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研究显示保护行动能有效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首次参与了一项关于各种保护行动成功与否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报告发表在著名期刊《科学》(Science)上。这一研究成果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自然保护不仅是成功的,而且扩大保护干预措施的规模,对于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变革性意义。
根据科学统计,有44000多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对稳定气候的生态系统以及为全世界数十亿人提供清洁水、生计、家园和文化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巨大影响。各国政府通过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新全球目标,使得了解保护干预措施是否奏效变得更加重要。

尽管许多研究都对单个保护项目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但以前从未将这些论文合并成一份分析报告,以调查保护行动是否在整体上发挥作用。在牛津大学的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首次对186项研究(包括665项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考察了各种保护干预措施在全球范围内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所产生的影响,并与没有这些干预措施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涵盖了一个多世纪的保护行动,并评估了针对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包括物种、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
荟萃分析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66%),与不采取任何行动相比,保护行动——包括建立和管理保护区、消灭和控制入侵物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减少栖息地损失和恢复,改善了生物多样性状况或减缓了生物多样性的衰退,当保护干预措施奏效时,人们普遍发现它们非常有效。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牛津大学生物系Joseph Bull副教授在反事实影响评估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专业知识,反事实影响评估是将观察到的结果与不采取干预措施(反事实)的情况进行比较。他认为,面对生物多样性的不断减少,我们很容易失去乐观的态度。然而,我们的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希望是存在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护干预似乎比不作为有所改善;而当不作为时,损失也相对有限。

即使在少数保护行动不成功的情况下,保护者也能从获得的知识中获益,并改进方法。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作者发现最近的保护干预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成果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工作可能会越来越有效。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其他潜在原因包括资金的增加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