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后认知的改变,带来身份的转变
抑郁发作后的第6个月(出院后的第4个月),自认为已恢复了8成。本周复查后,医生建议8月起停掉1种药(从4种调整为3种),这也算是康复的一个信号吧。
这段日子,会时不时的做复盘,因为不愿再像8年前那样,在症状上稀里糊涂的好了,但在心理上停滞不前,维持着原有的生活模式,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成长。
根据罗洛·梅在应对焦虑方面的建议,我神奇的符合其中的2点:将整个自我投身于训练和发展技能上(通过阅读、在线课程);通过个人宗教发展自身,直面存在的困境(上慕道班,做义工,去礼拜)。
通过阅读,增长了认知;通过课程,储备了技能;通过义工,结实了朋友;通过礼拜,认识了真理。待业的3个月里,并没有感到无聊和空虚,而是尽可能的过好每一天(当然其中也有些反复,比如看B站来消磨时间,但过后的空虚和罪恶感让人很不好受)。而对于正在经历的一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在自我身份方面。
发作前,作为工具人感到心累。没有喜欢,没有自我,只有责任:为了赡养老人需要活着。讨好型人格,不会拒绝,好像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他人的认可之上。
发作时,作为受害者产生怨恨。通过精神分析,明白自己压抑了愤怒和不满,通过攻击自己来发出信号!因此,我讨厌所有伤害过我和老妈的人(我认为的伤害,可能他们还不自知)。然后,变得冷漠,好似这样痛苦和烦恼就不会发生,有个壳在包裹自己,是隔离般的防御么?
康复中,作为独立人拥有选择。明白个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能接纳即可。我可以选择,他们也可以选择。他们的选择会引起我的反馈,但也只是他们选择后的结果,和我无关。
现在想来,抑郁复发不一定是坏事。我更整全低认识了自己,觉知了他们的捆绑和控制,并体会到了老妈无私的爱!虽然依旧对前路有迷茫,但我选择远离牢笼,选择离开,过着自己不讨厌不厌倦的生活。至于喜欢的那部分,我会通过不同体验去寻找,可能会花很久的时间,但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