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第30号元首令
第30号元首令(Weisung Nr. 30/ Führer Directive No. 30)是德国独裁者希特勒在二战期间颁布的一道命令。命令旨在要求德国支持正在抗击英国的伊拉克阿拉伯民族主义势力。
背景
第30号元首令涉及德国干涉伊拉克王国内政,支持其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史实。1930年代,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代表们都曾试图赢得伊拉克民族主义者的支持,并许诺说要帮助他们抗击英国。1941年4月1日,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和亲轴心国的“黄金广场”密谋集团发动了反摄政阿布杜勒·伊拉的亲英政府的政变。5月2日,随着情势愈发紧张,英方发动先制作战(Preemptive war),对阿军展开空袭,英国-伊拉克战争打响。拉希德·阿里随即要求德方兑现先前的援助承诺。
命令全文
1941年5月23日,希特勒颁布第30号元首令:
1. 阿拉伯自由运动是我们在中东地区的天然盟友,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英国。在这一前提下,在伊拉克发生的起义就有了特别重要的价值。这样的起义能强化伊拉克境外的中东反英力量,扰乱英方通讯,牵制英军部队和运输,拖累英国在其他战场的行动。
因此,我决定支持伊拉克,加快中东地区的事态进展。至于该如何支持,以及如何对苏伊士运河发动攻势,并最终击穿英军在地中海和波斯湾之间的控制范围,则要等到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再考虑。
2. 做出支援决定后,我命令在以下方面对伊拉克进行支援:(a)出动空军进行支援。(b)派出军事使团。(c)提供武器支援。
3. (赫尔穆特)费尔米将军(Hellmuth Felmy)将作为军事使团(代号‘特别参谋部F’[Sonderstab F/ Special Staff F])领导人,指挥完成以下任务:(a)支持伊拉克军队,为其做顾问。(b)在有条件时与伊拉克境外的英国敌对力量建立军事联系。(c)在伊拉克地区为德军获取经验与情报。根据这些任务,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部长将负责组建、管理军事使团。指挥链如下:(a)所有被派遣到伊拉克的军事人员,包括被派到叙利亚的联络人员,都将听命于军事使团领袖,只有空军总司令部能专门对航空部队发布命令与指令。(b)军事使团领袖将听命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只有空军总司令部能专门对航空部队发布命令与指令。(c)军事使团成员将被暂时视作志愿者(性质近似于之前的秃鹰军团)。他们将穿着热带制服,佩戴伊拉克徽章。同样,德军飞机也将喷涂伊拉克军事识别标志。
4. 空军:按计划,我方将投入一定量的空军部队,除了要起到直接效果之外,还要提升伊拉克军民的信心和战斗精神。
5. 武器援助: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部长将负责颁布关于此事的必要命令(根据与法方签订的协约[即巴黎协议(Paris Protocols)],我方将从叙利亚和本国向伊拉克运输武器)。
6. 外交部将负责确定在中东的政治宣传方向,外交部将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合作,组建“作战参谋-政治宣传部门”(Operations Staff – Propaganda Section)。我们的政治宣传的基本理念是:轴心国取胜后,中东各国将摆脱英国束缚,将获得自决权利。因此,所有热爱自由者都将参与进抗英斗争。无需在叙利亚进行反法政治宣传。
7. 若意大利武装部队人员将在伊拉克执行任务,那么德方人员将按照本命令的规定予以配合。要确保他们服从德国军事使团领袖的指挥。
德国武装力量最高指挥官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参考资料
· Churchill, Winston (1950).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III, The Grand Allianc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 Kurowski, Franz (2005). The Brandenburger Commandos: Germany's Elite Warrior Spies in World War II. Mechanicsburg, Pennsylvania: Stackpole Book. ISBN 978-0-8117-3250-5.
· Lyman, Robert (2006). Iraq 1941: The Battles for Basra, Habbaniya, Fallujah and Baghdad. Campaign. Oxford, New York: Osprey Publishing. pp. 96. ISBN 1-84176-991-6.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