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57--极夜,在春分之前②
6月中,我在“校中村”的自建房里租了一个单间,600一个月,包一切。房东大概中过风,半身偏瘫。一瘸一拐的他给我开了门,我终于见到那个第一次满足我独居心愿的空间。
大概15平方,内部只能用破败来形容。由于年代久远且当时并不享受住在那里,我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所以那房间内部什么样我已经完全忘记。不过在《我的二本学生》中,黄灯老师描述过不少学生租的单间,与它有几分相似。
在我搬进去前,这房间起码已经荒废了一年半载,所有表面,包括床垫,都积了多层厚厚的污渍,我和妈妈清理了一个下午才终于使其勉强能落脚。至于床垫,我干脆买了块防水布整个包裹起来,再盖上两层床单,将就能睡。墙也很脏,擦过之后我又铺了一层布。房东不准我钉钉子,我只好用图钉固定,每天都暗暗担心图钉掉下来。它是带独卫的,不过那个“卫生间”,连转身都困难,而且没有洗手池,是我自己安装的。总之,经过一番折腾,那房间,能住人,但也仅此而已。
环境不重要。搬进去之后,独居的兴奋和对二战上岸的期待推着我立刻投入复习。我在墙壁上贴满了学习计划、每日任务、考试科目、目标分数等,每天看着复习材料和笔记,我都觉得动力满满,似乎去年复习那阵子的热情和冲劲又回来了。
是的,回来了,但是很快就走了。
我是情绪堆积型的人,可能一件伤心事,当下我并没有什么波澜,但并不等于我不在乎,只是暗涌还没袭来。那时候我对自己的情绪把握还没有这么清晰。我以为已经度过。甚至那时候,家庭环境也好了些,有时候我还会和父亲说,硕士读完,我想出国读博。我居然又认真地和他计划起了未来。
情绪的爆发,从来没有预告,直到今天我都抓不准。某一天,我吃完饭坐在书桌前,发现自己读不进去。
我无法做到,因为我还有很多失望需要消化。我不是一个情感上很果决的人,所以处理情绪,我需要很长时间。
每次打开书,我都会想到去年我如何地反复理解记忆了这些内容,而它们又是如何地在考卷上不见踪影。我怕同样的事再发生一次,更怕另一个事实:其实去年的考题没有任何问题,我没考上,纯粹是我能力不足。后者,我更无法接受。
连我最喜欢的专业课都无法面对,其他科目跟着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我更无法继续背诵肖4肖8等材料。在考研界,有个不成文的原则:能靠做题解决的,坚决不背诵;能靠背诵解决的,坚决不理解。上一年为了梦想,我还可以强迫自己记忆这污秽之物,再来一次,我内心仿佛是将吐出来的再吃进去一般恶心。法语也越来越让我无能为力。这本来就是选修课,难度提升后,没有老师解答,看解释我根本看不懂。
那时候虽然每天也在桌子前坐几个小时,效率却非常底下。而且我更加害怕安静,只要没有在复习,我必须放剧。有些剧在那短短几个月里被我反复播放了3-4次。
而且我每天都在胡思乱想,回忆过去,反刍无法改变的历史;设想未来,询问它为何迟迟不来。我想过信点什么,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在绝望的时候会投向信仰,然而多年唯物主义教育让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我不能证明存在的东西。
日子好漫长。
7月中,独居一个月左右,我终于意识到,再这么下去我就要抑郁了,我必须给自己培养一个新的爱好,于是我真正开始接触网球。这个爱好至今也仍在我需要的时候为我分散注意力。这是我做的正确的事。但网球也只能为我分散一时的注意力,决赛的山呼海啸之后,球员会退场,球迷要回家,我要重新进入生活。
但到了这个阶段,我越来越抗拒复习,因为我不再相信这件事,不再相信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再相信我还可以。
我想出国,想换个环境,那或许才是我要去做的事。现在回头看,这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当时我并不知道。很多问题,只有时间能告诉我答案,所以我必须学会耐心。
父亲8月中生日,聚餐时,我和他提出了这个想法,不过最早提出来是雅思、申请、和二战同时进行。他同意了。无论如何,在读书这件事上,他从来很开明,也很支持我。得到他的支持后,我马上进入了雅思备考和院校申请。经过精挑细选,我选中加拿大,很快又从贴吧找到一个base在多伦多的机构。选中他们,原因无他,他们承诺拿到offer才收费。接下去就是选校,定校。现在回看,其实我根本没有好好研究过这些学校和专业方向是不是真的合适,因为那时候我没有更多时间深思熟虑。而且那个机构主要做college申请(后来甚至合作过),对硕士申请并不了解。但那时候我有很多信息差,我也不怪自己没有做更好的选择。
准备申请我才知道,要转一条赛道,是多么不容易,这两件事情看起来相似,实际要求完全不同。考研看的是一场考试的成绩,而申研关注的是四年总体表现。因为我心高气傲,从进入大学就瞄准着四年后的考研,日常我还需要为生活发愁,所以前三年我几乎没有在学习,GPA很低。只有最后三个学期,勉强有了点GPA意识后,才拉了一把。原本可能再高些,又被论文拖了后腿。我的绩点只能勉强够到理想专业的门槛,择优录取下,轮不到我。
这一点,我无力改变。我本以为申研会让我的路宽一点,没想到只是带来了更多焦虑。那时候,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见过无数个天黑到天亮的过程,迷茫着我的日出在哪里,又有谁能回答我。
某天,迷迷糊糊睡着,一个翻身,被什么硌着疼得醒来。竟是一个图钉。它果然掉下来了。
如果雅思可以考得高些,或许我还有机会,只是,我的雅思得考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分才有可能逆天改命,为我的申请增加一点竞争力。我报名时已经快9月,最早的考期约在10月,我只有一个月,时间真的不多。阅读听力倒还好;口语和写作是我的软肋。我从没出过国,口语全靠看剧跟读和自言自语;写作则一开始走了弯路,用考研英语的思路练习,还好及时在考试前把根本性问题扭转过来。仓促准备了一个月,我就考试去了。
第一次考雅思,我就考到了7分,阅读几乎满分;且在“烤鸭”高峰期的暑假,在口语压分不是秘密的中国大陆,我一个连护照都没有的人,第一次口语就考到了6.5分。有时会感慨,语言天赋不错,可能是我最大的幸运。但那次写作只有6,而我需要一个至少6.5分的写作,就差这0.5。我不服气,我认为我写得很好,自信满满地申请了复议,结果…并未如愿。我妈说了和考研成绩揭晓后几乎一样的话:“你不是说一定行吗?只是又浪费了一次钱。”讽刺的是,我连再浪费一次钱的机会都没有,拿到复议结果已经10月底,那时候很多人都投了一批申请,我动得太慢。
Agent劝我留一个保底,我没听。一是考虑到他们推荐的保底学校,申请难度不高,主要是为了拿到中介费才推;二是专业我不喜欢;三是他们极力推荐的多是研究生文凭,不是硕士学位。那时我已经通过恶补,对各种选项的区别有了一些了解;以及当时我还没有坚定地要留下来,想着既然要再回中国,文凭没有什么价值,不如冲硕士。我的坚持也在后来移民中帮到了我。Degree和Diploma,在CEC通道中的分数差距可不是一两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无论如何,匆匆忙忙之下,申请都交了出去,一共申了3个学校,都是我想读的方向 。提交后,我终于能对自己,也对父母承认,我不想再考研,不想再复习。
于是我退掉了租的单间,试图找一份托雅教师的工作暂时过渡。有一份7分的雅思在手里,找这样一份工作并不难,所以很快我就入职。
那是11月。
西五区闲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2--我有自己的生活,在这里 (2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1-- 天使之城,造梦与下堕只一线之隔 (5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60--裁员的成本低到你想不到。 (2人喜欢)
- 加拿大(局部)考察日记059--囧事系列:暂时与西红柿分手(已和好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