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认可自己的价值
影片一开始,威尔顿学校的学生们高高挂起名为“传统”的旗帜,他们在长笛中陆续步入充满智慧之光的开学典礼,诺兰博士自豪地问起一百年以来这个学校的信奉的四大支柱是什么,学生们教科书式地回答“传统,荣誉,纪律,优秀”。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光彩照人。这所学校因为高升学率吸引了众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诺兰博士的演讲上大声强调遵循规则可以使人获得成就的宣言。台下家长们掌声一片。

基丁老师在新学期被安排继任带文学课程,高升学率靠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学生们面对大量实验报告和学业任务晚交一天就随之要扣掉学分的紧迫感与机械地狱化的严苛要求换来,班里的小群体对应自创了自己的四大支柱“嘲弄,恐怖,颓废,排泄”。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基丁老师第一堂课吹着口哨漫步进来,带大家来到教室外在已逝的照片中讲述着死亡,以逝者的角度告诉学生:抓紧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寻常。在后面的鉴赏诗歌中让学生们撕掉了书本中公式化的理论,自己去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


告诉学生我们不是在按水管,我们是在谈论诗歌。
你可以为世界奉献一首诗,你的诗是什么呢,基丁老师让每个学生写一首诗,众人面前大声朗诵。不论是三行还是一行,老师都对学生的创作予以鼓励,其中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写,老师叫他上讲台,用动作不断激发他表达真实的自己,他先是紧张不安有所顾忌,后来畅快淋漓地勇敢说出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在基丁老师的培养下,学生们越来越懂得寻找和探索自己,有次在室外课上,老师叫大家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有个学生直接回答,我保持我不动的权力。他带领学生倾听死亡,在室外一边踢球一边表达心中的理想,后来还鼓励学生站起来,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自己。他告诉学生,读书时,不要只想着作者怎么看,想想自己怎么看。

大家开始对自己,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主动寻找那个名为死亡诗社的山洞。黑暗中的背影,像一排自由的生灵,可以去向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在那里,他们念诗,起舞建立起友谊,尽情感受文字与生命的乐趣。他们的不断创造,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华与自由。

诺克斯在大家的鼓舞下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写下动人的诗篇。
尼尔在成为诗社的成员之前是个压抑,胆小,被父亲控制的傀儡。在这个群体里,他慢慢打开自己,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演戏。就在大家都祝贺他的表演之时。父亲的出现像密布地乌云一样质押带走了片刻地快乐。他鼓起全身勇气当着父亲的面演完最后一段后,独自一人又去默默承受这种强大不可挑战的压迫。此时的他已经快承受不住,眼神里写满了不安。直到听到父亲直接命令转学消息,无疑是毫无余地地将他刚刚建立起的认可全部扼杀。从小到大,日积月累,无数次,只是这一次,到了临界点。半夜尼尔偷偷找出手抢,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是很多个被父母,社会,强权压抑的青少年缩影,从小到大,面对强硬的父亲,他从来不敢反抗,因为一旦发出自己的声音,等待自己的都是否定。
尼尔出事的那晚,镜头给了两次他父亲黑色皮鞋的特写,那么工整,一丝不苟地摆放着,仿佛也是在强调,这是一个多么刻板,循规蹈矩的人,跟威尔顿学校的一百年宣言一样传统,不允许打破。让人压抑。
可怕的是,尼尔的死不但让学校,父母没有丝毫反思还将矛头指向了基丁老师。
基丁老师被革职。
临走的时候基丁老师去教室拿东西,学生们愧疚地看着老师的身影,后来不顾诺兰博士反对站在了课桌上,他们用行为告诉老师,您的教育,我们铭记于心!
在工业时代,社会的对人的教育一直都是程序,模式,如何按部就班的当一个合格的螺丝钉。这是社会发展需要。
我们的生命意义在哪里,我们做这些为了什么的工作,生而为人,我们要对外界,规则有自己的认知。表面上基丁老师在教育孩子们诗歌,其实是在教育他们怎么发现和认可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张弛有度,无愧于心,收获属于自己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