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式写法的《抗拒》
看完了友人推荐的第三本,总结出一个结论,要是拉美作家的一本书上写了“碎片式……“,那整体得是跳跃和碎片的不成样子了。
《抗拒》这本书,追溯了家庭的历史,特别是1976年之后7年的阿根廷军政府独Cai恐怖时期对进步人士血腥镇压、大量人员被迫出逃,孩子被抱走同父母分离。哥哥是那个时候被收养的,之后穿插了哥哥的一些怪异行为,包含自我封闭,也包含偶尔的疯狂庆祝。也有作为精神分析家、社会活动家父母组织的集会、惊心动魄的逃亡,以及对哥哥表现用温尼科特理论的剖析。其中也包含着作家对自己以前行为的思索,最后作者自己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了解当时的历史。
嗯,因为太碎片,能其他的能记住的不多了。之后又单独去了解了一下阿根廷的那段历史。感慨于,不身在其中的人,是很难能够理解到一个事件、一段历史在人群中的心里烙印。所谓的尊重,也许就是那句:“你可以不赞同他们,但是你不能居高临下的改变他们…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特别聪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湖心泡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食南之徒
- 我在伊朗长大
- 乡下人的悲歌
-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 (1人喜欢)
- 哲学家们都干了什么?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