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你看到“满足”的电影——《走走停停》 ——2024上半年最佳观影体验记录
端午无事,一个人雨夜驱车去看场电影。小小的县城,只有两家影院,文化消费寂寥,虽然是假日晚七点场,也只有三个观众——还好,省得一个人害怕。
照例最后一排,中间位,自由安逸。
从“胡歌”被弃用、被分手、被分租开始,到离京返乡,“丧”调几追《不虚此行》,所以,窠臼从剧情到表演,都是自然“落进”的。稍稍起些喜剧气氛,象散步的人偶尔小跳一下,散漫活性。
直到,“胡歌”与“高圆圆”老同学重逢,静水流深下的暧昧互动,也搅不动普通人家鸡零狗碎的现实:妹妹老大不婚,常年开出租,粗壮如男;父亲多年自尊克己,此番卑躬屈膝求来的工作被儿子轻弃,暴怒欲掀饭桌,却早被妻子女儿准确预判成功阻防。
远方以为故乡有“巴适”,故乡向往大都市里的“世面”——其实彼此都在窘境,都在挣扎。返乡青年的日常纪录,终于从虚荣伪装的镜头前“真实”,变成了重拾旧剧本自筹资金自当导演的小成本拍摄,与纪录片成双线并行——现实撩动一角梦想,多媒体时代,让无所事事的人可以尝试重拾奢望-----推进还很自然。
《似是故人来》的男一号曾是母亲的实力偶像,如今早沦为无戏可演一切OK的过气中年演员,当年放弃北京舞蹈梦谈成败选择时云淡风轻,情致仍飞扬的母亲,奋不顾身出借拍摄器材和专业劳力的摄影师,任劳任怨负责打光的妹妹,心怀怨怒又敏感鬼祟追踪来去的父亲,还有机敏捕捉不同人的真实面孔的“高圆圆”,以及越来越认真却又常常“端一下”的“胡导演 ” -----忙起来便看到了彼此咬合的生机和张力,剧情发展得有条不紊。
直到父亲恼愤于剧本“自曝家丑”,母亲则四两拨千斤的追忆当年精神相契的“发乎情止乎礼”情感往事,就有了深水炸弹般,由就近取例到一语成金的市井“成败论”——“成功的不一定是金子,失败的也不都是屎”,干净漂亮地炸飞了当下关于“丧者”的心理暗堡。这里的情绪和识论,给劲而不矫情,轻盈击中观众面门——本人视之为猝不及防的被“投喂”成功:第一次满足。蓄谋刻意肯定是的,但醍醐灌顶、心眼大开,谁不惊喜恍然拍案叫绝呢?!
而母亲在拍摄中猝然离世,一切中断,没有泪水,没有嚎啕,只有兄妹二人灵前操持,只有父亲在昏暗中独自看剧本,只有纪录片被抢了后期编导权的独断“误解”——生活在不幸中持续,甚至雪上加霜。直到男主“胡歌”在超市里看到母亲生前多次体验的保健椅终于打了低折,可以尽孝而斯人已逝的悲伤,化作了儿子转身回去试坐的勇气。落座的那刻,覆顶的悲伤几乎令人要哭出声来了——导演却克制到没给男主一个婆娑的眼角-----不煽情而满蓄深情,让人想起了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又或《比海还深》!那种情感的撞击,不是满篇,而是徐徐而来,在不知哪一刻,给你猛地来那么一下子:象钟声从深山古寺里,撞到你心上,然后,余磬袅袅------这是第二次观影满足。
第三次满足是电影居然补拍,镜头最终定格在父亲戴着假发、穿着剧中母亲那件兰花连衣裙的高大背影——导演喊“咔”已久而演员不停的沉浸式自制绿豆雪糕------有些爱,在过滤尽日常的琐碎,嫌弃、恼恨、醋意之后,是最下面的相知相恤甚至三年内的生死相随。莫道市井无浪漫,有些浪漫需定睛!——就像三年后兄妹祭拜父母后下山告别,妹妹要远赴深圳创业哥哥倾囊相助,鸡飞狗跳互瞧不上的血脉亲情,不知哪一刻,会让人温暖难忘!
于是,母子、夫妻、兄妹的家庭伦理情,在年轻的失败返乡者的世界里,有了立体丰满的刻画呈现。作为观众,以为到此影片完全可以结束了。没想到,它又抛过一个狠球来——
在堵车的大桥上,早已承继“妹”业开起出租的男主“胡歌”,偶遇了已经辞职现正夫贤子笑的女神老同学“高圆圆”。两车并行,前前后后,走走停停,正如彼此得失不一的人生:或现实灰怆,或幸福庸常,曾经交集过,而今可以平行却不敢对望------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曾经都在对方身上寄予过美好的期望,我们也有过现实激烈的碰撞,我们甚至见识过对方的不堪逼仄的一面,我们最终回归于各自的轨道,让一切美好沉于心底,像极了我们父母那一辈,当然也转换成重新敲起键盘的勇气-----
影片到这里,给了人第四次观影的满足感:生活走走停停,没有美满,更多平淡。但最终我们都学会了不装不矫,不很执,也不轻弃: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也没有认头失败——活得绵柔实韧,还不缺一点果敢!
更何况,走走停停,走是精气神,停是佛道禅,优劣难料,高下谁说?!——这便是电影真正的主旨吧,超越情感触动的人生思考。
最后,必须要说下片尾彩蛋,母亲“岳红”终于得偿所愿:获得了“最佳新人奖”——说心里话,作为老一代实力派演员,岳红老师本次演绎,是最为精妙的一次:将母性的“柔和宽大”“明澈幽美”,借助身姿、眼神、言语等等,推向了极致:较之树木希林,足可望其项背,甚言过之。本人在此妄言:岳老师凭此角色可以斩获本年度中国电影最佳女主(或女配)!
最后的最后,真诚感谢《走走停停》的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词曲作者和所有工作人员,奉献如此一份精神大餐:吃得很满足!(上一次有这种观影感受还是日本电影《驾自己的车》——那的确非常震撼。)
好久了,中国电影消费让人感觉虚奢,但这一次,四十二块九的票价,堪称足斤足两:体现了中国电影最大的诚意!让我们重拾走进影院的信心!谢谢!
2024、6、13
,
-
漂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6 0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