓励,在ta自满的时候给点敲打,互相像照镜子,适时得到反馈,就能时时保持向中正仁和的回归。生活中时刻柴米油盐、马勺碰锅边的烦恼,是对二人起初缘分的考量,配得合宜,真情同得释放,却能时时复归起初的挚爱,就是“居戎切”。
天地各不为私,彼此为宫;光频步步入暗化土,如同入地;生命成长成熟,发光发热,反馈上天。人也是一样,付出了,希望有归属和成就;生命有所得,就希望有所交付,辛苦得到了知识和经验,就希望能有后继。秦始皇理想中的阿旁宫,大如天地,但他现实中的后宫,却只见孤家寡人,不见相知、相与、相托之后,所以秦二世会更加残暴,更加孤独,沉溺于一时兴起和好大喜功的刺激,却不管后果,不思后继。这座人民宫殿的建设,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经历了大山大阿的世事浮沉和代代添砖加瓦的努力,从一口发出的构想到众口齐声的共鸣,历史跨越了2171年。



秦始皇要的宫殿,是为了填满自己的独夫之心,而非爱的反馈;宫殿再宏伟,也要从两口起,从身旁来,一步步来。他虽然看对了政治的大方向,身边却没有慰藉,即使造成了这座大宫殿,心里一样会有一个黑洞。人的功绩再大,能力再强,无非是瓜分来的脂利,造了宫殿,回馈出去,也不过是一个零和。人生往复零和的意义,在于有“神质切”,才能抓住一切的缘起,反归一切当中传递出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就像房要有室;心灵的安宁要有吕,灵魂的回归要有ta;一人一时一事都不完全,但必会有一个反馈予以补偿。因我的伶仃,所以有ta的伶仃;兴起我们每个人的频起都是一个倾斜的角动,一定有其对,有其反,正在某一个地方等待着我们,就是需要我们去建造的宫殿。就像宫甲骨文字形上的“穹顶形”,即“六或终”,可以看做“两个相对波动的乙”或“两个互相角动翻转的入”,互为镜像,彼此反馈,彼此触动,阴阳激耀,发出光来,就是一个新的认识,不断向上积累,就是思想和精神,就是向起初高山仰止、洪波涌起的意念的回归。
一个再精妙的拓扑结构,如果不落实到实际应用,就像一个钉子没被砸下去,躺在原地,形单影只,孤寂无聊。一个单向的户,如果没有回应,就像一对白洞和黑洞,丢了对方自己也没了意义。法天象地的目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而是让我们懂得如何相与,天地一家亲。房子盖得再好,没有ta,就是可怕的空虚,不如幕天席地。再精美的房子,再宏伟的宫殿,再深奥的科学,再机智的言语,都代替不了的,就是你我身边的ta。无论有没有房,只要懂得珍惜身边相知与共的ta,就一定能拥有秦始皇向往的“阿房宫”。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训诂始于《尔雅》,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解字说象——什么是“六书”、“训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