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
2024年6月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韩国进入“人口国家紧急状态”,接下来将全力应对人口出生率低下的问题。

2023年全年,韩国出生人口仅为23.5万人,创历史新低,相较2022年下降了8%。也进一步导致全国总人口同比减少约11.37万人,达到约5184万元。
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因此提醒,如果韩国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振生育率,那么本国经济将在2050年陷入负增长。
他们推测,50年后,韩国总人口将跌至3520万,近半数为65岁及以上老人,进入更加触目惊心的超老龄化社会。
当前韩国总和生育率为0.72,作为参考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位列主要经济体的倒数第一第二。
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其一生中所生育子女的总和。
而今年,在韩国,很多小学都发现自己招不到新生了。有157所小学连1名学生都招不到。这个数字在去年是145。

与此同时,养宠物成为越来越多韩国人的选择。
本土最大的综合购物网站Gmarket所发布的平台2023年前3个季度销售数据显示,单手推车一项,婴儿车占比43%,为毛狗设计的宠物推车占比则达到惊人的57%。这是首次,宠物推车超过了婴儿车的销量。

显然,韩国解决严峻的生育率问题迫在眉睫。也由此引申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个话题——为什么韩国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1、居高不下的生育成本
生育,包括生产和养育。生产是眼前的显性成本,是冰山一角,而养育才是深海之下那座巨大的冰山本体。
当前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的投入增长了好多。
过去可能生下来能确保孩子有口饭吃就够了,等到5、6岁,孩子具备初步劳动力,就可以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十几岁后成为完整劳动力,只要会种地,就问题不大。饿不死。
但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投入也相应开始增加。从怀孕到大学毕业,家庭的长期持续性投入一方面没办法及时得到回报,另外一方面即便毕业后,家庭短期内还需要继续帮扶孩子,导致长线付出没办法迅速收回。
这种情况在中日韩三国都极为普遍。韩国尤甚。
韩国是全球经济体中生育成本最高、同时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如果想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韩国人需要花费相当于人均GDP7.8倍的养育成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的2.08倍,德国的3.64倍,美国的4.11倍。
当然,我们也没法笑他们,因为中国的成本为6.3倍,仅次于韩国,高居全球第二。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指出,中国家庭0-17岁的养育成本平均是53.8万元人民币,0-大学毕业的养育成本则平均是68万元。

持续性付出+不确定性回款日期+不确定性收益率,意味着生育是件不太明智的投资选择。
至少前面十几年到二十几年,家庭在花重金砸进一个无底洞,或者说,扔向一个吞金兽。
2、卷生卷死的教育,与逐渐关闭的上升通道
韩国社会过分鼓励竞争,家庭首当其冲,承担了巨大的责任。
教育过度依赖家庭出钱,也因此,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过程中,贫困家庭非但不能通过教育来缩小跟富裕家庭的差距,反而还会因为经济原因导致投资不足,进一步被拉大差距。
近日,在韩国网络社区就出现了一篇热议帖子,造就了一个新的网络热词“全勤乞丐”。

帖主是一名单职工家庭中的父亲,他上小学4年级的儿子因为在一个学期里没能去参加过一次海外旅行等校外体验学习,而是一天不落地到校上课,被同学们笑称“全勤乞丐”。孩子因此伤心到哭泣。
这位父亲表示,他月收入为300-350万韩元(约合1.5万-1.9万元人民币),平日里扣除生活费和房贷就没什么多余的钱了。他以为会有不少人都会和他们一样选择不去,“没想到不去的家庭那么少”。
最后他不得不和妻子商量,让妻子带着儿子坐廉航去海外旅行了一趟。
“我那个时候啥也没有也能长大,很感激父母的养育,校服穿的也是最便宜的牌子,也没哭闹着让父母给我买过什么。”这位父亲如是说。
“活着是真不容易啊。”他最后感慨。

当然,残酷的比较文化在韩国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xx乞丐是个固定词组,无非是按情景调换前面的名词而已。

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接触到的教育资源更丰富,而且他们也很努力。这种由看不见出头之日的绝望带来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在当地学生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四当五落”。可见一斑。

另外,韩国学生如果想上大学,不只需要通过考试,还要参加大学招生的面试。这是个可伸缩的空间,社会地位更高的富裕家庭更容易提早拿到大学相应的情报,掌握更多信息,从而让孩子把握好这样的面试机会。
尽管韩国政府尝试着改革高考,但效果不佳。他们企图推行医学院扩招,反而引起原本特权阶层的抵制,导致现在的医生们纷纷罢工。


因为有夜班或者节假日的排班,哪怕高薪也不愿意上,更不愿意让政府扩招让其他愿意上的进来。
再看看中国,不得不说一句,我们医生可真是天地良心……

韩国医生们在意的事,在我们中国医生面前,恐怕根本不值一提。
3、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
与中国的年轻人一样,韩国人也面临巨大的房价压力。曾几何时,韩国的房价排在世界前列。即便从过去的暴涨到现在的暴跌,仍然瘦死骆驼比马大。

据说2024年4月份,首尔江南区房价达到恐怖的40万元人民币一平,首尔平均房价也在14万元人民币一平。远高于北京或上海。
不断上涨的房贷利率让韩国年轻人买不起房,供不起房,房子成交量下降,当然也影响生育率。毕竟孩子是最需要稳定住所的。
4、韩国女性的困境
韩国女性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社会的保护不足,公司的就业歧视,以及对家庭的过度付出。
从2019年上映的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大约能窥见一些现实。

韩国社会自近代以来,女性并没有机会作为运动主体开展过妇女解放运动,反而被民族大义、大东亚共荣、经济建设大业、民主主义所耽搁。导致当代的韩国女性地位低下。
厌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兴起。

在韩国有个臭名昭著的极右网络社区,是以年轻男性为主的生产厌女情绪的大本营,叫做日佳일베。他们对于煽动厌女情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学者指出,其心理活动大约为,在强调男子气概的韩国文化中,伸出霸权地位的部分男性角色在竞争中一旦落败,会将这种愤怒转移到比自己更为弱势的群体的歧视与指责。而女性,首当其冲。
“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

韩国男性的大男子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依旧顽固,但有相当一部分韩国女性的视野和认知却在稳步提升。因此导致了巨大的矛盾与认知差异,也导致结婚率大幅降低。

电影里的金智英可以说是韩国普通女性的典型代表。她的经历包括但不限于:
- 奶奶重男轻女,一定要媳妇生个孙子。有个全家疼爱的宝贝弟弟,要等弟弟吃饱才能动筷子。
- 母亲年轻时外出打工,薪水用作弟弟哥哥的学费。
- 上学路上她被陌生人尾随,却被父亲训斥为什么裙子短。
- 婚后婆婆来家中做客,因为丈夫想帮忙去收拾餐具,收获婆婆酸溜溜的评价“我儿媳妇真是有个好丈夫啊”。
- 上司认可她的工作能力,却将机会给了比她差的男同事。
终于有一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的她憔悴地做完家务,推婴儿车出门,坐在长椅上喝着咖啡打算放松一下,听到的却是陌生男女的冷言冷语。
“命真好啊,太羡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还到处转悠。”

可见韩国社会对于女性的包容度十分堪忧。
更不用提所谓的性别工资差距,这种隐性却众所周知的东西。

2023年,韩国女性平均工资是男性的70%,这还是攀升后的。

在家庭中,2021年韩国女性的人均每天家务劳动时间是105分钟,也就是近3个半小时。是男性的3.2倍,男性为64分钟。这还是男性逐年增长上来的成果。
全职家庭主妇的身份受到歧视,同时职业女性婚后还要面临繁重的家务,以及社会中越来越严峻的男女对立情绪。这一切毫无疑问都在进一步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
5、一个离谱中透着合理的猜想,吃不饱饭?
在我梳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网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剑走偏锋的视角。一位叫“龙牙”的知乎老哥认为,别的国家也许是纯粹不想生,但韩国很有可能是给饿的

首先,他们的饮食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确实有些拉垮。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想吃个水果更是又贵品质又差。菜的话,小碗很多,但量有限,以素为主,不够带劲。


最能体现这个情况的,莫过于韩国的大学食堂。
一周前,因为有位中国留学生多吃了几片肉,大学食堂阿姨估计不乐意了,特地在玻璃上用三国语言贴出告示,令人啼笑皆非。
人家严正声明:一人只能吃一块肉。




更离谱的是,有位小红书达人,名为“草料哥”,正是因为在网上经常po他留学所在的韩国女校(是的你没看错,女校

)食堂饭菜而闻名。
为啥叫他草料哥呢,因为单从他发的照片来看,这哥们儿天天在学校吃草

基本上留学=流放……


消费水平高,但还吃不好,说不定,也真有点道理?
你说生育率越来越低,韩国政府不着急吗?不,它比谁都着急。但是采取了很多举措,收效甚微。
1950年-2020年,韩国都明令禁止堕胎,私自堕胎的女性会被判处1年以下监禁或200万韩元以下罚款。但2020年,又宣布废止此项法案。
为什么呢?当然是没效果,在这期间,人口出生率非但没有恢复,反而下降了更多。

更要命的是,因为这项法案,致使很多年轻父母选择亲手杀害自己的孩子。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幽灵儿童事件”。
2015-2022年间,有2000多名婴儿有出生记录,却没有再进行户籍登记,这件事被韩国监察院无意中发现。他们立刻调查了这些“幽灵婴儿”,发现在随机抽取的23名调查对象里,有至少3人死亡,1人被遗弃。
其中有一个姓高的女性自己就占了两个名额。于是警方前去她家强制搜查,在冰箱里发现了两个塑料袋装的婴儿尸体。

对方声称自己分别生下来两名婴儿后,就带回家分别勒死。原因是再无力抚养新生儿。因为她本身已经有3个孩子了,但家庭年收入不到3万元人民币。
在这两个孩子之前,她已经花费250万韩元堕过胎。
而她丈夫像个甩手掌柜,对一切都不知情。包括妻子的身体变化,连冰箱都没打开过。他不做家务,也对妻子漠不关心。

这还只是2000多名幽灵婴儿里23人的抽样结果。
当然,邻国就像一面镜子,也可以帮我们照亮自己。
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在减少,有多方面原因。育龄妇女人数下降,生育年龄推迟,二胎堆积效应退潮……等等。
想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面对生育选择时,在逐渐回归理性,更加慎重地去考量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我想说,对我们个人而言,生与不生,都事关选择,无关对错。
-首发于公众号 人间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