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初春时节,燕子年复一年沿着固定的迁徙之路从南方飞回,回到了出生的地方,找寻着记忆中那个家。我所在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夜间更是灯光摇曳,燕子入乡随俗,闹中取静,把巢穴建在了避风遮光的楼宇间,繁衍生息,俨然飞入了百姓家。
每日从小区的大门口进进出出,行色匆匆,不曾留意周遭的景致,某一天无意间抬头发现高高的门顶上有两个燕子窝,土黄色的燕子窝紧贴着水泥墙角,窝里的燕子出去觅食了,没能一睹敏捷灵动的身姿。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人聚集到城市里,与燕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反而少了,偶尔天气阴沉的时候,望着楼宇间腾空翻飞、斜刺俯冲的燕子,不禁让人怀念小时候在农村的美好时光。
我工作的单位处在大山深处,一条小河穿矿区而过,单位的北边是一个自然村,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一户挨着一户,院子连着院子,耕种着百十亩土地,养着猪牛羊鸡等牲畜,村里人利用紧挨矿区的房子做起了小卖部、餐馆等生意,好不热闹。烟火气重的地方,燕子喜欢待,平房的屋檐下总能见到燕子窝,紧挨着村子的一栋住宿楼内,好几窝燕子都安下了窝,每天从公共卫生间的窗户里飞进飞出,与职工相处的十分融洽。今年开春,因为文明创建工作的要求,公寓楼内多年的燕子窝被敲了下来,燕子进出的窗户安装了防盗窗纱,进出门厅也安装了窗帘,也不知道燕子飞回来后发现老巢不在,寻路无门作何感想。这几天,我每天上下班从下穿公路的地下通道通行,无意间发现了通道口的顶棚上有两个燕子窝,燕子黑色的尾巴露在外边,应该是在孵蛋。故土难离,日子总要过得,原来的家被毁了,重建一个就好,从河道里一点点的把泥巴衔起来,从草丛里把劲草衔来,一圈圈的垒砌,一个新的家不到一周就建了起来,这何尝不是人类的常态。

燕子筑巢的选择很多,房檐下的石头墙上、电线上、椽上都是筑巢的选择,对房主人的选择更是如此,家里人多的、独居的、无人居住的都可以成为筑巢地。小时候村里有一个老光棍,村民都称呼他“老五”,老五一个人住在一孔土窑洞里,窑洞是祖辈留下来的,内壁的泥皮早就掉落了,漏出形状不一的石头块,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燎,让整个窑洞内壁都是变成了黑色,窑洞的窗户纸到处是洞,勉强能住人。老五一个人住,中年的时候领养了一个女娃,后来女娃出嫁后,又成了老五一个人,每年开春的时候,燕子会寻找原来的巢穴来到老五的破窑洞,燕子窝垒在了窑洞的最里边,进进出出的燕子叽叽喳喳,也不知道老五嫌不嫌吵。老五一个人种几亩薄田,还开了个小卖部,卖的东西也就几样,我小时候和弟弟偶尔去老五的窑洞里买瓜子和糖,总是放下钱拿着东西就走,不敢多待,黑洞洞的窑洞,莫名的让人害怕和恐慌。老五女儿出嫁后很少回娘家,唯有窑洞最里间居住的燕子陪伴着老五度过漫长的人生,直到入土为安。人总需要陪伴,如果一个人养活自己也困难,那么孤独的生活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人忍受孤独的本领与生俱来,燕子却不同,燕子的气性大,不喜欢被捉弄,如果一对燕子中的一只被捕获,另一只也不会苟活,不适合小孩子抓回来玩耍和笼养。
燕子选择了与人住在一起,把人作为最信任庇护者,利用人类建造的屋舍垒砌出属于自己的家,有人居住的地方,蛇和老鹰等燕子的天敌就不会轻易靠近,人护着燕子,人的家护着燕子的家,寒来暑往,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每天睁眼闭眼见的都是人,人看人总能看够,能稍微给周遭的环境一点点关注,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天地,日光的泼洒、微风的轻拂、绿植的盎然、燕子的灵动,每一眼都是美好,每一刻都是悸动,去拥抱属于天地间的万物,乘着燕子的双翼贯穿南北、翱翔天地。
© 本文版权归 hongjianna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