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1979
我第一次知道这首诗,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留给我的一个作文评语。那年我初二,算是个语文科目的尖子生,文章写得好,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看太多《儿童文学》。但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仗着自己作文总拿高分不怕输,在作业里由着性子写了一篇《夜阑人醉时》,文风颇为意识流,就是用各种语言去描述自己在一个夜间涌现的感情——正是少女怀春时,这份感情大部分都是关于班上一个我暗恋的男生的。
结果,大概是因为我的文字风格过于阴暗,毕竟灵感来自黑夜,我的语文老师可能就从我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点我过分忧郁的征兆。这种迹象,不要说放在现在这种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时代了,哪怕是放在十几年前的当时,也能让我的语文老师把我拉出去谈心,生怕我有心理问题。印象中她甚至没有给我的文章打分,而是给我留下了这么一个评语,可见是真的担心了。
平心而论,当时的我对老师会给这种文章多少分是抱有好奇心的,因为我明白它的离经叛道,毕竟,我的同桌,也就是文章中情绪的对象,我暗恋的男生,对这篇东西的评价是:就知道用比喻修辞,空洞无物!
但我属实没有想到,老师会因为我写的东西而担心我。她把我叫出去的时候,我还以为她要批评我不带好头,乱写。所以当她问我心里是不是很难过的时候,我非常惊讶,笑着说,不是啊。
老师,我只是爱写,贪玩,我没有抑郁啊。
我没敢给她一一剖析这篇东西里每行字对应的分别是我对那位男同学的什么心情,也没敢说,整件事里唯一让我有点感伤的,是文章的主角对它的评价。所以她当时对我半信半疑,还是一个劲担心,觉得我平时看起来那么乐观开朗,怎么心里原来那么苦。然后就给我说了那句评语的意思。字面意思是好理解的:即便身处黑暗之中,也要追随光明而去。
但其实,我收到评语时第一眼看到的,却不是这个意思。
诗的前半句让我觉得甚是舒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我”的本质应该是靠近黑夜的,宁静,深沉。
诗的后半句却让我疑惑: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不是在黑夜里吗?四周黑漆嘛乌的,到哪里去找光明?
所以,在诗中我感受到的,是诗人的无奈、无望和自我调侃。
如今循着顾城的踪迹:他八岁的时候看到白杨树上的花纹,就能想到砍掉一只手,我却张开了一只眼睛——这种绝妙的比喻,所以我合理怀疑,《一代人》的灵感,有可能就来自很日常的事情,譬如说半夜起床上厕所,但找不到灯。
当然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是万千读者中的一员,只不过今天看了一个讲顾城杀妻案的纪录片,于是想起了老师给我的这句评语。
长大以后,我再写不出来《夜阑人醉时》这样的文章,少女怀春的男主角早为人夫,字里行间的隐喻,我也都忘记了。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很能诗情画意的人,毕竟小时候,我总能写一些让老师们觉得很动容的文字。但实际上,每当我开始更直接地掏心窝子,写出来的东西都不会有多动人,反而是吓人的情况比较多。那些文字,要么悲戚到不能自已,要么抽象到云山雾罩,跟我在中学阶段摆在人前的正面阳光之形象存在巨大的反差。
其实我只是喜欢以很正面阳光的态度去对待很阴暗复杂的东西。这种喜好来自我对复杂事物的好奇。这一点似乎贯穿了我三十多年来的人生,是我的初心之一。
长大成人的我,能够通过翻阅的资料对一个亲手杀害妻子然后自杀的诗人做一定的分析研究,察觉到他的诗歌跟他的主观意识、所处家庭环境以及时代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他的美好、伟大、邪恶、凶暴,在一层层分析下沦为形容词本身,失去了描绘本质的能力。然而我觉得,本质虽难被描述,但可以呈现在作品里。有些人通过诗歌共情诗人,有些人通过诗歌共情自己,而我虽然已不大读诗,但把诗悬置在时空之中,看它的图谱,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情感来——这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我开始能够理解自己当年读这首诗(这个评语)时的别扭之感。从结果上看,它确实可以被解读得非常振奋人心,但站在写作者本人的角度看,它的出发点也确实更接近我当时感觉到的无奈。这种无奈多少能够在诗人生平的事迹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说到底,积极也好,消极也罢,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是横贯时空的多重解读,以及那个面对同一事物而不再相同的自己。事物总有好坏黑白之分,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形容罢了,是可变的。在我的人生里,始终保持不变的只有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视角——这个视角观察我自己,也观察这个世界。
我觉得自己生命的流动就像一条大河流动在漫长的黑夜之中,万籁俱寂对比下,波涛和浪花的声音特别明晰,而这个视角是这个黑夜中黑色的眼睛。我不用它来寻找光明,因为我的身体就是光,照亮每一个我觉得好奇的地方,让我看清这个世界,顺便看清自己的河流。
我初中的时候很迷另外一个诗人,叫纪伯伦。我记不清自己当时有没有引用他的《论悲欢》试图让我的老师放心,
悲欢本为一体。纪伯伦《论悲欢》
光明诞生于黑夜之中,这篇文章的悲伤,何尝不是我写完以后的快乐。当我笑着说我没有忧郁的时候,难道就一定是因为我的乐观开朗么?
不过,这听起来好像也不是什么让人放心的话。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