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青曲社杭州&上海场repo
让我先捋捋。
两天的场,杭州场的顺序是:景老师陈老师开场,赵老师李老师第二,然后喵汪,第四个是纪老师老马老师,然后车座座和嘟嘟,最后还是喵汪。

上海场是纪老师老马老师开场,车座座和嘟嘟第二,然后喵汪,赵老师李老师第四,景老师陈老师,最后喵汪。

今年无论杭州也好还是上海也好,个人感觉就是一个字“乱”,这个字主要针对观众,真的都太爱搭话了,关键是能搭到点子上也就算了,好多观众真的就是喜欢刷自己的存在感,没事就瞎喊,杭州场把车座座相声底都给刨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今年看现场,好几次都有我处在大型脱口秀互怼现场的感觉。关键很多观众自以为很幽默,但吐槽不到点子上,很容易打乱演出的节奏。你这么能你上台去说吧,台下喊多不过瘾呀🙂
当然这是我个人意见,爱瞎搭话的观众也可以反驳,反正我也不会听就是了。
然后说说节目构成。
首先是喵汪,第一场活都是王老师新写的说足球,前面的垫话都是吃米的力气+养猪场,感受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幽默。两场的顺序有些不同,但最终都归到踢球结束。新作品很新鲜,包袱也非常可乐,容易带着观众进情绪,就是有点碎。感觉没有以前说的新活(比如寻侠记,朦胧诗)那么完整。可能这个作品还需要整合,不过整体能听到新段子,而且很可乐,这一点我就很满足了。

然后第二段,杭州是久违的《哭论》,喵老师的《哭论》每次看都觉得他的表演好厉害,尤其高潮部份,真的瞬间带入感情,跟着心酸,然后马上又转到好笑,《哭论》真的是喵汪非常成熟的作品之一了。
上海说的也是很久不说的《论吃》,烤骆驼重出江湖。还有好久没听到「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和「小菊花合唱团」了。这个时隔这么久的段子返场,还真的好令人怀念。
上海每年的返场都特别值得。今天也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段子,唐明皇洗澡的那个。也是好久不听,加上今天上海场有个“嫂子”做引子,整个返场都很炸。王老师今天再次发挥了王怼怼的实力,说话像卖盆的,一套一套的。怼到最后,喵老师无奈地看向王老师,正巧王老师小得意地望过来,两人一对视,瞬间击中我的小心脏。真tm磕死我了,全场在磕喵老师和观众“嫂子”,只有我一个人磕喵汪磕生磕死。(我在说啥😂),拉回来,说下缺点。喵老师两场嘴瓢的次数有点多,除了《哭论》,整体其他3个作品都有些碎,所以我个人感觉有些“乱“。

然后说说车座座和嘟嘟,是我青曲社里非常喜欢的青年演员搭档。杭州从车座座的蒲公英植发开始就很炸裂,杭州的观众非常喜欢车座座,每次车座座出场就会high翻全场。车座座的j萌j萌,加上嘟嘟的完美进攻型捧哏,真实太契合的一对搭档了。杭州的这个新节目完成度非常高,最后光剑的部分也特别加分,是继去年《白雪公主》以后又让我很惊艳的作品。

上海场也是的刚排练的新作品,整体完成度也很高,有点像牛群和冯巩的小偷公司,算讽刺类相声,我个人觉得非常戳观众笑穴的包袱不太多,可能我更喜欢《白雪公主》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吧,喵汪之前的《这不是我的》也是类似作品,非常优秀,但不是很戳我的点。

景老师和新搭档陈老师,很开心又能再次听到景老师的唱。杭州说了黄梅戏《天仙配》,上海场是成语接龙。我更喜欢杭州场的,因为真的很喜欢听景老师的唱。如果有可能,希望以后能在大剧场再听一次景老师的黄鹤楼。景老师的嗓子真的是太棒了。还有无限怀念景马老师的《天仙配》。
纪老师和老马老师,上海场的开场真的直接炸了,老马老师的自杀式包袱,我现在想起来还是好好笑。纪老师还是一样的炸麦,每次听都会对心脏突如其来的来一下刺激,那可真是太刺激了😂两位老师的快板都是翘楚,以前看过嘟嘟和车座座演的《花灯礼赞》,当时看得我热血沸腾的。我有些期待纪老师老马老师的版本,不知道是不是有幸以后能看到。

赵老师和李老师,每次都是传统相声,杭州的卖估衣,上海场的武坠子,赵老师的活都很磁石,尤其武坠子那是真卖力气,真费搭档呀😅
还有赵老师,不是您的节目利尿,是您两次节目的时节点都是半程靠后,观众是真憋不住呀🤪

青曲社的每次江南巡演,都是一场传统和创新的碰撞,杭州上海场,都成为我自己的定例活动了,特种兵式地去杭州,特种兵地回来,晚上继续冲大宁。一旦一件事成为了习惯,那就…不要去轻易改动它了吧🤭
每年听完青曲社以后,就有了入夏的感觉。期待明年的相聚。
鸿升百尺地,青曲万年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