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看竹马文的女子
1
我习惯讲一个故事前先讲一下我的处境。
我在公司做了一个项目,不知什么原因,我用了12份精力去做,也许是因为想证明我的能力,也许是因为不想花时间去胡思乱想。我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像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
我的左边空了两个位置,我的右边坐着同事。在项目的尾声,来了一个女生坐在了我的左边。入职那天,她戴着口罩,整理着自己的桌子,我递给了她纸巾,她说谢谢。我连忙说:“这位子没人坐,有点脏,擦擦”。
她入座完毕,问我:“这工牌需要戴吗?”
我没明白,她还是戴着口罩。
她又重复了一遍。
顿时,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哦,哦,这工牌不需要戴在脖子上。”
我犹豫了,我还想解释这工牌只需在上班和下班时打个卡就行,但我没说。看到女生我会紧张,但新来的女同事还是能带给我好感,我想问她是否单身,但又怕自己过于黏人,而如果我过于冷漠,又会显得我不友好,这个拿捏的分寸是关键。
后来,我问了一些工作上的情况,下班了,我们一起出公司,一问才发现她住的公寓和我住的地方离得很近。她骑电瓶车,她非要送我,我一开始拒绝了,但她坚持,我就同意了。一路上,我在尬聊,因为我措手不及,到了目的地,两人就此别过。
我心想:她住的公寓,我之前找房子的时候看过,不大,住不下两个人,就是说她一个人住,她有很大概率是单身,像她这样的女生会两个人一起住吗?不,不会的,她肯定一个人住,她肯定是单身。但我还是要再观察观察。
2
有一次,她主动要加我微信,其实我早就想加了,只是不好意思问,加完之后,我看了她的微信名,感到这个微信名有出处。
我又想起了我的微信头像,是希斯莱杰演的小丑的简笔画,是我自己画的,微信名也是Joker,虽然我想表达我就像个小丑,也希望有人能看出希斯莱杰背后的悲剧色彩,但我也想有人能认出这是希斯莱杰的小丑,虽然我画的不是很好,但只要看过的,都能认出来。
而看到她的微信名,我瞬间把自己代入进去,她是否也在等待有人能看出这背后的含义。我就搜了一下,是出自一部小说,《撒野》,微信名是里面的两个主人公。
这部小说好熟悉,是我之前在书店的一个书架上看到过的。那天是个休息日,我没事做,就去书店逛逛,看着哪本书好就在网上买,便宜。在一个书架上,看到了一本书《撒野》,看了一下简介,两个男主怎么怎么样,互相救赎。我又拿出豆瓣翻了一下,有两部,讲的两个男主怎么怎么样,感觉两个男主好像有男同的倾向,立马就把它放在了一边。
然而,此刻,我在脑子中迅速构思了一个想法,就问她:“这个微信名不就是出自《撒野》的吗?”
她说是,又问我怎么知道。
我说我没看过这本书,是之前去书店看书时在一个书架上看到过,看了一下简介,好像是讲男同的,就不看了,后来我买了本书叫《围城》。
然后我们就聊起了书,她说她很喜欢看男同这类书,我说我看的书很少,是最近才开始看的,只看过《三体》、《平凡的世界》、《时间简史》、《围城》和《病隙碎笔》。然而她好像只对男同的书感兴趣,对我看的书不感兴趣,我推荐她在豆瓣上找书,我说我就是根据豆瓣的榜单来找书的。
然而,她对我看到她的微信名就知道出处这件事表示怀疑,再次问我怎么知道这个微信名出自《撒野》的。我当时有点惊讶,我还是跟她解释,我看到那个书就去翻了一下豆瓣,在那些评论里我看到了两个主人公的名字。
我犹豫了,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向她摊牌:我其实是搜了一下你的微信名才知道的,我是为了找跟你聊天的话题才这么做的。但我没有这么做,可能是我觉得还不至于。
为了能够应对她再次的质疑,我去翻了一下豆瓣评论,有一条短评提到了两个主人公的名字。虽然我挺后悔的,但既然开了这个头,就想把它圆下去。在之后的某一次,我果然翻出了这条短评给她看,但我知道她只是妥协了,但内心还是不相信的。
这件事我在此对你澄清一下,我确实不知道你的微信名与《撒野》有什么关系,我是为了找话题搜了一下微信名,才知道它是出自《撒野》,但我确实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确实因为它有男同的倾向就放在了一边,我向你撒谎说是在豆瓣的一条评论上看到了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才知道你的微信名与《撒野》的关系,是我错了,我向你道歉。
3
又有一次,她问我知道她的名字吗,我假装不知道,其实我在群里暗中观察,已经得知她的名字,但办公室里,她刚来没多久,没有人来主动找她叫她名字的,我又不好意思说我在群里暗中观察她。
她开始很惊讶,然后跟我说了她的名字,我跟她说了我的名字,她反而说这个名字她听过,我反而显得不够坦率。
后来的日子,我多多少少会有意跟她聊一些话题,右边的同事都觉得我有点双标。在一个双休日,我想既然我和她住得那么近,我就约她出来逛逛,然后她就告诉我她已经结婚了。
又一个向我表示不再单身的女人。上一个向我表示不再单身的女人说自己已经订婚了,那个我是真的喜欢,这个我还没有说喜欢,但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之前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些蠢事。
我也没有那么沉重,上次我就是去庐山看了场日出,这次没有像上一次那样心塞。那天星期六,我买了去苏州的火车票,去逛了拙政园、平江路,周天又回来了。
我又回到了现实,我对她有点抵触,我不想这样,其实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我好像见了仇人似的避开她,我讨厌我这种性格,不能轻松自如的转换合适的态度。虽然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外在表达,但我其实很想说,我们之间其实没什么,我们还是可以做个朋友嘛。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和她又渐渐缓和起来,也有可能都是我的错觉,在别人眼里,一直都没变。
4
我和她聊很多,聊到电影的时候,我以为她看过很多电影,其实她也没看过很多,好吧,我不会给她推荐很多电影的。我们又聊到综艺,聊到《快乐再出发》,我看过,她只看了前面一点,我说在这里,没人看过这个综艺,她不信,我就跟她打赌,我们就一个一个同事问过去,问到最后有一个小姐姐也好象是唯一的一个看过。我打赌输了。
我和她一起去吃午饭,这件事原本也不是这样的。一开始,我和我右边的同事一起去午饭,每次都去的很早,我有点没胃口,后来我就晚点去吃饭,同事等不了我就自己去吃了。因为如果刚好饭点去吃会很挤,所以我就等饭点后40-50分钟才去吃。这时她好像也在这个时候吃,我问她怎么还没吃,她说她不饿,我说下去一起去吃饭吧,她答应了。她有时不去下面吃,带了早上的早饭没吃完中午再吃;有时点外卖;如果刚好想下去吃的时候,我就和她一起去吃。慢慢地,变成了我和她总是一起下去吃。
我和她一起去吃午饭,我们一起聊天。我问她早饭吃了吗。她有时说吃了,有时说没吃,她说她不吃早饭,已成习惯,我总是责怪她。我说给她买早饭,她总是拒绝。
吃完饭,我们还在公司周围散步,每次都绕个几圈再回去,中午是午休时间,她说她睡不着,我说我也睡不着。
渐渐地,我开始忧虑,我知道我和她之间的关系只能是同事,但我总是有些过渡的感情,我感到这是不对的,我不断提醒自己,我们之间没什么,要认清自己。我有时会沉默,我不想刻意去迎合她的话题。有时我会想跟她坦白这一切,说出我的忧虑,而我总是话在口边却又咽回去了,我想我们之间本来就没什么,我这样说了不就会让她有点奇怪。
有一次,我终于开了口,说:“我有话对你说。”
“你说。”
“我之前有点对你有意思,尽管我知道你已经结婚了,是我不对。”
“没关系,我知道。”
她说得好轻松,好像我这么多顾虑显得很多余。
我当时脑海没有现在那么清晰,没有表达清楚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我想尽力回忆起我想表明的观点,但是,总是失败了。
我总是能和她聊很多话题,八卦新闻、今天看到什么、昨天做了什么,无话不说,也许这个公司都没有一个跟她这么聊得来的人了,甚至这个城市。这也许是我攒了很久的运气换来的,奈何,就像梦里的我拼命地奔跑,但我总是跑不快,我拼命地挥舞着手臂、迈开步伐,却总是跑得很慢。
5
她总是说她老了,我也说我老了,她说没结婚的不算老。她比我小4岁,有时候我看到她就是个小姑娘的样子。
她总是跟我讲她喜欢的小说,我才知道,在她们圈子里,男同类型的小说叫竹马文。我也经常给她说电影。我们都对彼此喜欢的东西不感兴趣,只是听一下而已。
我想起了《海上钢琴师》,男主和女主只有一面之缘,他内心的孤独我却非常深刻。
人是独立的,我给不了你更多,你也不能了解我更多。我不再相信爱情,也不可能了。
史铁生说磨难是伴随着人生的,天堂是永远到达不了的彼岸,人永远都在去天堂的路上,而永远到达不了,伴随着的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现在伴着我的是苦难,而我却行将垮掉。我已经意识到我老年时候的模样,如果我还活着。
后来,公司裁员,她就要走了,她说她要考编,她在将要走的这段日子里,埋头于看题目,看累了,有时在位子上趴一会。
我约她吃饭,同事之间的散伙饭,她死活不肯,说是自己状态没调整好。我能理解,我也没有怪谁,我觉得这样是最好的。
她走了,到现在已经三个月了,期间偶然跟她聊了一回,她说她一离职就回老家了,还在备考,我祝她成功。
她是我在这里唯一聊得来的女生,我们的缘分只能到这了吧。碰到一个合得来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不觉得是我运气不好,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了。
男女之事,源自天时地利,差一分一厘,就是空门。 ——《繁花》
这就是我和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