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几点,你才能好好休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真正的休息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尽管“累了就休息”是人最自然的需求,但不乏有人发现自己做不到全然地休息,根本无法实现身心灵完全放松。就像《关于躺平(上篇)》文章中描述的一种状态,即使周末在家里躺着,看似在休息,却依然感受到无尽的疲惫。这种无法休息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本文将从感知觉丧失、被迫压抑累、社会“累耻感”以及自小的不被允许休息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为什么我们无法真正休息。
一、没有累的感受 累了就休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逻辑了。但人们没办法休息,没办法让自己彻底的停下来,很可能是出于人们并不感到累,或者虽有累的感受但却对自己的累的程度没有一个清晰、真实的认知。这种情况使得他们继续不停地忙碌,而无法进行必要的休息和恢复,更不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怎样全面、彻底的身心灵放松。 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在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中,你是否也曾感觉到自己像一个麻木执行的“机器人”,当他人问起你“累不累,压力大不大”时,你是否会下意识地否认呢?

二、太累了,被迫压抑累
当今社会是普遍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跟上社会的步伐,或者进一步的想要勇立潮头,人们需不顾一切地争分夺秒地向前赶。这给人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能有片刻的停歇,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不能被任何的事物分神。这种不合理的要求之下,人们不能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因为一旦感受的闸门打开了,那么“累”就会喷涌而出。届时,就不得不休息、“躺平”来重振元气。而休息和人们原定的计划目标相冲突,出于社会洪流的裹挟,出于被落下的恐惧,人们只能压抑自己的累,麻痹累的感受。没有“累”的干扰了,人们才得以维持不停运作的模式。
另外,当人们不停地忙碌的时候,实际的累是越来越汹涌的,如此,人们就更不敢将这些累释放出来了。愈演愈重的累,让人们不得不愈来愈压抑;压抑的方式往往是用更忙碌的工作生活填满自己;愈来愈忙的生活,让累进一步激化。 也就是说,人们把忙碌本身作为刺激,工作学习就像打游戏一样,有点上瘾。成绩进步、工作成就、他人认可等,就像游戏金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成了精神支柱,用以撑起耗干耗空的躯壳。
因为实在太累了,所以压抑累。以忙碌的生活来麻痹自己,这似乎成了人们在高要求、高期待下的唯一出路。但与此同时,压抑也让人们走上了“累”的不归路。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往的工作生活状态,是否在越累的时候越难以停下,越要给自己找活干?是否刚结束年终最繁忙的工作阶段,一进入假期,就感到空洞无比,无所适从?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让自己动起来,甚至进入一个比之前更忙碌的状态,才能快速压制这些不好的感受。于是,在累感横行的社会中,压抑逐渐演化成了人们用以应对“累”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三、不允许喊“累”
除了需要以压抑累的方式来维持原有的工作生活状态外,还有一个更为关键因素,即人们是不被允许说累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处处弥漫着一种“累耻感”。 大家可以以自身状态为镜,觉察一个现象:你是不是对说“累”、说“需要休息”有障碍,觉得难以说出口甚至是羞耻的。 尤其是针对年轻群体,他们被不由分说地附上“年轻人就该活力满满,怎么可能会累呢”的评判。相反地,年轻人一旦喊累,一旦稍稍躺平,就会被定义为无能、不求上进,甚至还会上升到对其品格的污蔑。这些负面评价,让人怎么敢休息?
四、自小的不被允许休息
童年的惩罚 这些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听到的“休息是不被允许”的声音。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早在每个人的童年时期就已经悄然植入,对休息的恐惧也是自那时起便开始生根发芽。 我们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许多访客告诉我,他们小时候稍微停下来休息,就会被父母大声斥责,要求立刻去做其他事情,绝对不允许闲着。最直接的例子,很多人回忆起小时候,放学后和做完作业后都不被允许安心地休息。 累了就休息,这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在秉持自我感受和想法的时候,累了就会想去玩耍、放松,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强行扭转了处于孩童时期的我们的这种自然行为,使我们自小开始就累了也不敢休息,而是违背自我心意地去不停学习、不停做事呢?答案是惩罚。 惩罚分为显性行为惩罚和隐性心理惩罚,而后者往往更具杀伤力。回想一下童年,你可能会发现有时即使父母允许自己进行一些休闲娱乐,你也许仍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焦虑。不停地有一个声音在催促:“你还有什么没学呢?再玩下去就比不上谁谁谁了,还好意思玩下去吗?”这些催促、恐吓和威胁,很可能让你从小无法安心地休息,或者即使玩了,也会在事后遭受自责和愧疚的惩罚。 就这样,从小我们便深深植入了“休息是不好的,是不对的”的观念。同时,“休息之后必有惩罚”的规律让我们更是不敢停下来,恐惧休息。
内化的惩罚 有人会问:“休息之后会被父母惩罚,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没人惩罚我,为什么我还是不敢休息呢?”这个问题切中要点。因为童年时期的创伤如果未被疗愈,它们便会构成持久的心灵创伤,并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反复重现。 具体表现为,只要一想停下来,当时被惩罚的场景便立马浮现。出于恐惧,你会立刻被拉回当时的情境中,甚至是先于现实地身临其境般地预演一遍惩罚。于是,根本不敢休息,因为潜意识里的程序告诉你:只要休息就会触发惩罚。 当然,有些人可能清晰记得当时受到惊吓的具体瞬间,而有些人可能已经忘记了具体场景,也不记得当时是怎样被指责的,那些话语也已模糊,但“不能休息”的感觉却一直存在。每当要休息,就会触发极大的惊恐感,这种感受让人无法真正休息。
如果说童年的创伤是障碍的根源,那么外界的指责,比如社会的评判、老板的责骂、同事的冷眼则是重演并加重了这些感受,起到了“往伤口上撒盐”的效果。不敢休息、恐惧惩罚,均是以过往创伤为诱因,以外界评价为催化剂而形成并激化的。 顺着这个方向,大家可以仔细觉察:让你无法休息的最大障碍是否就是深深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是否正是来源于过去的惩罚,来源于自你幼时起便被父母束上的“不能休息,休息可耻”的枷锁? “不能休息,要不停地学习、工作”这个要求最早来源于父母;随后,周围外界的强势和普遍的价值观又不断强化这一要求。但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长期身处其中,很多人已经将这些要求内化了,变成了自我的要求甚至攻击。我们自己不允许自己休息,甚至一停下来就开始自我恐吓。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很难真正停下来休息时,可以顺着上述分析,追本溯源,看看究竟是什么在阻碍你。或许是外部压力,或许是童年创伤,又或许是你自身的高要求。但不管是哪一种,找到了原因,就能抓住症结,有方向地去疗愈,最终让自己彻底地休息,收获身心灵全方位的放松和净化。
♡祝大家都能收获疗愈! 原创:善解不二 责编:觉心编辑组
觉心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生病——身体在教会我们如何休息 (2人喜欢)
- 有效净化心灵,从根源帮你快速变美 (5人喜欢)
- 心累——生命的无声警报 (2人喜欢)
- 是什么彻底治愈了我的抑郁症——青少年访客自述 (4人喜欢)
- 接不住“贵人运”的3个原因——恢复感知觉,接住贵人运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