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相声《夸家乡》
姜昆相声《夸家乡》
表演者:姜昆 李文华
(1984年演出)
甲:我想用歌声来歌颂一下我的家乡。 乙:好哇! 甲:听:(唱)“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乙:好! 甲:“炊烟在新建的村房上飘荡,” 乙:这词好! 甲:“小河在美丽的村庄分流淌,” 乙:调也好! 甲:“一片冬麦—— 乙:麦子好! 甲:“一片高粱,” 乙:高粱长得也好! 甲:“十里吆——” 乙:十里好。 甲:“荷塘——” 乙:荷塘好。 甲:你这是说什么呢? 乙:你不是歌颂你们村吗?我这是夸你们村好呢。 甲:那你也不能那么简单呀! 乙:怎么了? 甲:麦子也好,高粱也好,十里好,荷塘也好!有这么说话的吗? 乙:那也不能怪我。 甲:怪谁呀? 乙:怪你。 甲:怎么怪我呢? 乙:谁让你老唱来的。这唱歌比较抽象。你要说具体的我就有词儿了。 甲:一说具体的你就有词儿? 乙:我搞的是语言的艺术,你只要一说出来,我这词儿就来了。 甲:大家可听着呢,看我说具体的他有词没词。 乙:你说吧。 甲:我想说说我们村儿。 乙:那好! 甲:你又来了。 乙:我想问问你,你们是哪个村儿? 甲:我们是西湖路村的。 乙:“西葫芦村儿”?那咱们还离得不远。 甲:你也是西葫芦村儿? 乙:我是架冬瓜村。 甲:像话吗?你这像话吗? 乙:什么叫西葫芦村呀? 甲:西湖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但粮食丰收,生活幸福,还要装扮美好的家园。水泡子咱们修成人工湖,湖边种上一圈儿杨柳。村中一条大路,走在上面就像漫步在西湖十里长堤,我们给起了名字叫西湖路—— 乙:噢!西湖路?我以为你们村儿净种西葫芦呢。 甲: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村儿由穷变了富,一天一天走上幸福路。 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甲:现在是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 乙:多好哇。 甲;穷山沟变成了米粮川。 乙:这谁能说不好哇? 甲:过去我们村儿鸡叫起来什么味儿? 乙:什么味儿呀? 甲:您听母鸡叫起来(学母鸡叫)“咯咯哒”。 乙:怎么这味儿? 甲:这是冲人叫苦呢。 乙:说什么呢? 甲:(学母鸡)“饿着呢!” 乙:一听这口粮就不够。 甲:现在这鸡叫起来—— 乙:怎么叫。 甲:大早晨你一进村,公鸡扯着脖子:(学公鸡叫)“咯儿咯儿咯儿。” 乙:这是说什么呢? 甲:这是嚷嚷呢,”有精神儿——” 乙:连鸡打鸣听着都美了。 甲:生活一天一个样儿。 乙:真好! 甲:道路越走越亮堂。 乙:太好了。 甲: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乙:好极了。 甲:说得你都没词儿了。 乙:多好哇。 甲:还好哪? 乙:又怎么了? 甲:你看你刚才说了半天又是“多好哇”,“太好了”。老是一个字来回使。 乙:本来就是好,怎么能说不好呢? 甲:您是搞什么的? 乙:搞语言艺术的。 甲:语言艺术讲究语言美,我们祖国的语言那么丰富,描绘的词儿那么多,您不能换点儿吗?就一个“好”字来回使,您不觉得单调吗?不觉得贫乏吗?不觉得枯燥吗?不觉得无味吗? 乙:你把嘴撇后脑勺去。 甲:后脑勺干吗? 乙:我告诉你,歌颂农村大好形势,你让谁说也离不开这个好字。 甲:是离不开好。我给你歌颂歌颂西湖村。我不用这个字。用其他词描绘起来比单用一个好字丰富得多。 乙:你先别吹,我问你几句话,说不了五分钟我就让你说出这个好字。 甲:说半个钟头我也出不来。 乙:五分钟你就得说出来。 甲:要是说出来我把那半截钢柱儿折了。(前一节目为气功折钢柱和踩鸡蛋) 乙:那好,一会儿我看你折钢柱儿。 甲:我要是说不出来你要踩鸡蛋去。 乙:我还真会踩,我不能踩就把它吃了。 甲:好了!好了!开始。 乙:我问了。小姜,听说你们村儿不错? 甲:我们村儿?跟你们架冬瓜村差不多。 乙:怎么还提架冬瓜村呀? 甲:你刚才说的。 乙:别提它了。要说你们村儿的日子可真好。 甲:我们村虽然——其实也不值得一提,是不是? 乙:你也别谦虚。这三乡五里的谁不知道你们村儿—— 甲:像那么回事了。 乙:你们村在咱们这一带,可真是有名的—— 甲:穷山沟。 乙:那是过去了。现在的景象简直是—— 甲:和报纸上的差不多。 乙:让我看报纸。对!要说报纸登你们村的文章可真—— 甲:写得太短了。 乙:不是说长短,那篇文章让人—— 甲:一看就清楚了。 乙:我对你也清楚了。说不出来让人看报纸去?!我问你什么你得说什么。 甲:你还逼着我往出说。哪有你这样儿的。 乙:要有问有答嘛! 甲:那我也说不出来。 乙:那你就能说出来了。 甲:你问吧! 乙:要说你们村的日子那可是一天比一天—一 甲:富裕。 乙:富裕原因是党的农村政策太—— 甲:英明。 乙:所以全村男女老少都夸党—— 甲:伟大。 乙:你们村分田了吗? 甲:都包产到户了。 乙:噢,那庄稼长得一定—— 甲:强。 乙:一强到秋天收成就—— 甲:壮。 乙:一壮年景就—— 甲:棒! 乙:要说一个你们村干得可真—— 甲:够意思。 乙:你也够意思。 甲:你也别问了,你问来问去都是大家知道的那点儿事。我给你说说村里那些一新鲜事儿。我们村和别的村不一样。 乙:怎么不一样? 甲:我们村儿夫妻捐款搞水利发电。 乙:嚯! 甲:大队花钱搞智力投资。 乙:嘿! 甲:我们村村社社有舞台,家家户户有电视。过去小伙子你知道叫什么吗? 乙:叫什么? 甲:叫光棍葫芦。 乙:光棍就光棍吧,干吗葫芦哇? 甲:光棍太多了,一串一串就和葫芦似的。 乙:光棍是不少。 甲;现在村里富了,光棍都成家了。 乙:听说你搞的对象不错? 甲:你别当大伙儿说,说得人挺不——像话的。 乙:谁都夸她模样长得—— 甲:俊着呢。 乙:听说你们村还盖了新房。 甲:各式各样的房。有二层楼的,有四合院的,你想我们哥俩儿盖了四间大北房。 乙:嘿!那瓦房住着可比草房—— 甲:亮堂。 乙:一亮堂就显得—— 甲:宽敞。 乙:一宽敞心里就——— 甲:高兴。 乙:一高兴就—— 甲:自在。 乙:一自在就—— 甲:得劲。 乙:一得劲就—— 甲:舒服。 乙:一舒服就—— 甲:你没完了?几间房美得我在屋里折腾。问吧! 乙:我说的是这意思。你们也住上新房了,生活也富裕了,那就要吃点—— 甲:顺口的。 乙:这顺口的就是—— 甲:吃点讲究的。 乙:这讲究就是—— 甲:吃点儿浅色的。 乙:这里还讲颜色? 甲:过去老吃什么?棒zii面,棒zi面什么色的? 乙:黄色的。 甲:现在老吃白面,白色比黄色浅多了。 乙:要说浅色的比黄色的—— 甲:滑溜。 乙:所以黄色的不如白色的—— 甲:软乎。 乙:你是想主意躲着—— 甲:那个字儿。 乙:哪个字儿? 甲:那个女字加个子宇。 乙:这个字念什么? 甲:我不认识这个字。 乙:都成文盲了。 甲:别问了,你就是问我三天三夜,我也说不出——那个字来。不信咱们试试,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村的大——大部分形势。 乙:你说说这大部分形势。 甲:保证说不出来那个字,我和那个字离婚了。 乙:我就不信你说不出来。 甲:我们村不但进行物质文明,而且.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 乙:建设两个文明。 甲:我们村现在是有名的文明村了。过去,那个村的人一见面总问:你——你吃了吗? 乙:问吃了没有? 甲:过去总吃不饱哇。现在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现在拉手就问:你—一good morning! 乙:连外国话都出来了。 甲:说外语都有自觉性了。你想分田到户你也分一块田,我也分一块田,谁不想把田种得—一顺溜一点儿,差点吐出那个字来。所以大家自觉地学习外语,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 乙:对,农村年轻人学外语的很多。那这个good morning是什么意思? 甲:good morning是早晨问候的一句话。 乙:早晨都问候什么? 甲:早晨没——摔跟头吧? 乙:谁大早晨摔跟头呀? 甲:反正就那个意思。我们村是有名的文明村,一百户人家评出八十九户五——五不赖家庭。 乙:什么叫五不赖家庭呵? 甲:反正大伙儿都明白。 乙:他又推大伙那儿去了。 甲:过去我们村是什么村呀。 乙:什么村? 甲:吵闹村。 乙:穷吵饿斗。 甲:你说到根儿上了。穷才吵哇,你看富裕后,夫妻之间也——和睦了。父子之间也——和顺了。婆媳之间也—和美了。兄弟之间也—一和气了。姐妹之间也——和洽了。大伙之间也——和和了。 乙:他就把那个字给省了。 甲:我再给你讲讲我们村儿盖了小礼堂。小礼堂盖得可——可高了。还买了电影机,电影机可——可冲了。放出那个小人儿来,可爱动了。 乙:不动那是幻灯。 甲:我们还成立了业余文工团,几个人成立了铜管乐队。 乙:农村成立铜管乐队! 甲:大伙想有钱了,咱们成立个铜管乐队。我说没错,咱们买乐器就买那—— 乙:什么的? 甲:处理的。 乙:有钱还买处理的? 甲:太高档咱们也用不起,凑起来大家一吹那歌儿可——可——响了。 乙:吹什么歌呢? 甲:(学小号哼“社会主义好”曲调) 乙:这歌儿叫什么名字? 甲:社会主义好! 乙:嗨,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