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
查看话题 >普通人如何运用72小时法则提高行动力
——infp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72小时法则: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在72小时之内完成,否则你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做了。(摘自《小狗钱钱》)”作为MBTI里的INFP,P属性让我不到最后一刻也没办法做决定,总是想法很多但行动力不足,从而经常一边拖延一边焦虑。而焦虑的反面是具体,与其内耗,不如想到什么马上去做。我开始尝试把想做的记下来,哪些越容易做的先去做了,通过准入容易进入状态,再把注意力专心放在需要花时间的地方。如果遇到走神或者拖延,就再次打开自己的记事本,看看还有哪些需要做的,找回注意力。通过这小小的改变,让我逐渐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我开始更喜欢自己了。
对于一些一直拖着不肯去做的事,我会找出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的行动。如果大脑对这件事有各种信念交织,彼此矛盾,大脑趋利避害,喜欢简单的东西,对复杂的事物会自然往后推。我会把每条信念拿出来分析,比如对于学英语这件事,我总是很难坚持,我一方面认为英语是一项技能,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但一方面又觉得语言需要日积月累,把英语学好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成效并没有那么显著,学习过程的成就感没有那么强。两个信念在打架,后者经常战胜前者,以至于我很想去做却迟迟没做,就像后台APP一样占用我的大脑内存般,让我行动更加缓慢。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自己真正想要的信念,如果学好英语才是真正要做的事,那么我应该放下功利心,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我们可以每天设置一些小任务,步骤越简单,就越容易启动。每完成一个小任务的成就感还会推动你完成更多的任务。最开始的任务设置可以非常简单,例如任务一“打开某某美剧视频”,没错,一个学习任务只是打开一个视频,相信没人会做不到。再进阶到任务二“无字幕看剧,通过场景猜剧情猜词汇,看看自己能看懂多少”,这条其实也没有什么难度,当作是平时看美剧的娱乐消遣,会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减少学习障碍。到了任务三“反复看再跟读”,看似有点难度,其实也不难,就像婴儿学说话一般,做个复读机就好了。再深入一点就是“对照英文字幕熟悉那些不认识的单词”,这个任务认真做好了,能让英语水平达到一个质的提升,是很关键的一步。但如果一开始就开启“熟悉陌生单词”的任务,就会让我产生畏难情绪,连视频都不愿意打开,所以把目标任务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也十分必要的。
克服拖延症还需要解决的一个心态问题:在没有完全弄懂前就不敢去做,做事经常犹豫不决。让我想到女性经常要有10分的能力才敢去做6分的事。因为犹豫不决,就阻碍了行动,但“真正付诸实践要比纯粹的思考有用多了”,弄懂不是关键,实践才是。因为直接去行动了以后你就发现:根本不需要完全弄懂,根本不需要有10分的能力才能去做10分的事项,6分的能力也能做10分的事项。6分的能力去挑战10的事项,才能获得超额的奖赏。如果只敢做6分的事项,那最多只能得到6分的奖赏。6分事项永远无法体验10分事项带来的欢愉和振奋,那真的太可惜了。人生那么长,为什么不去挑战一些超额的事项,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目标定的高,才会激发体内更多的肾上腺素,让人更亢奋,让生活充满希望,而目标定的平庸,就会变得索然无味。
如同跟朋友一起创建这个账号一般,与市面上成熟的账号相比,我们的技能水平营销水平可谓小学一年级水平,但难道这就能妨碍我们去做想做的事了吗?我们把我们想要表达的公开发布出来,属于6分奖赏,不亏。如果能被大家看见并喜欢,便是10分超额奖赏。虽然我们只有6分的能力,但敢于挑战10分的事项,就有可能带来10分的奖赏,无论是哪种结果,都是超值的,这是只敢做6分的事带来不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卸下了“弄懂才敢做,10分才敢做”的负担,做事自然就不会拖拖拉拉,犹豫不决,行动力也会跟着提高。
“没有人能强迫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强迫自己去做。”为了人生无悔,从现在起,运用72小时法则行动起来,通往只属于你的人生旷野。
(by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