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思考》摘录
- 思考的质量决定未来的质量。——导读
- 平行思考更关心“可能成为什么”,而非“现在是什么”。——前言
- 传统思维关注寻找和发现。平行思考则关注设计和创造。——前言
- 感知总是与选择有关,当然这种选择也是由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或当下情绪决定的。——P006
- 柏拉图关心秩序、规则、真理、绝对、分类、准则,这些对于进行清晰、慎重的判断都有所帮助。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在一个国家建立集权秩序,也适用于在我们的思维中建立秩序——这正是柏拉图对西方文明的贡献。——p011
- 苏格拉底向世人提出,真理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相对的,存在一种深刻的、固定的内在真理,这种真理是客观绝对的,可以通过研究被发现。——p016
- 什么是“苏格拉底式思考”?今天这个词被用于相当宽泛的范畴,指的是“通过不断提问对真理进行无休止的追寻”。——P020
- 苏格拉底式思考的本质是消除谬误、混淆和错误的假设,而不是提出更好的观点。——P035
- 批判是掩饰嫉妒的正当而有效的手段,学术界的情况往往如此。人身攻击和权利游戏都可以简单地披上批判的外衣。——P037
- 平行思考不需要苏格拉底体系中真理卫士那种尖锐的评判。真假二分法被可能性、重叠和模糊的边缘所取代。不同的观点可以相互平行,同时存在。——P040
- 辩论式思维方式之一是西方文明的诅咒,但它又是我们珍视和推崇的方法。这种方法背后的信念是排出错误和不好的东西后,真理就会浮出水面。——P041
- 和批判一样,辩论同样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辩论将战斗的乐趣和摧毁对方的潜在满足感纳入一个相对文明的框架之中。——P044
- 谈及批判,我认为批判非常有价值,但我们不应该痴迷于此,不应该觉得排出错误的部分就够了。而说到辩论,我认为应该干脆完全放弃这种方法,因为它不仅对探索主题毫无价值,还把我们困在危险而无益的对立面。——p046
- 平行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想法平行放在一起,没有冲突、没有争议、没有预设真假的判断。取而代之的是对主题的真正探索,然后通过设计好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进行决策。——P049
- 情绪通过调节大脑的敏感度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P057
- 我们通常相信:如果你在某一时刻是正确的,那么你要做的就是继续前进。但事实并非如此。你可能需要回头去改变一些在当时看来完全正确的东西。——P070
- 那什么是平行思考呢?答案非常直白,就是把新想法平行地列在旧想法的边上,允许两者共存,甚至可以让大家做选择。如果新想法是有价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会获得支持。——p071
- 在深层真理和表面真理方面,东方和西方一直存在明显的诧异。西方一直 要以灵魂或内在真理来判断人。东方则更关注表面,倾向于根据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行为进行判断。在西方,“荣誉”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而在东方,只存在值得嘉奖的行为。——P79
- 在思考任何事情时我们都需要注意力引导框架。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关注所有的事情,因此需要把自己置于和专家相似的场景中。——P96
- 形容词是强有力的盒子。它们本身就是盒子,而不仅仅是贴在其他盒子上的标签。——P110
- 经验、信息和科学的全部目的就是寻找越来越具体的盒子。——P112
- 在传统思维中,先有感知再有判断,然后把事物放在某个盒子里,盒子可以决定具体的行动。在平行思考中,通过引导注意力加强了感知,从而产生了大量平行思考,这些因素决定了具体行动。——p118
- 古代中国的技术就已经非常先进了,远远领先于西方文明。然后这种进步就短暂停滞了。一旦学者们大权在握,每样东西都会被整齐地贴上标签加以描述。在学术界,实验、挑衅和可能性是不被允许的。古代中国似乎还未发展出对假设的欣赏。——P130
- 传统思维不能接受矛盾,因为是否进入盒子会决定对应的行动,不可能同时既行动又不行动。在平行思考系统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矛盾,将其作为平行的陈述,他们可以彼此共存。然后注意力就转移到“下一步要做什么”上。重点不在于判断,而在于行动的设计。——P133
- 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方法是允许相互矛盾的观点平行存在,然后设计出一条向前的路。——P133
- 水平思考法在可以制造中使用激发技巧来建立不稳定性,以便我们摆脱由特定经验顺序形成的常规模式的安全车道。——P142
- 设计对于平行思考至关重要。在传统思维中,识别情况,然后按指示行动就够了,只要每一步都正确,就可以按标准行事。而在平行思考中,我们并列放置的各自可能性丰富这个领域。下一步则是设计向前的路。——P152
- 有时候过多的信息会使系统变得混乱,模糊了真正的重点,还降低了灵活性。——P156
- 想法是将价值和信息以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组织结构。想法需要创造性的努力。——P159
- 判断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确定每一步的可靠性。运动则在前进的过程中开启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可以汇集成新想法。判断是描述,运动则是创造。——P163
- 我们在感知的内在世界里进行着思维实验,这些实验可能在展望未来,也可能在回顾过去。——P163
- 运动是创造性思维中非常有价值的行为。在水平思考法的激发技巧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P165
- 关于运动还有其他的思考框架,比如关注差异、特殊情况、积极的方面等。——P167
- 创造力涉及改变。可能是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或做事方式的改变。——P170
- 创造力包括愿意接受挑战、愿意冒险、愿意提出问题、愿意跳出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判断。——P170
- 内在世界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世界,即感知的世界。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即我们通常需要面对的现实。——P173
- 归根到底。是内在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外部世界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活下去,从而满足内在世界的梦想。——P175
- 肯能性存在于内在世界。愿景和目标只存在于内在世界。道德、正义、美等概念只存在于内在世界。信念是内在世界最强大的行为。信念最大的力量在于它本身也是一种感知,而它迫使我们以一种被证实的感知来看待这个世界。——P178
- 平行思考的真正目的是建立完整的思考场域,而不是用散弹枪的方法抛出想法,寄希望于其中有一个可行。——P183
- 与其没有任何想法,不如先产生很多想法,然后加以修改或排除。——P186
- 平行思考的主要特点是,当我们形成平行的想法并把它们列在一起时,我们并不试图得出任何结论。我们只是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探索,没有对与错,不存在反驳。——P189
- 使用平行思考,我们会看向一个明确的方向。重要的正是这种引导注意力以及看向某个方向的意识。这不是在观察后对事物进行分类。也不是随便发表一些评价,然后把它们归类为问题或好处。在实践层面,这两种情况下大脑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一种是引导注意力的过程,另一种是对结果的判断分类。习惯传统思维的人往往会把两只混淆。——P194
- 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P236
- 传统逻辑的基础是“是什么”和“定义”。——P261
- 水逻辑是基于“去哪里”和“目的地”进行的。“这会引发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它更像是一条路,路上每个城市都通向下一个城市。——P261
- 平行思考不是关注判断的批判性思维,平行思考关注的是可能性。创造力是产生可能性的方式之一。——P261
- 如果把平行的可能性纳入考虑,我们就期待形成结果。可以通过设计过程来促进实现这一点。——P265
- 平行思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避免硬性世界的判断和划分盒子。平行思考更倾向于“旗杆”和“重叠”。——P266
- 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表达,重要的是建立起整体画面。——P268
- 大脑是一个具有多种重叠的组织,而不是一个由离散型文件组成的归档系统,这才是它的优越性所在。——P269
- 我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擅长设计更好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判断就越重要。但我们越是重视判断,就越不可能发展出产生更好概念的设计技能。如果你不教会孩子们好的行为模式,那么就要通过纪律控制他们的行为,但纪律本身就是一种糟糕的行为模式。——P275
- 在平行思考中,我们经常需要把一堆项目、概念、感知和可能性放在一起,以便观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水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P278
- 在平行思考中关键的方式是设计而非寻找。在平行思考中没有接受/拒绝这样苛刻的判断,而是关注可能性。在平行思考中没有一方试图反驳另一方观点的对抗性论证,而是平行的合作思维。平行思考没有硬性的边界和盒子,取而代之的是旗杆和重叠的范围。在平行思考中,我哦们试图调和矛盾,而不是选择一个、完全拒绝另一个。平行思考非常强调直接创造新想法和新概念。平行思考对于概念和信息有同等程度的关注和强调。在平行思考中,我们非常注意感知,因为感知和概念是组织经验的方式。在平行思考中,有用的结果是通过“设计”而不是“判断”获得的。——p289
- 平行思考关注的不是去发现现在是什么,而是设计向前的路。平行思考关注的是创造新想法而非重复标准想法。——P290
- 与传统思维中 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的方式不同,平行思考认为所有观点都是可能的。只要将可能性罗列在一起,通过设计的过程就可以产生结果。这样就可以看到整个系统的全貌。——P290
- 传统思维的实际使用往往涉及争论、对抗性冲突和辩证法,这被认为是思维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在平行思考中辩证法并不是必需的。取而代之的是尝试合作,从而对主题进行彻底探索并发展出新的感知和概念。——P291
- 平行思考和西方传统思维之间存在着真正而根本的区别。在实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根本上两者就完全不同:设计与发现;可能性与判断等。——P295
-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平行思考的原则。我们需要摆脱只要批判就够了的执念,需要在设计、建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做更多的工作。——P303
nin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写稿、接稿那些坑 (2人喜欢)
- 2024年,断社保的第一年…… (4人喜欢)
- 实用的中点,感谢人社 (1人喜欢)
- 记录一下中点培训的配方2 (2人喜欢)
- 记录一下中点培训的配方1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