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MTHOR作品游记与分析(2)- 罗马考古遗址庇护所
罗马考古遗址庇护所是科隆巴博物馆的前传,文字写于2011-2012年间。这个房子应该是当年我去库尔看到的第一个ZUMTHOR的房子,因为实在太方便了,火车站拿个钥匙就可以独自享受很久。如果不知道拿钥匙这个事情没进去的话,路边有开关可以打开里面的灯,透着窗户也能看到。记得那天下雨没带伞,为了看这个房子淋雨感冒有点发烧。晚上青旅上铺的日本友人提供了速食汤料喝完早早睡去。

在《Peter Zumthor Works》发现一张奇异的总平面图,如上图所示,不仅仅建筑的位置和轮廓被标示,周围的环境被交代,更重要是不同年代的基地状况被叠在了上面。黑色的线条即是遗址的轮廓。我决定对这张图纸进行一次“考古学"的研究。把不同年代的元素先分离,然后揣测不同时期的周边环境状态。一张谷歌地图被引入才参照基地现状。此外,调研时的基地照片也清楚概括周边的状况。关于场地分析过程图解,首先,基地坐落在山脚下,正好处于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交接点。罗马时期古老的村落依山而建,从遗存的废墟来看,不仅仅有民宅,还有教堂这样的日常活动中心。通过原有的村落遗存,可以揣测出这样的一条道路。而恰好这条道路现在也存在。基地的位置在现在这条道路的起始。现状下的基地处于上山道路的起始。周边环境建筑体量较小,功能复杂,基地左侧是一层的车库,后方即山林。叠合出来的图纸,实际上已经对新的建筑产生两个制约条件:如何面对废墟,以及如何面对嘈杂人工环境和山林的交接。

桥与窗
面对历史废墟的答案是一座飞架在废墟之上的桥。建筑通过桥梁把游客引入,释放到废墟内部。而桥的材料用的是钢,这种材料具有一种当代精神,不同于废墟里的砖石木这些。面对嘈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接的冲突,建筑师用了细木柱和木梁做出了一个避难所,遮盖在废墟之上,大小是完全契合废墟的边界的。而立面上的木百叶围合和主要的木材似乎也回应着用一种自然材料来适宜人工和自然交接地区。三个天窗解决室内照明。白天不开灯的环境下,废墟被天光照亮。人站在里面会很期待阳光倾泻到废墟之上的时刻。将桥的图解和天窗的图解叠合的时候,发现卒姆托的空间叙事是多方向的。站在桥上能感知到的是两边的废墟,而下到废墟内部视线又被引到天窗上。顺着废墟的形状做了两扇大窗,不仅仅街景和光想被引入,更重要的是街上的人能够看到室内的展览。一套轴测图更好的诠释之前讨论的桥与天窗,外窗的组合。这个三个动作的衔接基本解决了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展览流线和光线引入,而这两个动作又是紧密相接的。顺便还为街上的行人提供了观看的机会。

建筑材料与结构
沿着木柱,在人视点的高度,粗麻布被制作成围栏一方面可以看做展墙。因为黑色的底正好衬托白色的石头废墟。另一方面,山脚的风很大,粗麻布有防风的作用以至于里面不会感到太冷。更有意思的是,麻布可以理解成帐篷的材料,再次也是和帐篷一样被拉伸的,对于人的内心而言感到的词语就是:遮蔽。这恰好又和主题遗址庇护所一致。建筑的外表皮是木百叶。在建筑的内部可以看到微弱的光线渗透进来。这种微弱的渗透和底部的黑麻布遮光、天窗的完全透光似乎是一个对于光线程度的过渡。

细木柱和木桁架作为主要的结构部分。外表皮为木百叶。使用细密木梁即是为了实现一个较大跨度,又是能保证建筑构件的比例。柱网间距,比例和身体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作为内围合的黑色麻布是被上下拉伸在废墟与木百叶外表皮之间作为废墟的背景呈现于观者眼前。

现场感知

庇护所
首先房子的外轮廓是紧贴罗马遗址的,形状和原来的遗址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原址的三个废墟,卒姆托的回应也就是三个房子。库尔当地的民居也多做木材。但是当地的做法是木材作为围合,而石材作为基座和支撑。站在废墟上,废墟本身是石材,而上面的木材用的就理所当然了。而布料的围合使用可以联系到远古的帐篷,尤其是布料被拉伸的做法。人走在内部对黑色的布围合能感到温暖的感觉,尤其是听到山上的风声的时候。
桥
桥的作用在于1.横跨。2.连接.这两个涵义在罗马遗址博物馆内部都得到了完整的诠释。作为横跨的意义在于横跨于遗址之上,方便人进入。或者说是把人导入建筑。作为连接,就是连接各个展厅。同时材料的选取在横跨的部分采用了钢材。就是人们对桥的最直接的反应。在连接的部分用了手风琴风箱一样的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东西就是车厢中部的连接体的感觉。由此在运动之中,体验被丰富起来。桥的做法和科隆巴博物馆的钢楼梯相似。科隆巴的楼梯应该吸收了不少类似的做法,或者这种做法在瑞士已经称为一种可以定制的标准。这个桥走上去是能感到颤抖的,可以完全感觉到金属颤抖的声音,像走在琴弦上一样。这个效果在科隆巴博物馆的楼梯上也有类似的效果。
采光
采光方式主要是人工和自然。自然采光的做法是回应废墟的形状,而人工采光的方式是对后来加入的展品进行补光。立面上的两个大窗不仅仅既可以展示街道,还可以室外的人看进来。外面也存在2个按钮,可以让暂时进不来的人控制室内的灯光来观看室内.这种做法是最大效力的发挥窗的作用。
小情节
在车站取一把钥匙,自己打开门。卒姆托的建筑总是有类似的小机关。好像中国武侠小说内的情节。一个独行侠得到一把钥匙,打开秘笈的宝箱。这个钥匙是每个人都能借到的,每个人都可以独自享有这个博物馆一小时。这个感受是无法图解的。


前作:
-
坐雨观泉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12 15:31:43
-
温朱梓8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26 22:00:59
-
Hanc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2-05 18:45:35
-
Delacroix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21 13:53:30
-
美少女壮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8 00:28:42
-
gz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8:29:57
-
无常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5:37:32
-
+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4:06:26
-
Daye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1:48:21
-
knutteldrig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1:27:17
-
五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10:07:10
-
Masturbas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9:45:52
-
远古邪恶活化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8:51:13
-
锅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8:39:51
-
Utinn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8:27:06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7:34:03
-
盖浇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7:02:50
-
笑笑遙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6:55:16
-
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1:39:29
-
肺里噗_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1:25:03
-
Opiummoh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0:38:50
-
没有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5 00:09:21
-
fafadongm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7-14 2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