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 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顺利召开
新闻稿1:大会召开 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 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年6月1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济宁医学院、东营市人民医院承办,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亚洲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协办的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健康行为领域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16日上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孙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黄会长指出,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行为流行病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孙教授提到,本次大会的召开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讨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库,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发展。 本次大会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贾万年宣读工委会成立批复文件,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杨新波宣读第一届工委会名单,推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孙昕霙为主任委员;推举亚洲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韩炜、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蒋锋、山东省立医院周小明、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明伟杰、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一波为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一波兼任工委会秘书长。 《中国居民电子健康素养调查报告(2023)》专著正式发布,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贾万年和该书主编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蒋锋共同为新书揭幕。据蒋教授介绍,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通过梳理电子健康素养的来源、理论及作用,旨在向读者普及电子健康素养知识;下编通过剖析不同人群在电子健康素养上的差异和共性,勾勒出中国居民电子健康素养的全貌,为相关决策实践提供依据,为个性化素养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紧接着,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发起人吴一波对调查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过去4年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人群、研究设计、测量工具、研究策略和研究范围五方面介绍了项目发展情况。此外,为表彰过去四年中对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大会举行了荣誉颁奖仪式。获奖者包括多位心理学专家、行为学研究者及相关领域的志愿者。大会还见证了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团队的成立。该志愿服务团队将致力于推动调查研究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和行为科学的认识。 主旨论坛环节,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明旭教授对《心理与行为研究数据开放隐私保护伦理规范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王明旭教授指出,国内心理与行为研究百花齐放,但数据采集者和使用者在心理与行为研究中面临不同层面的伦理挑战。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是中国心理与行为健康领域数据库,研究团队在数据库搭建与专家学者在数据库使用中,发现心理与行为研究数据具备特有的敏感性与动态性,尤其在隐私保护上亟需伦理规范。为维护数据安全,助力心理健康与行为健康研究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基于心理与行为研究数据开放的隐私保护伦理规范。该成果规定了心理与行为研究数据的敏感层级,并为规范数据采集者与数据使用者收集、使用数据行为提供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蒋锋教授介绍了《中国居民电子健康素养调查报告(2023)》成果。他提到,电子健康素养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收集、理解和评价健康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处理或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公众对健康问题重视水平的逐渐提升,评估居民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至关重要。在电子健康受到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该专著结合公共卫生、社会医学、健康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深入且全面探讨了“电子健康素养”,并揭示了健康管理的新趋势,有助于帮助人们提高在数字环境中获取、解读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南方医科大学张持晨教授分享了《足底有泥,科研有底——基于“工”字型架构的精准健康管理体系研究》,张教授结合自身项目经历,以及对本项目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的理解,指出当前面临健康服务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复杂性,强调微观、宏观两大层面的具体研究设计以及衔接机制,从而构建起“宏观层面政策倡导推动(顶天)—精准健康管理体系(衔接)—微观层面个体行为改变(立地)”的两横一纵的工字形精准健康管理体系的整体架构,以管理学视角实现重大要求、突破技术瓶颈、策略推广应用的研究目的。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陆峥、创语生命互联网医院行政院长罗彦海对《通过行为模式改变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的十个条件——以创语生命互联网医院实践为例》做了分享,该成果旨在通过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提出针对2型糖尿病的行为模式改变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圆桌论坛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报》山东记者站站长郝金刚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志强、山东大学李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孙强、香港城市大学明伟杰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建立高质量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库的方法。 16日下午,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蒋锋、山东省立医院周小明、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明伟杰主持,来自戴尔豪斯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济宁医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关于行为流行病学方向的前沿讨论。 下半场研究生论坛,共有12名研究生围绕健康行为开展交流研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王燕、华中科技大学刘晨曦、山东省立医院刘征对各分主题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为深入贯彻“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本次大会成功举办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建设,以高水平数据驱动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推动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数据库的规范搭建与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新闻稿2: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4年6月1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举行。国内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健康行为领域学者共同见证了本次成立仪式。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贾万年出席大会,并宣读关于成立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杨新波宣读了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名单并组织选举。 本次成立大会按照选举规程,推举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孙昕霙为主任委员;推举亚洲生活方式医学研究院韩炜、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蒋锋、山东省立医院周小明、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明伟杰、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一波为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一波兼任工委会秘书长。同时任命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王岚、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石磊等30位专家为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贾万年为工委会授牌,为主任委员颁发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杨新波为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聘书。主任委员孙昕霙为常务委员代表颁发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黄正明视频祝贺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他指出工委会的成立顺应了医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将促进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领域的创新研究,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最后,主任委员孙昕霙从发展方向、自身建设、办会原则、会员服务、学术交流、财务管理六方面,发表了工作报告。她指出,未来将秉持“服务会员、促进学科发展”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推动工委会的工作,为中国医药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行为病学领域的一大盛事。工委会将秉承“科学、严谨、创新、合作”的理念,重点推进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推动行为流行病学在中国的发展,为增强公众健康意识、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贡献力量。 新闻稿3: 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正式启动 2024年6月16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山东省立医院、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联合发起的“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正式在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上启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健康行为领域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启动仪式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杨新波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孙强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昕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蒋锋主任、山东省立医院科研部周小明主任药师、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明伟杰教授上台共同启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 作为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发起人,吴一波对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本研究的专家学者、调查团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从研究人群、研究设计、测量工具、研究策略和研究范围五方面介绍了项目发展情况。研究人群方面,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在进行全人群研究的同时,还关注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因素,正在开展8-18岁儿童、孕产期妇女、护理人员、男科相关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研究。研究设计方面,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计划针对孕产期妇女、护理人员、初中生等特殊人群开展队列研究、针对慢性病患者群体开展随机对照研究。测量工具方面,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将结合访谈、体检、生物医学指标采集等多种方式,通过问卷数据和多种客观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研究策略方面,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计划应用混合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双重视角更全面、深入地验证、解释研究问题。研究范围方面,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着眼全球广泛人群,2024年同时启动中国调查与英国调查,起步跨国研究。 今年是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开展的第五年,这项大样本、多中心、重复性、全国性横断面研究,通过科学设计、规范抽样方法和严格质量控制,全面调查公众心理健康(焦虑、抑郁、压力、人格等)和行为习惯(吸烟、饮酒、运动、饮食、睡眠等)等多个方面。“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课题立项。 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将继续秉承共建、共享、共赢理念,聚焦数据库搭建与数据开放共享,依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平台,促进政府部门、学术界、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新闻稿4: 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仪式 2024年6月16日,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团队于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上正式成立。国内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健康行为领域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成立仪式上,山东省秘书长张子函、四川省秘书长陆元蔚、宁夏回族自治区秘书长常庆宁、山东省副秘书长王艺翔、江西省秘书长李鸿艳、安徽省秘书长王换换作为志愿团队代表上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锋教授和明伟杰教授为志愿者们颁发志愿服务团队聘书。 为构建健康促进良性运作体系与调查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各省志愿团队工作委员会由秘书长、副秘书长、秘书组成,具体工作围绕现场调研与健康传播两方面展开。现场调研主要聚焦PBICR项目落地工作,进行行为流行病学调研,工作委员会培训该省志愿团队、沟通对接PBICR研究团队与志愿团队、统筹安排该省整体实地调查和协调跟进数据收集。健康传播工作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采用视频讲解、海报宣传等多种方式深入社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身心健康素养,进行健康传播志愿服务实践。 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PBICR)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山东省立医院、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联合发起。这项大样本、多中心、重复性、全国性横断面研究,往年调查研究中,需招募省级负责人及调查员,并由省级负责人招募、培训所在省份调查员,指导调查员一对一、面对面实地发放问卷,省级负责人是调查研究的关键组成。本次志愿服务团队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该项目的长久推进,助力未来数据库良性运行,也为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提供了成长平台。 山东省立医院周小明教授表示,该志愿团队的成立是创新性与能动性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健康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充。新时期下,汇集学生志愿者在完成行为流行病学调研活动的同时进行健康传播,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 新闻稿5: 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 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正式召开 2024年6月16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行为流行病学专委会、济宁医学院、东营市人民医院承办、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亚洲生活方式研究院协办的第一届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开放数据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16日下午,山东省泰山学术论坛暨2024年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研究项目研讨会顺利举行。研讨会分为上半场主旨报告及下半场研究生论坛,共计23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健康行为开展学术交流。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200余名健康行为领域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主旨报告开启环节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昕霙教授发表致辞。与会专家们分别围绕大数据分析、中医疗法、情绪神经网络解码等主题进行讨论。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王健力教授发表了题为《人口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大数据分析的作用》的精彩演讲,介绍了大数据在新时代的心理健康预防方面所发挥的各项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兆兰教授以《基于国际和绿色处方视角的精神心理疾患中医疗法概况》为题,从一个崭新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精神心理疾患中医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此外,学者们从中国居民心理与行为调查问卷编制、研究内容设计与质量控制、量表设计、研究实施等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全面分享了研究中所涉及的方法学及技术。与会专家学者们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既能提升各自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 在下半场的研究生论坛环节,年轻学者们积极发言,展示了他们在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来自山东大学的研究生胡婉慈分享了中国成年人睡眠质量、睡眠类型与抑郁症状之间关联的一项网络分析;来自武汉大学的张晓丹做了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解析了中国大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收入相关的不平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王燕、华中科技大学刘晨曦、山东省立医院刘征对各分主题进行点评,对研究生们所作报告内容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自身学术经验,对研究生们的报告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此次会议是在全社会日益重视健康行为的大背景下组织召开的,与会专家们的报告为中国心理与行为健康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会议也为广大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合作平台,让更多青年学者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学者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思想碰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