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No.29《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1
本书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
一、从王国到帝国
△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战国变法的主旋律是“法治”,即“以法治民”,其内容就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政治。秦国商鞅变法强化“耕战”体制,敞开了以“功绩”为标准的社会流动渠道,给商周以来的贵族制以沉重打击。
统一之后秦始皇决意“尺土不封”,废分封而立郡县。汉初经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开始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去压抑藩国,不断强化朝廷与地方的一体性。秦汉的郡是单元式的地方行政单位,郡守集财政、司法、监察、军政及选官权力于一身,后代更将这些地方权力分解开来,大大消解了地方行政组织的割据潜力。
△ 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皇帝自称“受命于天”、自我神化,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渊源,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秦始皇“亟役万民”,造成了“天下苦秦”的局面。而庞大的官吏队伍,是皇帝“家天下”的屏障、治天下的臂膀。王朝向官员授予各种特权,官僚们通过特权占有财富,造就了一个“政治优先”、“官本位”的社会。
秦汉行政制度,比唐宋明清当然还很粗糙原始,但从同一时期的世界史范围看是首屈一指的,比起同期其他政权提供了较多的秩序和安定。就帝制两千年的政治制度而言,秦汉王朝有垂范奠基之功,在大多数时间中保持着其最基本的结构特征。

二、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 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秦汉建立了宰相制度,但宰相在古代大多数时候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执政首脑之称,拥有仪政权及监督百官执行权。皇帝是帝国主权的代表,宰相是官僚行政的代表,二者互相依存,但也可能发生矛盾。在传统中国,当专制君主嫌政府首脑的权力碍手碍脚之时,就会开始冷落对方,并在身边另觅助手,委权于身边的机要秘书机构,形成“内朝”,与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制衡。
西汉后期丞相制度,又向三公制(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过渡。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进而又有外戚大将军辅政分其权,太傅录尚书事夺其势,宦官擅权于内,这更加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增强,因为外戚、宦官只能依附于皇权。
△ 行政组织的进化
比起列卿体制和公府诸曹体制,尚书诸曹体制之所以更具发展潜力,一是行政合理化需要的推动,二是君主专制集权需要的推动。所以国务和事权日益向尚书台集中,三公府的诸曹则逐渐闲散化了。魏晋以来,三公府的职能意义不断下降,尚书机构却发展迅速,最终成为国务的中心,并在隋唐之际发展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体制,九卿机构转而从属于尚书六部了,并一直被沿用到明清。
△ 军政与边防
秦汉时期,全民皆兵的传统影响还在,兵员主要来自征发,兵役同徭役是结合在一起的。边郡居民要承担本地的边防和屯垦,军事义务比内郡重多了。京师地区也驻有常备军,但数字不是很大。中央朝廷的军政首长有太尉和大将军,但并非全是单纯军职,有些还要参与行政。
三、文法与文书
△ 刀笔吏治天下
被称为“官僚制”的组织形式,其基本特点为“分科分层”、“法规文档”和“选贤任能”。秦汉在官僚的选任上是“以吏治天下”(专业技术官员),这跟后代以儒术为正统意识形态、注重礼教、任用士人是大异其趣的。
汉初的贾谊曾说“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刀笔” 指文法,“筐箧” 是装钱币用的,引申为税收财会;“能书”、“会计”及“知律令”,就是文书、财会和法律的技能。具备这些技能,就是汉廷对吏员的基本要求了。
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公卿大臣“彬彬多文学之士”,然而文吏依然活跃,甚至还出现了一 批“酷吏”。像长于文法的张汤、赵禹,长于会计的桑弘羊、孔仅等,他们实权在握,都可以划入“文吏”的范畴。
△ 律令秩序
汉初王朝在实行“与民休息”政策时,鉴于民众对秦政的憎恶,废除了秦律中若干过于苛刻的条文;但总的说来,汉法上承秦律而继续趋繁。汉武帝时庶事繁杂,法令紧跟着迅速增殖。以“酷吏”著称的张汤、赵禹主持立法,律令达到了359章,大辟之罪409 条、1882事,死罪决事比13472 条。
在传统中国,民法与刑法的区分,公法与私法的界限,一直比较模糊。虽然“犯罪对象”是个人,但“犯罪客体”被认为包括国家秩序在内,体现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法律观念。魏晋以下,“律”的内容开始集中于刑律,“令”则用于容纳行政法令。律、令的分化,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

△ “以文书御天下”
从云梦睡虎地秦律中可以看到,秦国的公文书制度是相当严密的。东汉王充说:“ 萧何入泰,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汉)以文书御下。” 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书,其体裁有“策”,是用来封授褒奖的;有“制”和“诏”,是用来发布政令的;还有“敕”,这种文书具有告诫、督责、敦促的性质。至于臣下的文书,向君主陈事谢恩的叫“章”,专门用于陈事的叫“奏”,用于陈情的叫“表”,用于议政的叫“议”,各有其名。
公文书的运行也就是各种指令、情报的流动,在这个信息流动的网络中占据了关节点的位置,也就等于占有了一种权力、进而是一种政治地位。档案故事的制度,使政治经验和行政规则得以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