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脑袋里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边界感的重新思考,自我隔离,以及自我重复
边界感的重新考
在几年前,通过媒体才意识到有边界感这一个词。似乎在人群密集的城市和国家。缺少边界感是需要被评判的,不招人喜欢的。比如说不熟地亲戚问自己的婚姻状态,或者是街道的居委会大妈不合时宜地拉住别人聊东聊西。
我一度也很不喜欢别人侵犯自己的边界。不喜欢不熟悉的人离自己的身体太近,或者是去参加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聚会。觉得很不舒适的同时也不觉得自己需要去参加。
但是最近一个人在家,上学,以及独处做事情,住在郊区的自己,好像意识到了人是需要适当的突破自己边界感的行为的。
突破边界感开始成为了一个中性词。我看到一些美国南部的老人们,除了教会以外,没有其它的社会接触。在各个场合,无论是教室还是办公室,都是聊一些small talk,礼貌和克制,其余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作为一个家不在此处的人而言,当熟悉了聊天的套路后,却觉得跟这个社会有种格格不入地疏离感。
--
关于西方对aggressive/assertive的欣赏,以及东方对模糊的追求。我感受到的是,如果表现出很自信和幽默,对某件事情笃定,好像无论是私下还是工作场合,都比较受到欢迎。在国内的时候,好像这样的笃定会被认为是“装”这个具有贬义性质的词。更加欣赏一些大智若愚,表现的让人亲近,把事情办成的圆滑感。
给我的感觉是,当然人都是一样的,但这边的人表面上更为直接一点,看得到更多情绪表达一些。也许我们这一代成为中年人,跟这边也会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