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2024年上半年读书报告
盘一盘上半年读了50本,已经完成了年初定的全年kpi,也算是自己阅读生涯的巅峰了。上半年的主题擂(6本)、作家擂(12本)、社科擂(13本)、半月史擂全勤(14本,按一期一本的话),也终于拓展回自己的初心法学部分。起初只想看看如果好好写读书群作业的话自己能走多远,随即发现是“莫问归期”的一条路。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专题/类别/书和moments。
Re半月史
和我读书cp@浅子一起发疯,两周读完一千页百万字的大部头。每日报进度躺床上时感觉快昏厥过去,遑论读到暗无天地的周末。但基督教是欧洲文学史学乃至旅游绕不开的题材,我俩后续读其他内容时也联动到本书,这本知识密度高跨越年限长辐射面广,基本可以把握基督教历史的大脉络了。
浅子说冲然后我俩又一期两周冲完,ddl前的周六一起读书种树7小时(然后我撑不住了去看了《无间道》)。除了与cp共苦,这本非常受益于葱导讲的阅读顺序和要素关系的思索,我也尝试了就概念对型的图表型笔记,有助于理顺和抓取庞杂论述的枝脉。非常野心勃勃的作品,以“国王的两个身体”撬动中世纪的地球。
读的时间比预想的长,一半是在去欧洲飞机上读的,多少有点近乡情怯。除了书本身的内容,写长评时补充做了一些“亲亲相隐”在现代法律中的legal research,算是一种新的联动吧。本书中的法律有更多层次更丰富的面相,直面父权制和夫权制,“以礼入法”很精彩,瞿老写法也易读。
Re社科
社科的书叠加翻译后的确有种爬坡的感觉,有几本读到自闭,但最后还是和解了,大不了隔几年后重温,列几本私心很喜欢的书。
写完这本的评开心到literally跳脚,体会到读社科的快乐。读书群里对这本书的评价都提及颠覆了一些认知。那么模糊含混的现代性,却拆解描绘得清晰,文字亦凝练自持。
第一次长评在群里收获诸多夸赞,写评过程也非常丝滑,联动的点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所谓菜鸡的文思泉涌。书名即核心观点,论述精炼可拓点多,身为女性总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是重读的作品,出去兜了一圈第三帝国三部曲、基督教史、奥兹的作品等,早些年不能理解的书中所涉犹太人奇怪定位都能理解了(所以学会接受有的作品现在理解不了),体验感非常好(虽然cp完全不同意)。现代花园、技术中介,第一次读时还是被角度惊艳到了。
比起书本身的内容,倒是阅读和讨论过程是美好的moments.在本雅明部分的“神圣暴力”和“神话暴力”处跌倒,靠拓展《理性的病理学》中章节和群里讨论顿悟后失眠了,从此记住了本雅明。
于是乎和cp都爱上了本雅明,短评是在地铁上写完的。知悉他吞药而离开时,短评就克制不住地往感性风上走,但仍很喜欢当时写完评的状态,好像在摇晃的车厢里有声轻微的叹息。脑洞大的单子式写作,这版翻译亦好。
Re作家
作家擂带我认识新作家or给个机会补名作。上半年的略萨、伯恩哈德、杜拉斯、乌格雷西奇、普拉东诺夫、老舍中,果然爱略萨最多。写文学评时我好像就稍稍“信马由缰”一些,不太像历史和社科,也不太在乎评有没有歪曲作家本人的意思或意图(啊喂)。有时会有些直觉的通感,听、嗅、尝、摸一本书,也就把感觉写进去了。《基坑》一书的短评被出版社转发了还挺快乐的,放几本喜欢的书(《酒吧》是去年读的了就当安利吧)。
Re Lex
除了瞿老的书,如下四本涉及Lex,而且收获颇丰。念书时没好好读法学著作,后来也只关心技术上的内容,不太在乎形而上的部分。但靠着《规训与惩罚》招募到了我cp浅子(我俩缘分起于春节三天一起啃福柯),读《法概念与法效力》时觉得啊回到了舒适区,搬砖是搬砖,法学还是有意思的东西。
Re 下半年计划
我觉得上半年自己挺努力的了,so下半年deserve躺平,除了读Lex部分我对自己毫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