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追寻笔记
总结:现代人焦虑、空洞、寂寞,是因为价值观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联的丧失、自我感觉的丧失,办法:找回自我,充盈内心,自由(责任)、勇气、爱
这本书翻译的真的很绕口,都是大长句,而且还有很多倒装句,看得超级累;另一方面,作者确实挺厌女的,特别是在第四章

下面是一些句子的摘抄:
第一部分,我们的困境
第一章 现代人的孤独和焦虑
1,空洞的人
我所说的空虚不仅指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还指他们通常对于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清晰的概念。
他们对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没有明确的体验。
他们希望婚姻伴侣(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来填补他们内心的某种欠缺和空虚,并且,他们会因为伴侣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感到焦虑和愤怒。
通常,他们能流利地谈论他们想要的东西:学位、工作、恋爱、结婚、供养家庭,但这些是其他人(父母、教授、老板-甚至社会)期望他们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做的。
空虚的体验通常来自于人们的感觉,他们感觉到对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无力做出任何有效的事情。
内在的空虚是一个人长期积聚的对自己的特定的信念的结果,即他坚信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实体来指导他自己的生活,来改变他人对他的态度或者有效地影响周围地世界。
这种空虚和无力情形地最大危险是,它迟早会导致痛苦地焦虑和绝望。
小结:
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是别人给的目标--》空虚
因为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形成对自己的信念,不能对外部产生影响--》无力感
2,孤独
置身在外的,被隔离的,被疏远的感觉
人在经历创伤性变化周期间,开始意识到他被教授去遵循的传统欲望和目标已经不再给他带来任何安全感或方向感时,也就是说当他置身于社会巨变的外在困惑之中而感到一种内在的空虚时,他感觉到了危险,自然反应是环顾四周寻找他人。他希望他人给他带来方向感或者认识到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恐惧而得到某种慰藉。--》没有得到就产生了孤独感。
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为社会所接受,我们不得不通过被人追求、被人喜欢来显示我们“在社会是成功的”
每个人都是从他人跟自己所说的话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获得他对自身现实的大部分感觉的,但是完全依赖别人的眼光来发现自我,就会失去对自身存在的感觉。
被社会接受、被他人喜欢之所有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可以阻止孤独感的迫近。
小结: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危险中会寻求别人,从他人的言语中认识自己。但是太过或者完全依赖社会眼光,就容易迷失自己--》为了阻止孤独而不坚持自己。
3,焦虑以及对自我的威胁
认为当代战争、经济萧条和政治威胁是导致我们焦虑的全部原因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焦虑也是导致这些大灾难的原因。
当一个民族陷入难以支持的经济匮乏而且在心理和精神上很空虚时,极权主义就会出现以填补这一空虚,而人们会将自由作为一种必需品加以出卖以摆脱对他们来说已经大到不能再忍受的焦虑。
4,什么是焦虑
在焦虑中,我们虽然受到威胁却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面对危险。焦虑是一种被“困住”、被“淹没”的感觉,而且我们的知觉会变得模糊不清或不明确而不是变得更为敏锐。
我们的大部分焦虑通常是在当我们所坚持的对作为自我的存在非常重要的某种价值观受到威胁时而产生的。
现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被人喜欢、被人接受、被人赞同,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焦虑来源于不被喜欢、被隔绝、孤独或被抛弃的威胁。
积极的、充满希望的一面的自我意识可以抵御和战胜焦虑。
我们的认为是加强自我意识,找到自我理想的中心,能是我们抵制住周围的混乱和困惑。
总结:
没有自己的想法--》空洞
害怕不被人喜欢--》孤独
主流价值观--》焦虑
积极的、充满希望的自我意识--》抵制周围的混乱和困惑
第二章 混乱的根源
1,我们社会中价值核心的丧失
现在社会的价值观:①人们深信一个人越是努力工作以增加他的经济利益,并且变得更为富有,那么他对社会物质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②个人的理性。
本书的主要论点是:每个人的独特能力和创造力必须重新得到发现,并用作其工作的基础而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贡献,而不是使之消融在顺从的集体主义熔炉中。
个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体
2,自我感的丧失
导致我们这个时代出现混乱的另一个根源是我们丧失了人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20世纪人们对技术和新发明充满信心,而不是对人类充满信心。
《局外人》-所有的事情似乎都是在梦中发生的,而这个人从来没有真正地与这个世界或他所做地一切事情以及他自己联系起来。他根本没有对自我的意识。
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不是根据行动本身而是根据该行动被接受的程度来判断其行动的价值的。因此,我们倾向于成为生活中的表演者,而不是作为自我来生活和作出行动的人。
3,我们用于个人交流的语言的丧失
我们用于深刻地互相交流个人意思地语言丧失了。(同样的还有诗歌、绘画、音乐等)
4,我们在自然中所看到的几乎没有什么是我们的
失去了自己与自然的关联感
5,悲剧感的丧失
我们以及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悲剧意义的感觉。
悲剧表明了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深刻尊重以及对个人的权力和命运的信仰。(没有同理心?)
第二部分 重新发现自我
第三章, 成为一个人的体验--自主性和能动性
1,自我意识-人类的独特标志
人类能够用美、理性、善等抽象的东西来进行思考
这种自我意思的能力让我们能像他人看待我们那样来看待自己并能够对他人进行移情
顺从,是自我最大的破坏者,在我们的社会中,符合该模式、倾向于被接受是一种规范,被大家喜欢被说成是获得救助的入场券
快乐是当我们使用自己的力量时所产生的情感。
生活的目标是快乐,而不是幸福;因为快乐是一种伴随着我们实现自己作为人的本性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以个体对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有尊严的、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的、在必要的时候会反抗其他一切存在和整体生物界的同一悌的体验为基础的。
2,自我轻蔑--自我价值的替代物
自我≠过分关注自己/过于内省
自我膨胀和字符通常是内在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部迹象,骄傲则常是掩饰焦虑的方式。
谴责自我是获得一个自我价值感代替物最为快速的方式。
无价值感/羞耻感---》自我谴责
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3,自我意识不是内倾
4,对自己身体与感受的体验
A,觉知到自己身体的能力在个体的整个一生中都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B,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对感受的体验
总结:学会感觉、体验和需要
第四章 存在之斗争
自我意识随着责任感与自由感的初步出现而出现端倪。(小孩离开父母去上学)
摆脱自动地依赖,自我选择的爱、责任
1,割断心理脐带
2,与母亲的斗争
3,与自身依赖性的斗争
个人自我意识的几个阶段:
A, 婴儿在自我意识出现之前的天真无知
B,反抗阶段,个体竭力想获得自由以建立某种属于它自己内在力量
C,正常的自我意识,个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看到它自己的错误,考虑到自己的偏见,将自己的内疚感和焦虑看作是可以从中进行学习的体验,并且能够负有某种责任心地做出决定。(健康地人格状态)
D,当某人突然得到关于某个问题的顿悟(尼采的自我超凡意识?)
第三部分 整合的目标
第五章 自由与内在力量
1 作为否认自由之代价的仇恨和怨恨
剥夺自由--》产生仇恨--》转向外部的仇恨
没有人能够真正地去爱、获得道德或自由,除非他以及坦诚地面对并克服了他的怨恨。
怨恨和仇恨应该被用作是重新建立自己真正的自由的动机,我们只有这么做才能将这些具有破坏性的情绪转换成为建设性的情绪
2,自由不是什么
自由不是反抗。
反抗是走向自由的正常的间歇性行动。
翻看着忘记了反抗总是反抗的外部结构,(规则的结构、法律的结构、期待的结构),但是个人的安全、自由感以及力量实际上是依赖于这些外部结构的。(但是,但这些外部结构不能给人以安全、自由以及公平,人们总是会反抗的!)
积极的自由是有父母真正的以一个人的标准来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发展其潜能的空间,而且要要求孩子不要歪曲其需要和情绪。
自由被积极地界定为实现人类更大价值的机会,而不是消极和防御性。
3,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人参与其自身发展的能力,它是我们塑造自己的能力。
自我意识给了我们力量,是我们能够置身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刻板的链条之外,使我们可以在刺激与反应之间有所停顿,并通过这种停顿权衡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决定将要做出的反应(即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定的能力?)
4,自由与结构
存在主义的本质是:相信个体具有非常关心其自由与内在完整的能力,必要时能够为了自由和内在的完整而死或自杀。
5,选择自己的自我
自由不是自动出现的,它是通过努力获得的。
获得内在自由的基本步骤时“选择自己的自我”:a,自己自主的选择,b,自己承担选择的责任,C,接受这种事实。--》肯定自己对自我与存在的责任
不活,心理自杀--部分自杀,假如那个相似的部分已经自杀,那么就用剩下的部分来存活。
这种选择捕获的方式表面选择或活下去是多么重要。选择不这样做后,才真正地开始生活,也就是开始肯定并选择自己地存在。
当一个人有意识地选择活下去以后另外两件事就会发生:1)对自己所承担地责任呈现了新地含义;2)来自外部地纪律变成了自律(接受了这个世界?)热爱自己的命运-尼采
一种自洽?
第六章 创造性的良心--(独立、勇敢、选择性地继承历史、好奇心、知行合一)
1,独立,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成熟个体的标志是他的生活与它的选择的目标是融合在一起的。
一个个体内在力量和完整性的程度取决于他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所信仰的价值观。
价值观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
当人们受到威胁和焦虑时,他们就会变得更为刻板
问题所在:刻板、教条主义、失去活动
解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勇敢,选择自由、自我成长,而不是舒适、安宁却被束缚住
当一个人能够不需要被照顾时,当他有足够的勇气孤身独处时,那么他就能想一个拥有权威的人那样说话了。
2,创造性地利用历史
一个成年人已经获得了某种自由,以及作为自我地同一性,那他就拥有了从他所处社会地过去传统中获得智慧并将其转化为自己所有地基础。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他就越能从其父辈哪里获得智慧,并将其转化为他自己的东西。
作为自我力量的显著标志之一是让自我沉浸于传统之中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独特的自我能力。
3,惊奇
惊奇是指一个人具有高度的活力,是充满兴趣、满怀期待、反应迅速的。
从本质上说,他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即生活比我们已经了解的还要更多,生活中还有更多新展现的体验需要我们来探索,还有许多新的深奥事务需要我们去探测。(类似好奇心?)
4,人的价值判断力
真正的价值观是我们所体验到的,与我们活动的现实密切相关的东西,而任何口头上的都是次要的。
内心的道德感、价值观与其行动一致,才能达到知行合一,个人是自洽的。否则这个人将会一直面对斗争、怀疑和冲突。
第七章 勇气成熟的标志
在任何时代,勇气都是人类穿过婴儿期到人格成熟这条崎岖路上所必须的简单的美德。
我们忽略勇气是因为我们将生活过分简单花了,我们压抑了自己对死亡的意识,对自己说幸福和自由会自动地出现,并假定孤独、焦虑和恐惧总是神经症的,并且它们可以通过更好地适应得到克服。
1,成为自我的勇气
人们在获得自由时会产生焦虑,而勇气是一种面对这种焦虑的能力。
勇气的反面并非懦弱,而是缺少勇气。
人们缺乏勇气是因为它们害怕被孤立、孤独,或被嘲笑、被奚落、被拒绝。
我们将虚荣与自恋界定为想要得到表扬、被人喜欢的强迫性需要,为此人们会放弃他们的勇气
需要最大勇气,最难迈出的一步是:否认那些曾经期望我们怎么样生活的人的立法的权力!(不要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并且,这些人并没有生活的立法权!)--同时,也让我意识到,那些有评分权、立法权的人并没有权力来评分!
2,爱的前奏
爱的能力是以自我意识为先决条件的,因为爱需要对另一个人产生共情的能力,需要有赏识和肯定他的潜能的能力。爱还以自由为先决条件,不是自由给予的爱当然不是爱!
3,认识真理的勇气
第八章 人,时间的超越者--1,生活在当下,生活在现实之中;2,凭借自己所选择的意义而生活的人
一个人越能够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生活,他在使用时间时就越能够获得建设性的利益。
但是他越是顺从,越是不自由,越未分化,也就是说,他越是并非通过选择而是被迫地工作,那么他就越会被量地时间所支配。
一个人害怕变老是因为他现在并没有真正地在生活。
因此,克服害怕变老这一焦虑地最好办法就是确保一个人在此时此刻是充分地活着的。
回首往事与展望未来具有同样的逃避功能。
孕育的时刻
要建设性地处理时间必须做地第一件事情是许会生活在当前时刻的现实之中。
生活在当下并不容易,因为它要求高度地意识到个人的自我是一个正在体验的“我”。
死亡的可能性使我们从时间的脚踏车中松脱了出来,因为它非常鲜明地提醒我们:我们不会无休止地生活下去。
无论你地双手要做什么都要尽力去做,因为在你比较要去地坟墓里,没有工作,没有物质,没有知识,没有智慧。
人们的目标在于自由、诚实、富于责任心地生活于每一个时刻当中。
自由、责任心、勇气、爱以及内心完整等特质是理想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