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的杨秀清与萧朝贵二人,为什么会进入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层?
节选自拙著《刚朴诚拙曾国藩》,有声书见: https://www.douban.com/link2/?url=https%3A%2F%2Fxima.tv%2F1_bhyLRg%3F_sonic%3D0&link2key=8ff82e873b

由于上帝会的教众时常与周边的土著发生冲突,为了保险计,洪秀全便特意选择了一处险固之地栖身,这便是高坑冲卢六家。
象州本地有一座甘王庙,里面供奉着由本地一位甘姓人士神化出的“甘王爷”,洪秀全、冯云山便率众前往捣毁了此庙。这件事提升了上帝会的声威与知名度,以至于信众日增;此后洪秀全等人又相继捣毁了紫荆山区的雷庙、土地庙等,因此也树敌甚多。
这年的冬天,洪秀全与冯云山暂别,去往了贵县赐谷村王家表兄那里。几天后,紫荆山石人村的生员王作新等带领当地团练抓走了冯云山,卢六等带人及时抢了回来。随后王作新投书到官府控告冯云山等人结盟拜会、践踏社稷神明,要求桂平知县进行严办;官府于是将冯云山、卢六差传到县衙,等到又传讯王作新前来对质时,王竟然闻风出走。在羁押过程中,卢六病亡,闻讯后的洪秀全多方设法予以解救。
到了第二年春,冯云山已经被羁押了近三个月时,洪秀全想到第一次中英冲突之后有关于弛禁基督教的条款,于是他便前赴广州请时任两广总督的耆英与外国教会方面出手相助,最终一无所获。两位领袖的缺位,使得紫荆山上帝会因无人主持而陷入纷乱、瓦解状态,而此时的权力、权威真空也使得一些人脱颖而出。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脱不开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惯性的,当时当地之人对于上帝教的理解也是一样。各类民间教门中自来就流行以鬼神附体代天言事(灵魂附体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如何解释目前还未有太科学的结论。后面要提到的“降僮”现象,宋徽宗时期大臣王韶之子王寀一度入宫为皇帝降神,大概也是这类巫术,其中可能有催眠的成分)。浔州当地也一向盛行降僮巫术,所以当时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以这种神灵附体的形式来对会众们发号施令,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在这些降僮者中,以杨秀清与萧朝贵二人为最具代表性也最为成功。
杨秀清(1823-1856)原名嗣龙,比洪秀全小九岁,他自幼失去了双亲,孤苦无依,大字不识,勉强以烧炭种山为生,磨砺出一种超凡的坚韧品格。据《桂平县志》中的记载说,杨秀清特别喜欢结交朋友,他常常用卖炭得来的钱去集市上买酒,然后用竹筒装着去请朋友们畅饮;在山路上行走时,他也每常引吭高歌,颇有掉臂天门、洒落不羁之慨,因而他在紫荆山烧炭工人中威望颇高,这些人就可谓是他的基本盘。杨秀清的生平经历与朱元璋是极为相似的,他也具有朱元璋式的聪慧与狡黠,他更懂得紫荆山当地的人情、人心,也对于乡间流行的神道习俗非常熟稔,因而降僮之术根本难不倒他。道光二十八年三月初的一天,杨秀清首次以“天父上帝”的名义附体,并以天父的口吻、名义发话,后来太平天国就将“三月三”确定为“爷降节”。

萧朝贵约生于道光六年,比杨秀清还小三岁,他本是蒋姓之子,大约是因家贫不得已给了武宣县东乡上武兰村萧玉胜做养子。萧家也非富贵人家,所以稍长之后萧朝贵便四处谋求生计。十九岁时萧朝贵迁居桂平鹏隘山下古棚村,以种田种山为业,两年后经冯云山、杨秀清劝说,开始加入上帝会。又过了一年,萧朝贵与杨宣娇成婚。
杨秀清与萧朝贵比邻而居,据说两个人还是表亲,关系非同寻常,两个人都有担炭去卖的经历,据一些口述资料中提及,在劝导二人入会时,冯云山说道:“你们这么穷,烧炭那么苦,这么挨过一辈子,不如想别的出路。当今清朝无道,官绅鱼肉平民,百姓痛苦不堪,我们要出头,就得立大志,做大事……”【3】也许冯云山一开始不会如此直接,他多半会强调互帮互助、反抗欺压的一面,再辅之以信奉上帝可得好处之类的话。杨、萧二人本就是志气颇高的人,听了冯云山的话自然动心,此后他们又相继邀请了当地的富家子弟韦昌辉及少年豪杰石达开入会。
萧朝贵尽毁家中茅舍,邀约兄弟全家入会,他在会内表现积极,逐渐成为了武宣、象州等地广大山民的领袖人物,被大家尊称为“萧将军”。虽然二人关系密切,但是萧朝贵并不甘心位在杨秀清之下,大约在当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杨秀清“天父”下凡的半年后,有样学样的萧朝贵便以“天兄(耶稣)”的身份下凡传言,后来太平天国便定“九月九”为“哥降节”。
在这年仲夏使节时,眼见无功的洪秀全于是决心返回广西。另一方面,由于官府的草草结案,或者是杨秀清等人进行了贿赂(张德坚的《贼情汇纂》中说是石达开未来的岳父黄玉崑利用自己的讼师身份参与了秘密行贿),冯云山得以获释,他听闻洪秀全已赴广州,于是前往寻找。洪、冯二人正巧在路上错过了,在广州找寻未果后,冯云山又前往花县,这一次他应该与家人相处了几个月,但此后并未携带家人入桂,直到今天起事前夕冯云山才以耕田的名义邀请全家来桂,可惜中途因听了些流言,半途而返,最终全家遭难。
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后,面对如此纷乱的局面,就特别需要他对各类附体人物进行裁决。从当时的主观上来看,洪秀全肯定是不希望有天父、天兄压在他头上的,可如今若是一力拆穿,对上帝的权威也必将造成重大打击,因而只能权衡各种利弊,在承认既定事实的基础上,争取一种最好的结果!
洪秀全为什么会承认杨秀清与萧朝贵呢?大致来说有这样几条理由:
第一,如今内忧外患,上帝会的分裂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必须将大家尽量凝聚起来;此时冯云山不在身边,自己急需扶植一两个确定为真言,以辅佐于自己。
第二,杨秀清、萧朝贵二人颇有心计及才干,他们在代天父、天兄传言的同时特别留意维护洪秀全的教主地位,以及捍卫上帝会的理论基石。比如说洪秀全在与“天兄”会话时,“天兄”会称呼其为“胞弟”,说他是“日头”(即天子之意),如此一来双方就有了互相强化的可能。
第三,杨秀清与萧朝贵二人在会众中的威望较高,洪秀全不能不依仗他们的权威与势力,先尽力将局面维持住。
当杨、萧二人代天父、天兄传言的身份确立之后,原本比较独立的宗教体系、教主绝对权威,被杨、萧二人所瓜分,他们的身价就变得非同寻常,加上他们原先的威望与组织能力,因而很快就跻身于上帝会的核心领导层之中。
反观洪秀全本人,他逐渐变得像是一个名义上的首领,从宗教权威到军政权力,都渐渐被杨、萧二人所僭越、所窃取;上帝会慢慢确立了军师负责制,其中以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三人为军师,冯云山的权威也随之旁落,上帝会的“杨秀清时代”、“萧朝贵时代”到来了,其基本气质与内部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常来说底层造反难以形成气候,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纪律性,其主因是领导者的权威不够。偏偏杨秀清有一种天生强者的气质,他的统驭力、决断力都非常之强(比如太平军专门设置了督战队,据成为清军俘虏的太平军士兵交代,凡有临阵退缩的,就会由各级的头领指认出来,当即斩杀,每次战事不利而回,往往都会杀二三十人),在“天父”神权的加持之下,杨秀清得以将整个组织打造得异常强固,他的权威近乎无人可以挑战,甚至于在冯云山、萧朝贵等人死后,他对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都是随意打骂,有如君臣一般!
可另一方面,与朱元璋的不断读书学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杨秀清没读过书,也不太想读书,因而缺乏做大事的素养,尤其是其城府太浅(也缺乏高深的战略眼光),他固然有一定的军政才能且长于用计,可随着太平天国事业的蓬勃兴起,他那跋扈的个性愈发张杨,使得韦昌辉等人难以承受,最终酿成了巨祸!
杨秀清的本名叫杨嗣龙,大概还有其他常用的名字,后来之所以改名为“秀清”,这是洪秀全成为天王特意赐名的结果,即将原该避讳的“秀”字赏给了他,以示殊遇,同时也可见杨氏权威之巨大!后来还有一个人得到了这种殊遇,他就是李秀成,但李氏被赐名又是另一种情况了。
【3】参见《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资料汇编》,第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