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再慢一点
不知道哪一年开始发现总是“情绪”先行,言语其次,而大脑则是提前“自以为是”,再滞后“自以为还是”。以上流程构成了我的情商内核。从那时候起,时常在无事时告诫自己要慢一些,要改变这个处理情商问题的流程。有事时极少能实践上。
在这“巨变”的一年,过去三个月的经历慢慢在指向一条不得不的道路。那是一条过去近20年打工生涯一直“逃避”的路。而这条路上已经和即将以使用情商处理流程为主。日前,它已然开始强作用于我本身了。
有一件差不多蛮“重要”的事正在“谈判”中。我依然自以为是地预判了形势,于是在沟通时虽平静但没有让对方亮出底牌。事后懊恼万分却为了保持人格的一致性,不“能”再出尔反尔了。直接结果就是给自己眼下带来一些损失。
复盘时再次发现情商内部流程如过去一般:自预判,情绪,自评判。这种“自我”的游戏,剖开来看搞笑又悲哀。而又都是在于一些与外在关联的事物。
所以,影响“情商”,一方面是情绪与自我的流程处理,另一方面是自我与外在逻辑的处理。我一直是前者极弱,后者尚可。开始“有意”练习慢与再慢。努力练习一定要听别人先完成表达,而不是以自卑为底色急吼吼表达自我。一定要让(自我)预判,情绪这两样东西慢下去。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