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耗水泵提(抽)水项目沪滇帮扶“自然能提水”见成效 破解云南西盟6000余人饮水难题
西盟
自然能提水
“自然能提水工程让我们即使是旱季,也不用为没水喝而发愁,沪滇协作帮扶项目好啊,帮助我们村缓解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5月的云南西盟,炎热异常,走进西盟县翁嘎科镇龙坎村茶厂娜累家,娜累轻轻拧开水龙头,汩汩清泉就流到水盆里,洗碗、洗菜、浇菜一系列需要用到水的家务都能在家轻松完成,而在以前,从山脚挑一担水到家可能需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到家也只够做一顿饭,洗一次碗的用水量。

“幸好去年村里兴建了自然能提水工程,不然今年这么干旱的天气,估计我们早没水用了。”谈起项目实施后用水易,村民娜累由衷的感谢。西盟县翁嘎科镇龙坎村,是一个“人在高处走,水在低处流”的典型寨村,每逢旱季,“人高水低”没有合适的水源点供水,村民饮用水多采用山泉水或箐沟水,因此多年来当地人畜饮水一直存在季节性水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要基本维持龙坎村人畜饮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刻不容缓。为此,上海援滇干部深入调研,积极争取,做好科技帮扶这篇文章。

2023年,西盟县抓住沪滇协作帮扶机遇,为龙坎村争取到自然能提水项目资金790万元,通过工程新建滚水坝+滤水沉砂池1座,设备房1座,200立方米高位水池2座,安装自然能提水设备1套,安装直径100毫米引水管道3733米,安装直径578毫米动力管道2124米,安装直径108毫米提水管道5631米,安装直径65毫米输水管道102米,安装直径50毫米输水管道2922米,将地处的水提往高处,提水扬程达877米,提水量达600立方米/天,引入上海技术,解决了龙坎村、英候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题。

“以前我们龙坎村季节性缺水很严重,特别是3、4月份。项目实施以后,解决了我们生活用水问题,弥补了我们产业发展用水短板,特别是百香果产业,从以前的4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300多亩,原来没有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找水、拉水、背水,因为我们住在山坡上,水源却在山脚下,我们用水很困难,现在水龙头就在家里面,厨房、公厕、浴室等供水都覆盖了,太方便我们用水了。”作为龙坎村书记、主任也是受益村民的岩纳感触最深,因为供水充足,助力村里百香果产业长势好,全村百香果产生效益达百万,岩纳家单百香果就有20000元的收入。

2024年初,自然能提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正式通水后,清澈的“山泉水”从山底通过设备转化提至高位水池后,再从高位水池自流到村民家中,有效解决了翁嘎科镇龙坎村委会及英候村委会共12个村民小组595户2030人和74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翁嘎科镇共实施了两个自然能提水工程,分别是龙坎村自然能提水工程和班弄村自然能提水工程,总投资1370万元,项目的实施解决了3个村24个村民小组,3000余人的季节性用水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兼顾了我们百香果产业及茶叶等生产用水,为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饮水保障。”翁嘎科镇副镇长王学升介绍,自然能提水具有绿色环保、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提水设备运行操作简单,只需在他的手机APP上轻轻一点开关,短短5分钟,就能将水从海拔几百米的设备房提到海拔800多米大山的蓄水池里。

据了解,自然能提水技术,是利用微小水力能作为动力,通过水流落差不断做功,能量转化,将水从低处提到高处的新型提水技术。翁嘎科镇龙坎村从多年来每逢旱季面临水在山下河道流,人在山上愁的困境,种庄稼往往只能“看天吃饭”,生产效益低下,到现在轻轻一拧水龙头实现自由用水,只是沪滇协作资金和东部新型自然能提水技术的一个缩影。

“自2020年起通过沪滇协作资金和东部新型自然能提水技术,实施了五批次的自然能提水项目,共投入上海资金3944万元。有效提升3个乡(镇)6000余人的供水保障,不但解决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还弥补了产业发展用水短板。同时,自然能提水项目可实现最高千米以上的扬程提水,并实现几乎零成本运行,弥补了传统提水设备提水扬程不高、运行成本极高的问题,用水成本有效降低。”西盟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实施后,将位于低处的河水提至高位水池,有效解决了高山地区水源小、村寨水量不足的问题,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项目建成后,只需1至2名专职管护人员对项目区饮水工程进行管护,有效解决了维护成本。运行管护有章有序,运行管护成效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