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情节梳理(第一百零六回)
事实证明,武安君确实不是个吉利的封号,继秦武安君白起之后,赵武安君也没有得到善终的结局,将军未得阵前死,却殁于宵小之手,实在是憋屈。太子丹费尽千辛万苦逃回燕国,不想着富国强兵,团结其他力量一起对抗秦国,而是收拢了一帮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想毕其功于一役,干掉秦王肉身,认为除掉一人即可改变天下大势,实在是急功近利,幼稚已极。按照书中所写,荆轲也不是狂热无脑之徒,奈何被太子丹道德绑架,被架到了非常高的地步,更兼田光以死相荐,骑虎难下。
主要情节:赵王迁五年(BC231),赵国连续遭遇自然灾害,代中地区地震,都城邯郸大旱。秦王趁机派大将王翦、杨端和带两路军马伐赵,又派出内史腾带十万军队在上党地区声援。
这时在秦为质的燕国太子丹心知,如果赵国失守,下一个遭殃的就是燕国,连忙给燕王写密信,要燕国做好战争的准备,并积极谋求回国。秦王则坚决不肯放人,太子丹无奈改头换面,悄悄混出函谷关,逃回燕国。
赵国这边,李牧在灰泉山屯兵御敌,秦兵无法前进。王敖故技重施,使出反间计,他一边授意王翦出面与李牧讲和,一边来到赵国,买通宠臣郭开,向赵王进谗言,说李牧在前线有里通外国的行为。赵王相信了他的说法,临阵换将,让赵葱取代了李牧主将的地位。李牧悬印而走,赵葱感念郭开提携之恩,在李牧逃亡的路上杀死了他。
李牧死后,代地之兵军心涣散,四下奔逃不休。秦军乘机进军,赵葱做主,将赵国军队分做两处,分别去救太原、常山,被王翦在半路设伏兵击败,赵葱死于阵中,颜聚带残兵奔回邯郸。王翦一路攻下狼孟,走井陉,攻取下邑,杨端和攻取常山。
韩王安九年,秦王政七年(BC230),内史腾带兵走到韩国,韩王安举国而降,向秦称臣,自此韩国被纳入秦国版图,设颍川郡。韩自韩康子韩虎灭智氏,三分晋国,至韩景侯韩虔,分封诸侯;传六世至韩宣惠王,始称王;传四世至韩王安,国入于秦,为王九十四年。
此时秦兵已至邯郸城下,颜聚带兵据守,赵王迁无计可施,郭开撺掇赵王献秦以国,公子嘉极力反对。郭开私联秦将王翦,建议让秦王亲自率兵至赵国,向赵王施压。秦王果然亲率三万精兵,来至邯郸城下。赵王恐甚,写就降书,奉和氏璧并邯郸地图献秦。
颜聚与公子嘉出北门,奔往代地,公子嘉自立代王,屯兵上谷。秦王准赵之降,将赵地纳入秦国版图,设巨鹿郡。赵王郁郁,终于房陵。
燕太子丹一路北上逃回燕国,誓要报秦王长久扣留之仇,于是收买各路勇士,大聚宾客,引得逃亡的秦将樊于期来投,太子丹筑馆以待。太子丹与燕太傅鞠武共谋,鞠武认为当下这种形式下应该联合中原各国,向北结交匈奴,一同对抗秦国。但太子丹认为这样做见效太慢,只想尽快除掉秦王本人。对于暗杀,鞠武并不擅长,他向太子丹推荐了田光,田光又推荐了市井中的剑术高手荆轲。太子丹得见荆轲大喜,尊为上卿,待之甚厚。
主要人物:赵——赵王迁 郭开 李牧 赵葱 颜聚 司马尚
秦——秦王政 王翦 杨端和 燕太子丹(后逃回燕) 王敖 李信
燕——燕王喜 太子丹 夏浮 宋意 樊于期 太傅鞠武 田光 荆轲 秦舞阳 高渐离