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季度读书报告
以为第一季度已经读得很少了,现在看来书荒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没有吸引人的书就干脆不想看了
14. 天生就会跑 3.5星
2024第14本,3.5星。本书混杂了作者本人参加一场不为人知比赛的经历、关于跑步一些令人震惊的发现(例如人体结构本来就适合跑步、光脚跑步比穿跑鞋对身体更好)以及一些跑者的人生故事。叙述的逻辑很跳跃,动不动就使用很夸张的语气使得叙述的可信度大大下降。虽然我本来就喜欢跑步,但读作者的文字并没有让我感受到跑步的魅力,只让我觉得作者满嘴跑火车。对于一些看起来反常识的结论,本书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论据支撑,只有不知道几手的转述,自然也很难说服读者相信。
15. 鳗鱼的旅行 3.5星
2024第15本,3.5星。人类研究鳗鱼的历史与作者人生中关于鳗鱼回忆的穿插,比较像散文的风格。印象最深的是弗洛伊德年轻时候居然曾经致力于自然科学,还为了寻找鳗鱼的睾丸解剖了几百条鳗鱼;这和他日后提出的精神分析与性压抑理论形成了某种微妙的联系,令人莞尔。大概能感受到作者试图营造的意境,但对于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而言,想从作者和父亲钓鱼的经历中产生代入感还是有些困难。挺意外鳗鱼居然还不能人工养殖,神秘的习性确实适合作为隐秘不可知的象征物。
16.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4.5星
2024第16本,4.5星。经典高开低走,上次读到分析文学作品的书好像还是《艺术创造学》,两者的核心观点有类似之处。本书的主题是,好的文学作品构建在广义的“经典”之上,通过引用、互文、反讽丰富文本的内涵。开篇举的几个例子都很有意思,相当于提出了一种阅读的方法学,通过探寻作品间的共同模式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非文学专业读者很难为了读某一本书专门去积累这方面的阅读材料。我反而认为一个优秀作品应该能让处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阅读积累的读者比较轻松地从意义之海中打捞出属于自己的收获。如果一个作品对读者提出了太高的要求,恰恰说明它没能成功命中人类宏大叙述中的母题,身为普通读者我选择将它直接淘汰。ps我觉得最后测验的小说真的没劲,作者给出的解读也一样。
17. 美好的七年 4.5星
2024第17本,4.5星。轻薄可口的小册子,一晚上就能读完,就像给心灵做了一次按摩。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看书笑出声是什么时候,读这本书笑喷了好几次,作者幽默的功力属实深厚。即使不了解地缘政治和巴以冲突也不难看出作者写的并不都是轻松愉快的事情,但是凭借再创作,七年生活在他笔下显得妙趣横生。无论生活有多糟,我们总能选择乐观。
18. 我的母亲做保洁 5星
2024第18本。不是让人大快朵颐的类型,平实的叙述提供了丰富和材料和视角。自从看过《我在北京送快递》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有许多“不被看见”的人——外卖员、快递员、保洁员、环卫工人,他们构成了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却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生存状态,更难意识到自己的无心之举能在他们的生活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他们为温饱挣扎的智慧与意志,未必不如处于更高阶层的人,只是被出身限定了命运。作者和母亲的冲突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角,一辈子出卖苦力挣血汗钱的长辈,与第一代走出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子女之间,注定有一些难以调和的观念冲突。直到作者为了写下这本书,于长谈中辨识生活在母亲身上刻下一道道痕迹,她才开始逐渐与母亲和解。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人一生中最初也是最持久的连接,我也曾埋怨父母在我需要支持时缺席;后来我才意识到,是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让我免于为生计奔波,甚至有闲暇去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关系。改善和父母的互动模式,学会健康的爱与被爱,责任在我。
19. 爱情和其他魔鬼 3.5星
2024第19本,3.5星。彻底的混乱,完全看不懂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简介里说主线是神父和女孩的爱情,实际上根本不是;过了一半神父才刚刚出现,写侯爵的笔墨都要更多一些。情节不吸引人,人物塑造得莫名其妙,真看不出来哪里好了。
20. 天才基本法 4.5星
2024第20本,4.5星。女性向爽文看得津津有味,青春的故事总是让人感慨。裴之写得确实令人心动,怎么都是摩羯座差距这么大呢(乐),不过感觉还是有点太神化了,不像个有血有肉的人,更像一种理想的化身。有一些关于天才和普通人、努力与放弃的讨论还挺好的,不是纯粹地穿越开金手指。
21. 天才基本法完结篇 4.5星
2024第21本,4.5星。意料之中的大团圆结局,老林当年事情的真相以及裴之的纸条分别作为两条线的结局写得挺动人,作为爽文能填上坑就已经不错了。最大的漏洞还是裴之的感情线,在芝士世界没问题,在草莓世界只有番外勉强铺垫了一点;作为经历了两个世界剧情的女主和读者来说,两个人在一起顺利成章,但站在裴之视角对女主的爱就感觉有点牵强。对于天才和普通人区别的探讨,感觉最后约等于放弃了,给出了一个很生硬的结论;技术部分用数据预测车祸槽点也很多。但是爽文嘛,看得开心就好了
22. 艺术的故事 4星
2024第22本。拖拖拉拉快半年终于啃完了。最初是有一天突发奇想逛三联韬奋时候看到的,在书店翻了1/3后面在学校图书馆又借到。最大的感触是艺术史和科研论文有点像,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所以理解一个作品必须回到它创作的时代场景中去,但这样感觉真的很累,我只想欣赏那些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好看的作品。我在三联韬奋和图书馆看的都是袖珍版,前半本文字后半本配图的方式挺新奇,相比厚重的原始版本读起来确实方便了不少。但就像短评最高赞说的,这种大量插图的书最合适的表现形式还是电子书,最好是分屏随时可以高清多角度查看作品,纸质书体验比较一般。
23. 我,厌男 2星
2024第23本。看完就后悔了,就不应该再看女权的书。这么少的内容出一本书就已经挺奇怪了,内容也是像微博一样喊口号的形式。我实在很难理解言之无物的书能单纯凭借宣传某种政治价值达到很高的评分,也许真的有很多女性看了这样的册子就突然觉醒了?而且和上野的书类似,总感觉自称女权主义的人有一种把一切问题归为性别问题的倾向。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是很精辟,但也不意味着一切个人体验都可以归咎于性别的结构性问题。好书应该像《职场妈妈不下班》提供深刻且有说服力的洞察
24. 早安,怪物 4.5星
2024第24本,4.5星。还是很喜欢心理咨询的故事,不过这本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虽然这本书的五个主人公经历要残酷得多得多,但是阅读体验上给人的启迪反而变少了。一方面我觉得是作者写作能力略逊一筹,另一方面太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离读者生活有点远,而治愈的速度又有点太快了,进一步减弱了代入感。不得不感慨人的顽强,即使从小失去父母的关爱、被人强奸殴打辱骂,仍然可以挣扎着活下去,甚至做一个善良的有能力爱的人。
25. 恶行 4星
2024第25本。非常碎片的故事,比较适合闲暇来读。首要感受是怀疑“真实”这个宣传语,情节的发展太戏剧性了,很难想象作为律师恰好碰见这么多巧合。即使是现实发生的事,经过当事人和作者两轮带有倾向性的讲述,也可能变成面目全非的另一个版本。就像一些短评中指出的,作者叙述的角度明显偏袒了犯罪者,给人一种“因为我受过种种苦所以我犯罪合理”的感觉。实际上这种代入并不总能站住脚,对于一个经历苦难选择自杀的人,我们尊重他/她的死;而经历苦难之后杀害了别人的人,我们却不应该代入凶手,否则被害者何辜?法律就是为了阻止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执行正义而存在的,感觉作者对于法与罪复杂性的认知和刻画还有所不足。
26. 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5星
2024第26本。龙应台的文风其实已经很熟悉了,这本书也没有太出彩的地方,给五星是因为这本书的主题确实打动了我。关于生老病死,关于父母与子女那些没能做的事和没能说出口的话,不知不觉间恍然已到了这样一个年纪,不得不面对父母的衰老。越来越觉得,父母与子女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人际关系,我们从中学会爱与被爱,也学会面对生命与死亡。看到一半赶紧给妈妈下单了这本书,如果不是被临时的工作耽误恨不得马上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