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育儿沙龙 笔记 2024.6
认知---情绪---行为 认知是基础。
1. 凡事都有平衡, 鉴于孩子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大人同样),清楚最重要的是: 身心健康!
2. 没有非黑即白, 换个角度结论完全不同。
不要简单用外部的尺子衡量自己的孩子, 试着理解孩子的优势和兴趣点。形成自己的尺子。 多包容, 多接受, 提高容错率。 要祝福,不要担心( 用语言诅咒, 预设孩子的未来)。 不要因为当下的一件小事延伸到很多年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这不是事实,是不切实际的想象。 说出来不仅是诅咒孩子,更是给孩子一种”我不行“的暗示。
3. 家长和孩子如何感到幸福?
能力VS欲望 ,能力Match With 欲望;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 家长面对欲望增强,能力不足的境遇发奋图强,孩子会自主习得, 而非家长通过语言重复输入。 反之, 家长试着降低自己的欲望形成自洽,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 没有好坏,不带有价值判断, 跟个人性格有直接联系)
4. 为什么愉快的心情如此重要?
世俗的逻辑: 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好人生, 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们的未来还有哪些无限的可能, 推导到现在他们真正需要的能力是什么?什么是“真实力” 未来充满多元,个性化,高度的不确定性。新的工作岗位。
有夯实底层逻辑的正确循环: 情绪好了、心情愉快了---人就敞亮了---对于感兴趣的学科,孩子自然自动自发得去学习。 对于不感兴趣得学科,也不会太糟糕(术)。
建立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远远大于教育本身。
5. 家长应该如何期待孩子?
如同相亲,越具体化越难以实现,比如身高多少,房产多少,收入多少。 如考到985, 未来工作收入几何。还不如“身心健康”。 因为成长参与的因素纷繁复杂,最终还是孩子自己面对不同关系的反应,获得的结果。
6. 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吗?
i, 有必要提前了解孩子该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知识 ii, 根据孩子的情况动态跟踪调节当下给孩子的教育反馈 iii,始终对孩子有耐心的倾听, 持有好奇心,平等的聊天。
7. 存在牛蛙和普娃的说法吗?
世俗的尺子VS 孩子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点 成绩代表着什么:单次成绩,当下章节孩子的掌握情况; 多次成绩, 时间段内孩子的学习状态, 主要在状态,而非学习内容本身, 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并引导高效的学习。
8. 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秀/荣誉/平凡/不足和你自己的关系。
比如孩子优秀能推导出你是一个好家长吗?孩子的成绩差等同于你是不合格的家长? 做好父母应该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9. 平时觉得累吗?
家长关注自己的能量状态, 并及时调试, 家长的低能量状态会导致自己情绪不好,并且传导给孩子,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情绪不好,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进而进入恶性循环。 家人,队友情绪持续不好,是否要改变他。 先做好自己的榜样,相信自己,
大环境“不好”给孩子施加压力的时候要相信”小家庭“的力量。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