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天境 • 10 • 北岳关山全景游览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走到晋北望一望,两山北岳相来往。

广义的恒山,是桑干河、滹沱河之间的山脉总称,最高峰是靠近雁门关的馒头山,海拔2426米,代县、山阴县之间。

浑源城南的天峰岭,虽说比馒头山矮四百多米,然而紧邻浑河谷川,距县城不足十里,垂直高差近千米,山体显得异常宏伟高大,被尊为“人天北柱”,入围华夏五大“神山”,人称“北岳”。 世纪初年我到山下,确实身受感染,留下永恒的瞬间。只不过,县城城的记忆是黑乎乎破烂不堪。

当年晋北经济以煤炭为主,恒山里多露天煤矿,太多的煤尘飞扬,村镇受染。后来当地人认识到问题,工矿环保趋向平衡发展,近年大抓旅游和文保,浑源小城很有起色。

浑源县文物古迹众多,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其中悬空寺、永安寺、大云寺、圆觉寺、律吕神祠、栗毓美陵园和文庙为国家级。

浑源州署衙门,现存建筑是明朝洪武七年造,占地约五十亩,五进院落。

浑源历史悠久,秦汉时有县,金元明清设州。

圆觉寺释迦塔,金代古董,晋北现存唯一的密檐塔。暂不开放待整修,捐保护费礼佛是可以进去的。

浑源城是五代后唐时期迁筑于现址,古城街巷系列改造中。

历史文化街区以圆觉寺、永安寺、文庙等遗存为核心,突出城山文化特色, 造整体还原明清营造风格,走休闲旅游康养路,广迎八方客。

逛完县城,出城南至恒山下大道边寻住处。次日周末,要赶在大队人马到来前上下山。

天黑前还有段时间,记起之前去悬空寺路上看到两色旅游专线路,过去再瞧瞧。

哈哈,恒山金龙峡西面,发现好东西!

北岳恒山主峰对面的翠屏峰,山上山下有古长城,北齐和大明时代。

恒山西连吕梁抵黄河,东结太行燕山至大海,自古就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争战拉锯之地。山间沟谷纵横成为南北陉道。从战国至北齐,再到明代,山北麓峪口或山脊垭口通道筑边墙建军堡,驻军把守。

山西明长城内边,中东部和北齐长城位置走向大体一致。恒山翠屏峰西面的山,当地人称“边墙山”,北齐和明长城遗存多处。

恒山这段明长城,建构在半山处,没有覆盖在山顶的北齐长城之上。

翠屏峰顶, 柳林村龙神庙旁,北齐长城,与北岳主峰隔峡谷相望。

这段“高筑”的路基,还有对面山顶一串土疙瘩,据悉也是齐长城。

恒山长城,处在恒山自然保护区内。

边墙山明长城,遇见恒山大裂谷,折向东南方,奔“平型关”方向。

边墙山西,落子洼,处于翠屏山与龙山两山之间的一片较为平缓的山梁上,明长城由东南而向西迂回之处,土堡烽台随处可见。

再往西,峰回路转就到达凌云口,那里算大恒山景区边缘沟峪,有明长城古堡,当地人谓之“六郎城”。

到恒山只上北岳,已OUT。“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修建,让众多美景连线成面,极大地丰富城旅游的内涵。

恒山下的宾馆旁,陪领导菜田漫步,突遇“金山”奇观。

次日大早,推窗有朝霞。

再回菜田,打卡恒山玄武峰天峰岭~金龙口,右边便是翠屏峰

恒山玄武峰,距离县城只有几里,这些大妈大叔早起来晨练,据说牛人会直接北坡小路上下山,上下升降千八百米。

我们吗,开车进山了,以前两次来恒山,都是自驾到半山真武庙,后再徒步登山。现在景区入口内要换乘大巴上山。 北岳景区入口紧邻国道,入口附近有缆车站,直接乘坐上山。

真武庙起徒步登顶,垂直高差约500米,全程台阶,难度并不大。

上山徒步, 下山乘缆车, 更能体验登五岳的乐趣。

北岳恒山,道教圣地。

史载,舜帝北巡,见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封为北岳。

恒山寺庙集中建于天峰岭南麓的腹部,古建筑群三十多处。

亭台楼阁构筑雄伟壮观。

庙群建筑和山、石、树、洞互相映衬,交融相错,形成十八景奇观。

这些景观,或景色天成山水之秀,或传说之美人文工巧。

山的顶部相对平缓。

恒山的北线,晨练登山道,只有一条石阶路可走,比较陡峭。

沿途寺庙很少,要自备补给,据说不收门票,好像要原路下山。

去索道站,途中俯瞰浑源县城全景。

我们乘坐景区车上山,下山坐缆车,总共游览6.5个小时。

恒山南有大型煤矿,山西八大煤田之一。恒山至平型关,一路运煤卡车数不胜数。这些车守规矩,组队行进,留半幅路让行客车……其间一段路双向严重路堵,一侧幸有机耕野路,顺利超越同向大部分车辆。

顺利到了平型关岔路口, 全程崭新油路,灵丘县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段。 恒山景区大门到平型关纪念馆路口,50公里。

再访平型关,强化民族抗战记忆……这标志泛滥了。

旌旗招展,头天是七月七号,看来这里刚举行过大型纪念活动。

纪念馆还是老房子,重新布展。

聂政委指方向,林帅去实施……更强调老八路将士们集体功劳。

上山,去关口,这还是平型关?

记忆中的平型关是这个样子的。

这关口内外,当年分属大同镇、山西镇。如今外面依然归大同灵丘县,里面属于忻州繁峙县。搞笑的是:长城内外,一侧省级文保区,另一侧是国家级。

忻州人对文物保护不上心,弄了个省级文物保护牌子。

大明修筑内长城,并在平型岭关修建城堡,关城周长500米。几百年下来,战争和平风风雨雨,平型关成了残垣断壁,国家文物局下拨资金要求进行修缮。

瞧,当地官家大动干戈对平型关关城及长城墙体进行保护,对上说是“原址修复‘,其实几乎是全部新建。 雁门关”保护工程“,也是忻州人干的。

平型岭下打了个公路隧道。领导说:以后来关城,肯定要买票了。

参观时遇到一位长者,看到我们车牌,告诉我们说:一定要去平型关村,那里好多人是你们的老乡,都是当年徐达带过来的。好呀,领导当年提前离队,没去过那里。

展示几张不同时期的小军堡美图。

前后相差二十年。

里面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村街外皮整修。

最后这次,周末,街上“老乡”还不少。

我这一大家子,只有嫂夫人祖上算”两江府“的,徐达的老乡。我家领导反而是明初山西移民到黄淮的。

我们兄弟?一千年前来自大同云州…

平型关军堡,五百多岁了。土夯的堡墙看起来虽显萧瑟,轮廓仍算完整。原汁原味的真品遗迹,仍是历史的见证。

我不是老粉红,但特别敬重为国家民族有担当的人。

四别平型关,天空出彩虹!

许个愿吧,愿人间少暴力多有爱!
-
不忘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5 14: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