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论——面向世界的工作,面向工作的工作
一、失业率概念的诡计
今天很多人在讨论AI是否能够取代人类的工作时,无论是乐观的认为,AI都是雕虫小技,最多是像类似电子计算机一样让我们更轻松;或者是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失去工作的脑力工作者们要么度过凄惨的晚年,要么发起新的捣毁机器的运动。
无论上述哪一种观点,都有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前提:工作是好的,要有工作。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每个国家都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去统计失业率,并且把失业率高企作为社会与治理失败的一个指标。但是从个体的角度,工作似乎又是不好的。
所以,上班能够顺利摸鱼,也成为了一项好工作的标志。如果从工作者自己的角度看,失业并不可怕。很多人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退休。让我们把退休换一个词:失业。
当然了,退休并不代表停止生活,人们可以去旅行、种花、钓鱼,这些带来愉悦感的工作,我们其实已经不在当前的概念中,称之为工作了。社会治理认为失业是坏的,个体认为失业是好的。差异在哪里?失业率概念的诡计。其实,人们从来不会介意失业,介意的是失去经济来源,如果解决了经济来源问题,人们介意的便开始是社会交往的缺失。
总之,顺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人们从来不在意工作,在意的是工作所带来的附加价值:财富,愉悦,交往,成就感,改变世界的渴望。不要小瞧改变世界的渴望。动物本性就是改变世界。猫咪把一只桌子边缘的瓶子推倒,难道不也是一种本能的想在改变世界的层次上做点什么吗?电子游戏比电视剧更能够吸引一些人,不就是手掌的操纵动作能够改变一个虚拟世界的存在吗?
因此,失业率这个概念的存在,隐藏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匮乏率。人们并不会因为失业而痛苦,只会因为匮乏而痛苦。而这种匮乏会因为工作而解决吗?
不会的。工作,尽管为很多人解决了部分或者全部的财富匮乏,但往往会带来情感、社会交往、愉悦感的匮乏。对大部分而言,工作,并非解决匮乏,而是匮乏种类的交换,通过让渡高级需要,来换取低级需要的满足,用非生存性匮乏的增长换取生存性匮乏的消灭。初步结论就很显而易见:如果不会带来匮乏,那么失业率的增长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二、可让渡的无聊与不可让渡的快乐
AI能够取代哪些工作,我们可以先把AI区分为初级AI与高级AI。初级AI能够接受人的指令,将一些逻辑性工作自动进行,但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明确的指令。高级AI能够接受人模糊的命令,然后提供给人直接的工作成果。
对于初级AI而言,我们可以要求它,把一篇文章中表达愤怒的语言提取出来,做成一个EXCEL表格。这个命令,可以用步骤的方式进行自动编程,从而完成工作。高级AI,可以直接接受任务,“请根据最近十年网络文字中的情绪表达,告诉我这个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高级AI的工作指令,如果予以步骤化,复杂程度将指数倍增加。但依然是一种可编程的工作流程。
那么,真正无法取代我们的是什么?想象力,艺术感知力、审美、情绪体验。我们今天的AI,甚至预期中的AI,最多只能帮我们创造一副特定风格的绘画,但无法根据我们的心情,不依据大数据的统计性分析,而直接指向我们的情绪,提供一幅真正的原创作品。
好吧,如果有一天,真的AI能够做到这一步呢?我只能说,那样的AI,也许还叫做AI,但其实已经是一种新的生命形态。想象力与意识具有直接的关系。能够真正拥有想象力、艺术感知力、审美、情绪体验的AI,是我们创造的另一种生物,另一种“人类”,已经不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本文将AI对人类工作的取代仅仅限于无意识形态的自动程序。那么如果一项工作无需意识的介入,仅仅需要逻辑就能够完成,那么这样的工作,由人类来去做,意味着什么?
无聊。
想象一下,当你在工作的时候,根据上级的要求填写一个EXCEL表格,或者把本月的工作写成一个记录性的工作报告,或者为了实现某一个功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的程式去书写代码,会感觉到什么?
就是无聊。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喜欢钓鱼,今天你的工作是钓十条鱼。你喜欢种花,今天你的工作是把一亩地种满向日葵。你喜欢手工,今天你的工作是打造一个书柜。比如我,喜欢写文章,今天上午的工作就是写完这篇公众号文字。这是什么感觉?
快乐。
发自内心的快乐。实不相瞒,我此刻打字的时候,手指跳跃,极大地弥补了我无法演奏钢琴的技能缺失遗憾。无聊的工作与快乐的工作是什么?乍一看,主观的差异。对于我而言,钓鱼是一种酷刑,对于某些人而言,写文章也是痛苦。这种差异恰恰是人格主体的差异性所决定。但是据我所知,我还没有看到过喜欢做EXCEL表格,喜欢站岗的人。
也就是说,有些工作,是否无聊,大家会有差异,但如果进行尝试与锻炼,工作的体验也许也会变得有趣。但有些工作,是众口一致的无聊。幸运的是,AI能够取代的工作恰恰众口一致的无聊工作。而快乐的工作,也无需被取代,因为即使机器能做,我们也不愿意它去替我们做。
三、面向世界的工作,面向工作的工作。
如果进一步深究,哪些工作会无聊?我会粗略的将工作区分为:面向世界的工作,面向工作的工作。这是什么意思?
面向世界的工作,意味着,你将面对这个世界上具体的物、现象、或者他人,直接处理可见的成果。比如,钓鱼,你与钓线之间发生着因果层面的关系、你在两国即将发生战争的过程中进行调停,你与他人的态度发生了直接的关系,影响了他人的行动结果。这就是面向世界的工作。那么面向工作的工作是什么呢?
好。当我去钓鱼的时候,我需要去买一根很好的鱼竿。但这个工作需要我对全城卖鱼竿的店家进行统计,于是我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的助理,让他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全城沿着街道,去搜集每一家店的位置,每一款鱼竿的型号、价格,为我统计出来。然后为我推荐三款各有优势的鱼竿。这一项工作便成为了面向工作的工作。它的存在是为了让那些面向世界的工作得以完成。
我去调停两国即将发生战争的时候,为了保障双方来使的礼仪,我请了十个卫士在谈判营地盛装站岗。他们十个人从早晨九点站到晚上十二点,周而复始。这样的工作为两方来使对我作为调停方的诚恳大为赞许,让我调停的工作得以完成。
面向世界的工作,让我改变世界,哪怕是最小限度上,也让工作状态下的我,工作意识直接指向我感兴趣的结果。而面向工作的工作,让我与世界隔离,我仅仅是他人工作中的一个棋子。
顺便一提,电子游戏虽然也有很多任务,但人们乐此不疲,是因为在游戏世界里,所有面向工作的工作都已经被剔除,在游戏世界里,人们种花、养鱼、格斗、探险,都是纯然的面对一个虚拟的世界。
虚拟的世界,也是世界。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面向工作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多。原因特别简单。社会规模的膨胀激化管理成本的飙升。如果我跟我的两位朋友,一起创建了一家旅游公司。我们一起背包去探索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方案,洽谈合作的酒店与租车公司。我们三个都会兴高采烈,白天忙碌,晚上庆祝。在这些工作中,可以获得金钱,跟喜欢的朋友们一起相处,获得了社会交往的愉悦,让一条冷僻的旅游线路成为国内游客津津乐道的乐土天堂,获得了改变世界的愉悦。在探索旅游线路的过程里,我们都看见了雪山与沙漠,获得了审美的乐趣。这时候,工作是一种面向世界的工作。
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我们聘请了几十人的团队,有了前台、商务专员、法务专员。这时候,我们不必再事必躬亲,但那些商务专员、法务专员也必须有某种制度性存在去制约,管理他们的行为。于是,各种规则、考核便开始产生。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作变成了管理性、流程性工作,变成了面向工作的工作。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扩大自己的团队?因为更多的利益、更多的竞争。我不去占领的地方,就有他人去占领。所以,团队必然会扩大,国家(没有国际法的情况下)必然会扩张至武力的极限。当然,还有人心中的贪婪与匮乏感,都会让工作逐渐的由面向世界转化为面向工作。
世界各类组织体的规模都在膨胀。人类成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分化。马克思称之为异化。诚哉斯言。有时候,甚至有的产业整体,几乎都沦为了面向工作的工作。比如金融业,就是不断地为其他做事儿的人到处寻找资金。金融业的高薪在我看来,一直都是精神损害赔偿金的一种。当然,这个区分并不是很严格。即使在金融业中,也有一些工作人员,是在快乐的享受交易结构的设计、新业务渠道的开拓。这些金融业中的高端工作,可以理解为,面向金融规律这一“世界”的工作。但大量的工作,就是在追踪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所以,金融行业AI化的水平特别高。人类社会为了维持其巨大的规模。
大量的工作都变成了面向工作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曾经是我们人类必要的代价。而今天AI的存在,恰好是这些无需我们情感与意识投入工作的领域。
我甚至设想一种宏观的循环。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化,为了技术进步,不断地扩张规模,取得竞争优势,最终被迫获得大量面向工作的工作,由被奴役的人,耗费自己宝贵的精神与意识存在,去完成。但当我们真的进步到了今天,我们终于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工作,能够把我们那些面向工作的工作,重新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从而把面向工作之工作从人类成员肩膀上卸下来,同时不必以牺牲人类社会的规模为代价。这就是AI为我们这个世代的人类所真正的贡献。
如果我们今天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在失业率上,那么会对AI的使用范围产生错误的定位,甚至我们真的可能会捣毁新的机器,故意禁止在某些领域的AI使用,一种刻意而无畏的消耗。只是,行笔至此,我也依然悲观。AI所能带来的解放,只是一种应然。但实然呢?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回答:可以解放,但如何解放?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 本文版权归 spanish_hote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