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有趣陌生人
查看话题 >不想干家教的保姆不是好博士
说在前面
别人眼中,她是智商超群、独挡一面的女博士,她自己眼中,她是个孤独的人——在保姆、家教、学院的政治斗争的缝隙里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拽着她在意的东西艰难前行。
女博士应该没什么烦恼吧?
女博士是不是过着呼风唤雨、阳春白雪的生活呢?
女博士是不是可以免去普通女人的那些养孩子,家务活细碎的烦恼?
遇到Cindy——一个名校毕业的海归女博士之后,以上的问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从小到大,Cindy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北方的一个小城市出发,途径北京、深圳、美国。从奥赛得奖,顶流大学保研,从海外留学到985高校的副教授,在毫无外挂的前提下,她轻松拿到旁人拼尽全力也拿不到的成绩。
“有时候我会偷偷想象,如果我妈稍微鸡娃一点,我会在哪里?”
多么招人恨,父母完全放羊的情况下,她长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体面高薪的工作,帅气体贴的老公,懂事的女儿,有退休工资的四个老人,还未涨起来的房价,一切都那么美满。
可是凑近点看,美满的滤镜碎了一地。普通女人可能遭遇的困境,作为女博士的她一个也没落下。
不靠谱的婆婆
“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身边的人都是来帮助你的,而我身边的人好像都是来害我的。”
同样生长在北方小城市,Cindy的婆婆似乎把优秀的儿媳看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三番五次在儿子旁边吹风,说你的风头都被你媳妇抢走了,男人在家里应该说了算,你媳妇花钱太狠了……
就算儿子再拎得清,Cindy再隐忍,矛盾还是像夏天的肥肉,总有掩藏不住的那一天。
经历了坐月子时的矛盾不断,孩子辅导班的意见不合,再到姥姥和奶奶谁来看孩子的争执不休,叠加上房产和财产的来回撕逼和各种鸡毛蒜皮的夹枪带棒,最终还是在疫情过后的某个傍晚撕破了脸,彼此丢掉了最后的尊严,再也不来往。
“我的诉求很简单,你们稍微搭把手,我赶紧整科研的事情,聘上教授,收入增加,咱们全家人都好,老太太为什么偏偏想不明白呢?!”
这事挺让人费解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儿媳妇出资并掌权的家里,躲在卧室里对儿子说,你要小心你媳妇,怎么能事事让她做主呢?
是什么让老太太站在Cindy的对立面,而不是同一个战壕里思考和行事?换成另一个人,可能会骄傲得睡不着觉,自己家的基因因为女博士的加持而得到了改善。也可能会说,你得多担待你媳妇,她工作忙,她妈妈腿脚不利索,有什么事你告诉我,我退休了我有空。
当然世界上不可理解的人和事太多了,还好女博士不会惯着婆婆,不用看婆婆脸色行事,她有底气和实力把婆婆请出家门。
行动不便的母亲
“我觉得自己应该干点更有价值的事情,可是又不能不管我妈。”
除了不靠谱的婆婆之外,Cindy的另一个压力源来自母亲。
上一代人有着他们的苦处和优势,可是也有着那代人固有的执念和局限。比如,母亲从来不知道保养身体,几年前,因为脑梗,母亲从此与轮椅为伴。虽然在家里可以小心挪动,可是大多数时候需要人照顾,比如上厕所。
每次出门Cindy都会先把母亲安顿好,每天晚上会醒来好几次,因为担心起夜的母亲再一次光着屁股摔倒在卫生间。
跟她相比,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女人还在忙活孩子的阶段,而她已经开始承担母亲的赡养工作。
我问她,你爸爸怎么不来这边照顾呢?假如将来我腿脚不好了,老头不在身边还是会心里不舒服吧。
不知道是熬了一辈子,要享受一下生活,还是放不下老家的圈子和自在的生活,Cindy的父亲每年会来她身边住半年,其他时间在老家一个人带着,钓鱼、遛鸟、养花。父母的感情也没有好到要天天腻在一起, 反而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争吵。
衰老真是个挺无奈的事情,不管你年轻的时候多么利索、能干、自立自强,老了以后,身体和大脑越来越靠不住的时候,谁来照顾起居生活呢?
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Outlive》,还是趁着年轻的时候多给自己规划好,免得老了让儿女和钱受罪吧。
回到Cindy的故事,最近她的日子相对太平。只不过新来的保姆有点严厉,母亲起夜又摔了一绞,楼上邻居漏水,妈妈最近又闹肚子等等。细碎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都塞在她脑海,等待她去处理、解决。、
在外地工作的老公,虽然隔三岔五也会回到身边,虽然非常听从安排和指挥,可是不能替代Cindy。不知道是Cindy太能干,还是老公离得远,总感觉像隔着一层,事情都要从她这里出发、布局。
她就是那道最后的关卡,所有人都可以偷懒,她不行。
Cindy嚼着薯片,笑着说,食物是她安抚自己最好的武器。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强悍而淡定,强悍地搞定生活的难题,淡定地笑对那些搞不定的。
讨债的学生们
每年学院的各种事情,都有一部分会落到她这里,除了普通的讲课,当班级辅导员,学院的各种活动、讲座等,最让人头疼的是带研究生。
也许我们真的老了,有些研究生真的让人看不下去:半夜十点给老师打电话的,一放假就发论文让老师批改的,成天跑老师办公室干聊不干活的,最可怕的是,心理有问题不敢惹不敢碰的。
在一定程度上,Cindy的精神状态和这些研究生们绑定在一起。
“我觉得我对学生们,比对我闺女都好!”
她可以直言不讳地批评闺女,可是不敢毫无顾忌地指责研究生。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宝,哪句话不对惹出什么事来,后果谁都无法承担。
学校去年就出了好几件事,有成绩Top的孩子考研之前突然放挺了,没上考场,还有成绩下来直接发飙被拉去精神病院的。各种心理测试、疏导、从上到下防范得再缜密,也不能确保意外的发生。
除了心里的累,身体的累都不会影响她,干活就行了呗,那是最简单的。除此之外,她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入定套路,可以保护她远离政治漩涡,躲避学院换届领导的斗争,在尘埃落定之前独善其身。
以上这些慢性的烦恼并不是Cindy生活的全部,还有一些突发状况,比如母亲摔倒住院、婆婆发疯、女儿肺炎、自己的健康状况等。
太多的事情排列在她的todo list里面,换任何一个女人恐怕早就缴械投降了。可是她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睿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胆识的女人。
一关关地过,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云淡风轻。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也是Cindy最可爱的地方是,虽然经历了很多,但她不像祥林嫂一样,把那些苦挂在嘴边,而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笑着吐槽。那种轻松的口气,就好像被蚊子咬了两口。
累了就去吃一顿,难受了就找朋友聊天,长肉了就去做瑜伽。
什么事情都动不了她,她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后记:
这篇文章中断了好几次,因为愧疚,感觉自己在拿朋友的痛苦博眼球。写完之后,我突然发现Cindy的故事对我的意义。梳理了她的经历,我最大的发现是:
凑近点看,谁的生活都不容易
看看身边的人,也许离你不远处就有值得你学习的朋友。比如Cindy, 她很简单,要的东西并不多;她很知足,对孩子有一种欣赏的态度;她很豁达,反正来了那么多事情就一样一样解决呗。
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把身边这几个人照顾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我想这是我和Cindy的共同之处,也许是每个女人最初和最大的愿望吧。
最近看到有句话很喜欢,让我少一点焦虑和比较:
每个人都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品尝属于我们独特人生的喜怒哀乐。
我是想为普通人写点啥的吴竹
欢迎围观“ 100个普通人计划 ”
请查收“人生使用说明书“:纯野路子:我给自己写了个使用说明书
吴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00个普通人计划- 18 那个口吃的男人有两个副业 (7人喜欢)
- 2024年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