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调整失效目标,即可重拾意义感
Q: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陷入自我洗脑的怪圈。我一直以为我是结合所有事实情况做一些我最想做或者最适合我的选择,但会不会根本是我异想天开?
A:每个人结合到的事实情况都只是自己暂时了解的,只有多了一些现实情况摆出来,才可能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自我怀疑不是因为这套决策逻辑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没考虑进来的现实。更合适的态度是,遵循“结合事实情况做选择”的方法论,认识到之前的结论是从有限事实中得出的,并不可行,果断放弃,用新的事实做新的判断。
这里面的障碍在于,当你第一次得出选择的结论后,这就成了你的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且你一定还没有达成这个目标,为此你需要为此施加一些信念在上面——“我最终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获取新的事实做第二次选择的时候,这个信念首先就被冲击到了——“我最终真的能实现这个目标吗?”接着就是这个目标本身的意义——“这个目标真的重要吗?”可能因为这个新的事实,第一次选择的目标真的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这也会造成自我怀疑:以往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自己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目标白干了那么久。至少怀疑的是,从比如三年前树立了这个目标的自己,到比如两天前信念被冲击的自己。
我现在的态度是,既然怀疑了,那就去检验,看看这段时间的自己到底是不是白干了。结果可以看到:比如幻想当时的目标实现后有多开心的自己,的确是白干了,很悲伤;比如为了实现当时的目标努力学习干活思索进步的自己,这没有白干,这些努力进步无论对什么样的自己都是有帮助有价值的。
所以怀疑自己的结果是:意识到总是想象美好未来这个做法可能没有很大帮助,这么做的自己最后很容易被未来的自己怀疑否定贬低(“夸大并沉浸在想象中的恐惧里面是最没用的”);但为了美好未来奋斗的自己,无论给劲儿使到什么地方,自己的能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了、经验都是积累了,未来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帮助。
更何况第一次选择的目标未必全都不成立了。为了前者付出的努力,在后者上也总是有能用的地方。只需要根据新现实局部调整到合适的程度就可以了。目标改变得太猛很不现实,也很难适应,没必要那么急着放弃或拾起来。就像田爹一直教导我的那样,不是0或1,中间总是有光谱,有很多过渡地带(所以田爹这套东西是怎么来的?这里面应该有很多参考文献,我需要写出来)。
所以就算第一次选择的目标没那么重要,结合新现实局部调整后的第二次选择的目标可能就重要起来了。再根据之前就遵循的那种处事方式,为这个新目标施加一些最后一定能实现的信念,就能继续前进了。

修改版如下:


2024/8/26
低效水了好几天,又焦虑了两三天,干了不少事情,但直觉还不够,又开始陷入无意义感中。我的原有目标是给报告做好,现在的无意义感是说我做这个报告有什么意义呢?毫无意义,无人在乎。感觉很难受,用自己的方式自救。
我现在的阶段是:对“是否有实现目标的信念”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我不相信有必要实现这个目标,或者说我不相信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的理想是,很好地完成这个报告,并且让这个报告和我自己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暑假后回日本发表。同时还要给一堆书看完,翻译做完,写研究地图。而现在,时光飞逝,我的进展肉眼不可见,看书浮皮潦草,翻译进展缓慢,研究地图许久没打开,我没法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情了。条件明明是够的,我自己没有利用好。
那么是否可以强化信念呢?当然可以。我有一堆强化信念的办法,做就是了。正如张雪峰所说,关键是干什么?干!干就行。但问题是,干有用吗?
赎罪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研究月报 (3人喜欢)
- 东京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一年半学习体验(2023.10-2025.4) (10人喜欢)
- 2025年3月|研究月报 (4人喜欢)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两年学习体验(2018-2020) (5人喜欢)
- 2025年2月|研究月报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