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覃山school皮蛋老师(以及小石头)的留言 3 :徐火辉也谈幼儿英语
覃山school的公众号文章小石头的英语学习有留言,谈到原典法,我也参加了。现在把留言记录整合在下面:
会飞的小鱼儿:
英语学习我可以给您推荐一个公众号:原典之光,配套还有徐火辉老师写的书:中国人自学英语教程。我现在开始实践原典法,小K我买了(被英语老师安利,以为有外教课),自己看了几集,没给孩子用。看过他的书,应该会搞英语学习了啊。
皮蛋:
徐老师的书看过。原典,大孩子或大人是ok的,小小孩子则不一样。你是自己还是小孩实践原典? 好像你是自己。
嘉奥(Aster,我本人):
是的,原典法主要是面向大孩子。但徐老师《超越哈佛》第十章专门谈了怎么教幼儿英语。而且徐老师的金钱成本显然大得多:他在八十年代跑遍北上广买有声读物,最终花了“三个月的工资”,按私房钱的占比是皮蛋的一百倍;是2024年 “雙語黨”44852票中每一票成本的无限倍。
徐老师给幼儿英语提了三点建议:排第一的与我略同,外语要运用到吃喝拉撒的真实场景里。这跟原典法的画风大不相同:戴着耳机大量听有声书,甚至啃名著。因为那是针对大孩子的。
第二个建议是读绘本,强调要让大人带着读,这点范蕙萍老师在《如何开发孩子的英语潜力》也说过。怎么读就是个技术活了。
第三点是耍儿,听着儿歌撒欢,看原版动画。这一点我抱有疑虑,既然是娱乐,并且是通俗的娱乐,大人和孩子能玩到一起去吗?
徐老师显然是承认“临界期”的:Younger is better。言之凿凿,但徐老师没告诉你,语言学习“临界期”在科学界尚存争议,“假说”而已(白井恭弘)。 一派认为幼儿天生better ,稍大侯功能不幸关闭,人脑使然;另一派言“间接因素”,即幼儿才能跟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瞎玩儿,环境使然。如果是前者,跟着徐老师足不出户便能习得英语,若是后者,恐怕要买机票出国了。但愿前者是真的。
徐老师也没告诉你,语言分母语、二语,有发音的皮和思维的肉,三岁幼儿和八岁幼儿又不同,谈“幼儿学语言”是谈哪个幼儿、哪个语言?问题不是铁板一块、非此即彼,比想象复杂得多。
我最早是在homeschool的群里接触原典法,第一印象是大量输入分级读物,跟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说”暗合,欣然下载了《超越哈佛》看。可惜开头大谈仓颉和荷马,有股伪科学的味道, 加上书的标题就有成功学大师的鸡血味,更无心情看了。
后来才知道徐老师跟万sir一样是理工科出身的:计算机转入认知心理学。徐老师的妻子更是起而行之,在山东临沂办学。再找回 《超越哈佛》 再看一眼,学术功底扎实,并非只谈方法不谈原理的“拍脑门”。还是很耐看的。
皮蛋:
我自己现在啥方法也不用,用最简单的,听一句默写一句,这个方法很有效,但只适合成年人,而且只适合非常非常想学好英语的人 或者是有“毅力”的人
嘉奥:
皮蛋这个是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吗?二三十前就火的
皮蛋:
是的,我第一次的英语听力从零到voa慢速就是用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