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唐诗心得 第五天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州。
鹊飞山月曙,蝉躁野风秋。
上官仪,在唐高宗初期官拜宰相,上官婉儿就是他的孙女。
这首诗便是上官仪在皇城外,等待入宫朝见时所做。
657年,唐高宗建都洛阳,因此这里的广川 指洛水,而长洲 则指洛堤。
脉脉 则是化用《古诗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意,暗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可惜他最终也死于此),流露着承恩得意的神奇。
驱马历长洲中的历,有遍历之意,表现出一切掌握其中,镇定自如的风度。
后两句讲,凌晨时分,曙光已现,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
鹊飞山月曙,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原意是借描写夜中景色,提醒天下有志之士不要犹豫不决,到曹操我这里来同谋天下吧。
这里取其意,现在已经晨光出现,夜晚过去,鹊鸟不再无处容身了。
表现出他宰执天下,将天下太平的气魄。
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躁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
这里借以暗示,朝堂上在野失意者的抱怨之鸣,为这个太平盛世带来了噪音,让这位宰相有些在意。
后记:老实说,看到 鹊飞山月曙 这句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我是有些懵,很怀疑这真的能联系上吗? 虽然从解释上也多少能说的通,但还是有些怀疑。
当然我相信,作者对上官仪作品是做过很多研究,也会参考从古至今很多对诗词讲解的文献。
不过,我想到了是另一个问题,当你在做研究或者学习的时候,应该秉持着先接受,了解,然后分析,论证的态度。 因为如果你不管对什么都钻牛角尖,要刨根问底,那你最后恐怕并不会获得理想中内容。
知识体系也同样是金字塔形状,通过大量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进一步的质变。
以这首诗的问题为例,要追寻下去,恐怕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内容,远远超过学习唐诗的范畴。
所以要认清学习的首要目标,当然也应该保持不要盲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