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尋書

有幸買到了榮新江先生在中華書局的新書《滿世界尋找敦煌》。還是簽名毛邊本。書做得考究挺括。拿在手上相當適意。我讀此書當然純屬外行看熱鬧。真正的那些學問是看不懂的。因為去西北玩了幾回。連帶地愛翻看一些前人近人今人所著講西域史地的書。榮先生的書在今人這一圈裡。自是白眉。
裁完開讀。這實際是榮先生的訪學日錄。略像前輩如鄭西諦的《歐行日記》。向覺明的歐遊訪書錄那般。只是補充得更細致深入些。也更有了可讀性。首先最有興趣的。是年輕的榮君到處買書求書的經歷。書生事業。可以此為根本。
一九八五年四月卅日。榮新江往劍橋大學拜訪于闐語研究大師貝利教授:“貝利送了我很多書。特別是兩卷本的Opera Minora: Articles on Iranian Studies。是一九八一年他在伊朗設拉子出版的論文集。外面沒有賣的。貝利手裡也沒有幾本。他當時給了我。我太感激他了。他還給了我Khotanese Texts I- III的合訂本。還有Saka Documents。是于闐語一張一張的圖錄。他有四個大台子。排著他的抽印本。一共有七十多種。他說你隨便拿。我不管內容是否有關。就一種抽一本。拿了七十多本。最後提了兩大袋。從他家走到袁亞湘那裡。累得喘不過氣來。我回到北京。跟季羨林先生彙報。說拿到了七十多個抽印本。季先生對我說:怎麼不拿兩份。”
在巴黎:“我還在巴黎的書店買了一些書。最主要的收穫在梅松納夫書店(Adrien Maisonneuve)。這是個老書店。我每次到巴黎都會去。我之前在萊頓時就聯繫過這家書店。郵購他們的書。我在梅松納夫書店買到拉露編的《敦煌藏文寫本文獻目錄》第一——三冊。最早是一九三九年出版的。還能買到。⋯⋯
我在梅松納夫書店買的書有蘇遠鳴編的《敦煌研究論集》第三集。收了張廣達先生和我的《關於唐末宋初于闐國的國號。年號及其王家世系問題》一文。我還買了戴密微的《拉薩僧諍記》。哈密頓的《五代回鶻史料》。一九五五年出版的。哈密頓自己沒這書了。但書店裡有。梅松納夫書店可以買到一九三九年的書。這些老書店特別好。
我還買了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的書。他和于道泉先生是同學。他的書都寄給於道泉先生。於先生很早就研究藏學。後來不做藏學。把書送給了王堯。陳踐。所以中國最早搞敦煌藏文文書的是王堯和陳踐。那時候別人看不到敦煌藏文的卷子。只有他們手裡有。是石泰安寄過來的。我買了石泰安《格薩爾王傳研究》《漢藏邊境的若干古代部族考》《桑耶寺年代記》。還有其他敦煌學。中亞方面的書。這些東西對我研究歸義軍及其周邊民族有很大的幫助。”

我當然沒有榮先生這樣滿世界跑的機緣。然而走一路買一路的書倒是常事。自從二〇一四年夏天去甘肅玩兒了一個月。對河西走廊。瓜州沙州。壁畫石窟。甚至牛肉面拉條子驢肉黃面蜜瓜干的興趣都日益濃厚起來。本來就有不少的西域史地書。此後更變本加厲。買了一堆想著慢慢地看。
民國學者我尤其喜歡向達先生的文章。他的《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我先是二十來年前從舊書攤上買到八十年代的重印本。後來又買了三聯書店一九五七年的初版本。喜歡《西征小記》《兩關雜考》《莫高榆林二窟雜考》這樣文筆識見都好的文字。
今人的書以北大林梅村和榮新江兩位先生的作品買得最多翻得最勤。尤其是榮新江先生。他花大力氣講粟特人對中原文化文明的影響。對絲綢之路上連貫各個綠洲國家的重要作用。講他們歸化漢族文化後作出的妥協與堅持。比如他講。研讀中原出土的粟特貴族甚至薩保的墓志銘。總喜歡稱他們是漢地某望族的後裔。這裡面的樁樁細節。都是過去不知道的。
讀完了他這幾本專著。再去看陝西省博。甘肅省博的文物。歷史的煙霧仿佛便少了一層。買到的榮先生的第一本書便是在沙州市場裡那間有名的“石室書軒”。這家書店在敦煌學吐魯番學諸領域裡大名鼎鼎。書店分兩層。一樓店面畫冊圖錄游覽手冊居多。門口的攤位擺滿各種自制明信片。全是翻拍敦煌壁畫和塑像。二樓是更專業的論文集論著。還有少量港臺版舊籍。價格當然也漂亮。
那天下午店裡只我一名顧客。店員還熱心地為我打開二樓的頂燈以便仔細地翻閱。小半天工夫耗在裡面。沒有另外的人來打擾。仿佛自己也靜坐于石室之內了。買了兩本書。找店家鈐上印章。店家拿出很大一枚木頭章。不知道是不是胡楊木的。質地很硬。可惜印在紙上效果並不佳。仿佛是飛天在彈奏箜篌。
買來的書其中之一就是榮先生《敦煌學十八講》的初版。雖然是教材的體例。但讀起來像是歷史演義小說。之後的一個下午我坐在鳴沙山腳下的客棧小院裡。就著三炮台和甜如蜜的哈密瓜。美美地消磨了半天。如今再回想。也覺得安逸得不可思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