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软文
前年帮一个新浪的朋友写的一篇白酒冠名《中国诗词大会》的软文。写得还挺用心,有点高考作文风格。
现代人生活在汽车、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家书万金成了电话微信,小楼玉筝变成流行摇滚,小窗读周易成了半夜刷抖音,古人意兴阑珊,说云散雪消花残月缺,现在则是停电断网欠费停机。如今生活的一切,都变得高速、纷扰、直接。
正因如此,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大众对诗意生活的畅想,将人们的目光带回传统文化的舒缓与情怀。余光中说过:“在美感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现代人,如果他不强烈地意识到古代的存在。”虽然今天技术日新月异、生活不断变幻,但人类在美感经验上却是逾越时空的。
在古人那里,衣,细草如泥簇蝶裙。食,人间美味是清欢。住,雨叶铺庭风为扫。行,春风得意马蹄疾。虽然如今大家穿牛仔裤戴墨镜,烤串与汉堡兼容并蓄,住高楼坐电梯,出门地铁滴滴,可我们内心却依旧一念古今,能感受古人生活的这些情趣和审美。而古诗词,正是让我们出古入今、探视古人美学的一段段精美“纪录片”。通过它们,科技文明中不断加速运转的现代人,能重回心底的喜乐哀愁,重拾岁月的云淡风轻。
所以,诗,能带我们通往古人的生活。而酒呢,则通向古人的灵魂。正由此缘故,XXX酒冠名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有了诗酒相宜、形神相得的意味。
古人诗人的灵魂往往都很有趣,尤其是小酌之后,痴就变成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念就成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觉酒醒,柳永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则发现自己躺在露天,说“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连醉都醉得这么字凝语致,诗情画意。如是可见,诗人的心情流转,人间众生百态,都能化作酒温的寒或暖,酒盏的浅和深,映入今天我们的心里。
换言之,常常是因为这一杯酒,才让古人与今人、诗人与你我心有灵犀。例如某个小酌的夜晚,当你不经意一瞥,见明月皎洁,或许猛然想到:让苏轼问几时有的,令李白举杯相邀、对影三人的,不都是它吗?它不就像一面镜子,映射、连接着正在把盏的你与李白、苏轼。而那一杯酒,恰是开启时空之门的钥匙。
除了浪漫,诗酒豪情还能唤起人性中的初心。作家冯唐谈大碗喝酒时,朦胧间,说“高渐离是酒保,樊哙是屠夫,刘邦是小官吏,朱元璋是野庙里的花和尚”。作为当代人的我们,虽没有这班古人的快意恩仇、金戈铁马,可人性是相通的,我们同样在拼搏,为父母家人拼搏,为内心理想拼搏。所以即使世事纷繁,处处磨砺,但痛饮一杯,吟出曹操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家心中的英雄梦便不是梦,而是不泯的初心。
所以,酒让我们感受古人灵魂深处的浪漫,唤起古今同一的豪情。而且,有的名酒不仅是点亮诗人灵感的幽烛,它还能唤起大政治家的孩童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