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中,也有第三者吗?
安慰记心理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2016年,电视剧《欢乐颂》热播,乔欣和杨紫在剧中是关系亲密的合租室友,然而,不仅在剧中是好朋友,电视剧播出后,两人在现实中依旧保持着频繁的互动。
在一次节目中,主持人蔡康永问乔欣,如果杨紫在别的节目被问到最好的朋友是谁时,她没有提到你,你会怎么样?
乔欣毫不犹豫地说:不可能,当然是我!杨紫每一个访谈,我都有看,所以我知道,杨紫每次回答的都是我。
我们看到,在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越来越在意彼此在心中的重要等级。
大家心里是否也有这样一位放在首位的朋友呢?
当我们把这位朋友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时候,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想要朋友同等重视我。然后,我们不禁想要确认,在对方眼中,我们的关系是不是天下第一好?对方身边除了我,是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朋友?

1 接连几次被拒绝的体验 在“第三者”出现之前,我跟他ta可能是每个周末都要见面聊天的关系,而自从ta认识了新朋友之后——也就是我们之间的“第三者”,有时候我约ta出去就会被拒绝,拒绝的原因都是因为ta跟新朋友约好了要去参加其他活动。
接连好几次被ta拒绝之后,作为最好的朋友,我是会非常难受的。
通常来说,大家对于拒绝的信号都会比较敏感,但是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会有差异。拒绝敏感性是个体对社会拒绝的焦虑性预期易于感知和过度反应。当一个人长期对拒绝信号过度敏感的时候,容易形成“拒绝敏感性”这一人格倾向。
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担心自己会不会再次被拒绝,在和朋友相处过程中,有点小心翼翼的,朋友不经意间提到的某一句话,很容易会让我们内心警铃大作,马上预想到了ta拒绝我的事又要再次发生。
仅仅是想象这个事情,就已经足够激起我们愤怒的反应了,但朋友此时还对这突然而来的生气一头雾水。
拒绝敏感性还会让我们会对于朋友很平常的一些举动或者反应做出消极的解释。可能朋友今晚只是在忙,没空回我们的消息,而五分钟过去,我们就已经得出彼此感情淡了的结论,然后开始深夜emo。
所以,有时候不怪我们对“第三者”充满敌意,而是由于“第三者”的出现,朋友频发拒绝信号,让一些具有“拒绝敏感性”的糖丸儿在这过程中深受其害。
2 重要性被重新审视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杨紫和乔欣,她们作为娱乐圈的好朋友,会在对方公开场合下提到“最好的朋友”的时候对这段关系进行确认,确保那个“最好的朋友”真的是自己,而不是一厢情愿的错觉。
美国特拉维夫大学做了一项实验,研究者招募了选修同一门课程的84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的参与者,每个人都需要对实验中的其他83名参与者逐一进行友谊的打分。
比如“打0分”代表“我并不认识这个人”,“打3分”代表“ta是我的朋友”,而“打5分”代表“ta我最好的朋友之一”。
此外,每个人也需要去“预测”其他人会给自己打什么样的分数。
94%的参与者预测自己给了很高友谊分数的这个人,也会给自己很高的分数。然而现实出乎我们意料,有将近一半的友情联结都是“一厢情愿”的。也就是说,我给对方打了3分以上,甚至5分,而对方给我的分数却少于3分。
说到这里,大家会不会对于这段友谊多了一丝丝不确定的感觉?
“第三者”的出现像一个信号,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段关系,审视这段关系对彼此的重要性。希望不是我以为我们已经是好朋友,结果只是我单方面的想象。
3 刺激我们更主动去争取友情 有时候第三者的出现就像“鲶鱼效应”里的鲶鱼,它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第三者”在威胁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反而让我们更加亲近对方,想把这段友谊经营地更坚固。
在收到这个选题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和身边的朋友讨论“友情中的第三者的问题”。然后我们就会聊到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会直白的问道,你会因为我身边出现了谁吃醋过吗?
有的朋友没有回答,有的朋友回答了某某某。
让我意外的是,除了语言上酸溜溜的控诉“你又和别人一起出去”“某个节日你只见了ta,没见我”之外,我的朋友还在行动上表现出想要更进一步占据对方空闲时间的倾向,比如更加频繁在休息时间约出来见面,不让其他人有可趁之机。

1 启动安全基地 Baldwin 提出,安全基地启动可能影响了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比如注意和感知,因此减少了个体对“被拒绝”等有关线索的敏感性,增加了对他人和社会情境中积极的方面予以反应。
有一个综艺节目叫《爸爸当家2》,在节目中,4岁的小女孩况三喜晚上怕黑,爸爸况盛为了帮助她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就策划了一个夜间寻宝挑战。想要寻到“宝藏”,三喜需要独自去完成在黑暗中的探索。
因为有爸爸的鼓励,三喜还是勇敢出发了,一路上她会不断捡到爸爸给她准备的发光手环,还会听到爸爸在对讲机跟她不停讲话。沉浸在寻宝游戏中的三喜不再那么害怕黑暗的环境,顺利找到了她的“宝藏”——一条闪耀的艾莎公主裙!
在三喜独自面对一片黑暗的时刻里,当她看到爸爸给她准备的发光手环,当她能听到爸爸的声音,就回到了她所熟悉的安全基地当中。正是因为有安全基地的存在,即使面对黑暗还是会害怕,三喜也能继续前进,不被恐惧吓退。
安全基地启动需要我们拿出一些词卡或者图片,根据上面的提示进行想象,回忆过去我们和可信赖的亲人朋友待在一起之间的互动,重新去找到我们觉得安全、温馨的感觉。
如果因为朋友身边出现了第三者而感到不安时,我们可以先用这个方法启动内在的安全基地,安抚当下紧张忧虑的情绪。
安全基地就是我们的“避难所”,随时都可以回来依靠,它会告诉我们有人在身后支持着我们,不管未来这段友情走向何方,我们依旧可以充满自信去面对未知的场景。

2 坦诚彼此的理想型
不仅恋人之间有理想型,朋友之间也可以有理想型。我们每个人对于朋友的定义,对于陪伴的感受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对于某个人来说贴心的举动可能在你看来并不是这样。
通常我们会沉迷一些性格类型测试,像是之前很火的MBTI测试,去了解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有什么特点,那对于作为朋友的特点呢,各位有没有总结过?
更了解彼此之间对于朋友角色的理解,对于理想的相处模式的想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愉快地相处。
同时我们也能通过一些《大学生友谊质量问卷》自测一下,去了解目前来说,我们作为朋友做得怎么样,今后是不是可以往高质量陪伴的方向上努努力。
问卷里会有40道问题,我们可以对照查看是否符合,例如:
在我心情不好时,我的好朋友总是能够安慰我;
我和我的好朋友经常彼此互相鼓励;
我的好朋友让我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大学生友谊质量问卷》从亲密性、帮助与支持、关系的韧性、欣赏与信任、关系的保持和共同兴趣六个维度进行测量,感兴趣的糖丸们可以自行查看完整量表。
3 维系长期友情的秘笈 新朋友并不少见,我们会因为结识了新朋友,在彼此好奇的阶段变得亲近,而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十几年过去还保留着联系的只有身边的少数。
1995年,Beverley Fehr发表了《友谊进程》一书,分析了友情在成年早期的发展过程。她的研究认为,当成年人的友情进入到维持阶段时,就不再需要物理上的接近和反复的互动,搬家、异地都不是一份长久友情的障碍,朋友的“实用性”也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实用性”指的是朋友能够给你的实际帮助。
Beverley Fehr发现,维持友情的关键是:建立一种成熟的、直觉性的理解,去给予和索取亲密感。
在我们过往长时间的交往中,我们逐渐培养出来相处的默契:我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我,什么时候想要独处,什么东西是你所看重的,而哪些底线是坚决不能触碰。
作为朋友,我们知道如何表达接纳、忠诚和无条件的支持,知道什么时候该腾出沙发给对方,什么时候该给对方一个拥抱。
一切都要在相处中寻找到答案。
一项历时30年的健康研究考察了12 000多个人,发现有快乐朋友的人更可能感到快乐。我们每拥有一个快乐的朋友,自己快乐的机会就会增加15%。我们朋友的朋友也很重要;我们的朋友每拥有一个快乐的朋友,我们快乐的机会就会增加10%。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会成为威胁你们关系的“第三者”,能够成为朋友的人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可能也会吸引到你。如果你愿意,可以试着去了解一下ta,或许ta就是那一个给你带来多10%快乐的人。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