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啰嗦,重复的越多越是重点
“只有深陷过泥沼的人才能感受到重生后新鲜的细胞、体验到平稳的脉搏,和本来就美好的世间万物。自由联想式的表达仿佛更适合找寻自我节奏感的来访者,他们可以不畏惧颜面而一遍又一遍更改同样的表达,只为说到自己满意为止;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说着说着自己也说出了解决方法;真实情绪可以从掩饰中脱颖而出,从最先的说事儿到完全表达情绪…我很幸运,在长期陪伴后终于熬到了即使全由来访者自己讲,也不会听到咒骂和脏话或是对我有半点质疑的敌对情绪~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呀”
—— Emily 媛儿

生活中真的有人愿意听我们讲话吗?听我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说着同一件事?
总有人会说:“事情都过去了,还提它干嘛?”...可事儿得真的过得去才行啊
即便是安慰朋友,我们也好似没太大耐心,可以在最初扮演人生导师的形象给予指导和陪伴,但时间一久,自己的宝贵时间也不想浪费在“这种人”身上,“这种人”虽是你的朋友,可也早早被你圈定在了某个框架内,你心想:唉~他也就这样了!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是做了多年好友的人最终的信仰归宿。因为他人经历着的即便向你全情吐露,你也仅能了解小小一部分,毕竟小伙伴的人设不能倒,就算对方是个吃里扒外的渣渣,他也能伪装成深情款款的痴情种,专挑自己付出的部分和对方欠缺的不足,讲就好啦~可我们傻乎乎的小伙伴竟然会以为自己知道了所有,运筹帷幄的在后方做起军师来~
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问题,就没那么复杂!甭管真实性是否全面是否有隐瞒,来访者愿意表达的乐意求助的部分讲了又讲,就说明他真的还很在意。而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像个判官那样评判是非对错,尽管找人为自己主持公道这种姿态自古以来都有,可咨询师的价值中立会令来访者瞬间意识到评判标准在他自身而非别人手中

既然重复了好几遍说明过不去,我们就尽可能把它打开,彻底分析个透彻:
(1)若重复的目的在于引起他人关注,那为何要引起他人关注?关注什么呢?找到自己的需求点,巩固薄弱环节
(2)若重复的目的在于对他人表现的不满,那你想怎么做才能令你满意呢?哪种想法可实施?现在就尝试去做
(3)若重复的目的在于对自己表现的不满,那自己应当如何改进?有没有必要在同一个人面前再次展现?有必要的话,临阵磨枪也得上;没必要的话,下次谨记防微杜渐
可以看到同一件事有多种解法,可往往人们总是陷入死循环,以为自己没得选,甚至沉浸在悲痛之中
他或许只是想同过去的自己多待会儿,好好告个别~毕竟那个时期的自己是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