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黄金时间即将远去
2015 年,我从学校毕业,正式踏入社会,至今已悄然走过 8 个年头。在这漫长的 8 年里,我亲身经历了诸多变迁,也见证了无数人和行业的兴衰起伏,从而对时代赋予的机遇和变革有了更为深刻且独到的体悟。
回溯我读书的 2000 年至 2015 年那段岁月,中国市场恰似一幅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繁荣画卷。彼时,民间率先斩获财富的多是三十至四十岁的中年人。这一群体早早下海,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无畏的决断力,成功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许多人依靠缝纫机掘得了第一桶金,随后在集家嘴和汉正街旁租下一间门店铺子,就此踏上了创业的漫漫征途。他们所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老板在外奔波拓展业务,老板娘则精心操持财务和生产工作,几十个工人在略显杂乱的车间里埋头苦干,忙得昏天黑地。就在这般拼搏奋进中,一批新兴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邀请当红明星作为代言人,积极发展加盟商,踊跃参加各类展销会,订单如潮水般滚滚而来。
2010 至 2020 这十年,无疑是群雄逐鹿、风云变幻且迅猛发展的十年。淘宝和各类电商平台异军突起,犹如一阵强劲的旋风,有力地带动了物流和纺织等众多相关行业的蓬勃兴起。
这十年堪称是无比酣畅淋漓的十年,对于年轻人而言,赚钱的路径丰富多样且充满无限可能。除了广为人知的淘宝、微商、自媒体、团购、快递,还有拼多多、京东、陌陌、百度、抖音、快手、阿里巴巴、网络游戏、58 同城、网络文学、发虚拟币、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等等。光是淘宝这一领域,就衍生出无数分支,涵盖供应链、培训、刷权重、淘宝客等,每一个分支都宛如一片生机勃勃的沃土,能够滋养几十上百万人的生计。
在这黄金十年里,年轻人面临着诸多机遇。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包括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社交媒体(抖音、快手、陌陌等)、自媒体、网络游戏等领域的兴起,为年轻人提供了低门槛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只要有创新的想法和执行力,就能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新兴技术的应用,例如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众多与之相关的创业项目和工作岗位,年轻人能够凭借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力获得发展。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个性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年轻人可以在文化创意、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等领域挖掘机会。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如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
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这期间,年轻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互联网行业的低门槛和高回报,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涌入,导致每个细分领域都竞争激烈,要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困难。行业变化迅速,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市场的动态变化,要求年轻人不断学习和跟上潮流,否则很容易被淘汰。资金和资源的限制也是一大难题,虽然部分行业门槛较低,但要实现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法律法规和监管的不确定性,一些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存在空白,年轻人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还有社会经验和人脉不足的问题,相比中年创业者,年轻人在社会经验、人脉资源方面相对欠缺,这可能影响其业务的拓展和合作机会的获取。
如今,当我们审视抖音分类的各个排行榜时,那无疑是好几千人的发家致富榜单,更不用说拼多多、京东这种专门为人们提供赚钱机遇的平台,它们如同强大的引擎,为全国带来了滔滔不绝的财富洪流。
在那个时期,众多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几乎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就能涉足其中。一部手机,一两万的启动资金,便足以开启创业之旅。那些被称为屌丝青年的人们,常常怀揣着几万块钱勇敢地入场,待他们转身离开时,已然变成了令人瞩目的土豪。
2010 - 2020 年这十年,无疑是上天慷慨赠予 80 - 90 后屌丝年轻人的黄金十年,然而,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或许再也难以重现。
因为当我们回首往昔便会清晰地发现,这些充满机遇的工作领域全部都与互联网行业或者其衍生的分支紧密相连。
由于互联网在当时属于新生事物,导致许多中老年富人对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Old money 们依然坚守着银行、药店、酒店、矿业等传统行业攫取财富,这便为年轻人腾出了空间,使他们有机会冲进新兴的互联网领域,从而造就了 New money 的崛起。
我曾结识一位好友,2012 年他刚开始从事淘宝生意时,去见女友的家长。当被问及职业时,他有些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是做淘宝的。女方家长因其没有所谓的“正经工作”,坚决逼迫女儿和他分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哥们的淘宝店后来生意蒸蒸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女方家长得知后,懊悔得捶胸顿足。
倘若我们将历史的视野进一步拓宽,还会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发现:互联网产业不仅为中国创造了海量的就业岗位,更是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造富浪潮。但令人遗憾的是,并非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能有幸分享这份丰硕的果实。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和美国在互联网领域斩获了主要的财富。
中国每年都会售出 100 - 200 万辆豪车,据此进行推测,大概每年至少有 100 - 200 万个家庭成功迈入富人阶层。这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家庭财富增长,想必是得益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反观没有紧紧跟上互联网发展步伐的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明显后继乏力,长期在原地徘徊,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飞跃。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尤以 2010 - 2016 年这段时光最为激情澎湃、畅快淋漓。大家手机里常用的 APP 软件,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阶段崭露头角、迅速崛起的。然而,2016 年之后,各行业开始迈入残酷的竞争时代。例如,在千团大战中,历经激烈的角逐,最终只剩下美团在市场中独领风骚;又如,大量人群纷纷涌入短视频领域,导致公众号的流量大幅下滑;再比如,网络游戏的推广成本持续攀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约从 2016 年开始,互联网这块曾经的造富沃土也逐渐显现出收缩的态势,给予新人的机会愈发稀缺。就在此时,出现了各种稍显偏邪的致富途径。在深圳、广州的写字楼里,涌现出了大量的金融盘、博彩、茶叶套路公司。这些公司在当地被严厉清查后,又辗转转移到了东南亚,然而在东南亚也遭遇了多次的整顿和打击。
时至今日,若谁还妄图带着区区几万块钱去闯荡淘宝,无疑是自寻绝路。几乎每个细分类目都已人满为患,竞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大家都必须踮起脚尖,竭尽全力,才有可能在这残酷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不至于从悬崖上跌落。
如今,中国顶尖的互联网巨头老板,几乎清一色出自名校。深度竞争已然成为行业的常态,过去那种凭借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创造巨额财富的传奇故事,例如梦幻西游最早创始人之一那个技校毕业的哥们,后来身家高达几十亿的案例,恐怕在今后的时代将难以再现。
我所熟知的那些淘宝店大佬,如今都已三十多快四十岁了。眼看着他们也逐渐步入中年,互联网这个曾经充满激情与梦想的舞台,渐渐地不再是二十多岁年轻人能够轻易主宰的战场了。
随着互联网产业逐渐步入成熟稳定的发展期,曾经那段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年轻人的黄金十年,最终缓缓落下了帷幕。
那么,后面的年轻人未来的道路又在何方?
坏消息是,创业的道路确实变得愈发狭窄和崎岖,成功的几率大幅降低。但好消息是,如今年轻人的打工环境与我们当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今,不仅劳动法日益健全和完善,对打工人的保护也愈发全面和有力。更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遥想我们父母当年给别人打工的岁月,老板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许多老板将他们视作机器、牲口般随意驱使。2008 年,我在城中村曾目睹过一个极其变态的老板,员工每天都要免费为他加班到晚上十点,而他只要一踏入办公室,就会将从总监到清洁工的所有人挨个指着鼻子痛骂一通。这种令人倍感屈辱的打工经历,对于 95 后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永远都无法想象和体会。
如今,如果哪个老板胆敢如此对待员工,95 后的年轻人绝对不会忍气吞声,甚至可能会直接动手反击。毕竟,在如今的时代,又有几个老板能够在体力上胜过这些年轻人呢......
创业环境虽然变得严峻,但打工环境却显著改善。其实,当一个社会发展到特定的阶段,这种情况是再正常不过的。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去创业,大多数人还是应当脚踏实地地工作,这才是人生的普遍状态和应有的模样。
基于当前的形势,我现在也不再盲目地鼓励 95 后轻易去尝试创业。在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创业成功的几率已大不如前。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美好之处,正所谓“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一个伟大而辉煌的黄金时代,一个属于 80 - 90 后的奇迹时代,就这样悄然落幕,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随着这个时代的终结,一些灰黑色产业却趁机滋生并集体爆发,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和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